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仿古瓷器的“原罪”

作者:策划 《宝藏》编辑部 2005-03-09 16:35:33来源:《宝藏》
A- A+
  古今历代仿制古瓷无外乎两种目的:一是发思古怀旧之情,意再仿,仿之上又有创新,追求的是与古人在艺术与韵味上的无限接近。二是以假乱真,以此谋求经济利润。

  仿古瓷似乎天生就邪恶无比,综观陶瓷市场,成件成堆的仿制品掠夺走了无数收藏投资者的财富,也掠夺走了他们对陶瓷珍玩的喜爱之心。有多少有心于陶瓷收藏的爱好者、投资人在砸进去数十万元身价后黯然退出,又有多少后继者听多了买假上当的故事后止步不前。瓷器的大量仿制造假,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陶瓷在世界市场上的声誉和价值,也严重挫伤制约了中国陶瓷收藏投资人群的健康发展,更进一步影响到中国陶瓷市场的健康成长。

  但还要看到,有人仿造康熙素黄地绿龙盘,要价万元,比真品价格低了一半以上,又比当代一般仿品昂贵许多,显然是准备卖给那些知道是假也要收藏的人。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因为古董艺术品数量有限又不可再造,普通人群根本很难接触到真正的古瓷精品,而仿古满足了人们尚古慕古的需要,又是一种炫耀的资本,好处也是多多。仿古瓷市场如此红火,固然是因为有大量人群上当受骗,但也不乏这种明知是假而买之的人。

  仿古瓷并非一无是处,它的价值在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了解到原物实体。不然只有财力雄厚的人才能拥有珍品古瓷,“养在深闺人不识”,古瓷的价值也无法体现。而仿品却通过另外一种形式将真品的价值展现了出来。当然,仿品一定要控制数量和质量,要做到统一管理,不能想仿多少就仿多少,粗制滥造一起上。所出售仿品,一定要注明是新仿制,不是真品,不然那就是赝品。仿制是许可的,但成为了赝品,就是欺骗消费者,就是假冒伪劣了。

  综观中国陶瓷史,仿古瓷是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除了上面讲到的图私牟利行为之外,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曾不惜工本刻意仿制明代、甚至宋代名窑瓷器,而且要求极高极精,显然目的不是为了"像",用来欺骗世人,而是在工艺和艺术上的完美追求,所以仿品在当时已经有很高的价值了。就是现在,明晰的仿古瓷依然具有很大的市场。故宫陶瓷专家杨静荣先生严格按照乾隆注御窑厂的生产程序复制出一批官窑颜色釉仿古瓷,用时两年,共烧成九套,2000年太平洋春季拍卖会上还曾拍卖了其中50件。

  所以说,仿古瓷无论旧仿还是新仿,只要具有一定的艺术工艺价值,就可以成为收藏品。仿古瓷并非“原罪”,只是世人逐利,将“仿品”异化成为了“赝品”。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像打击盗版一样,禁止无秩序、无限制的私自仿制古代瓷器,防止将仿古瓷庸俗化,防止将仿古瓷以真品形式出售。要做到高档高价值,仿古瓷器要按量仿制,以公开渠道发售或者拍卖,仿古瓷要开具说明书,明细其为仿制。这样才能保证仿古瓷市场自身的稳定与发展,保证赝品假货不会充斥陶瓷市场。

推荐关键字:仿古瓷器 宝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