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仿古瓷“千岁”

作者:策划 《宝藏》编辑部 2005-03-09 16:31:44来源:《宝藏》
A- A+
  中国向有复古、追古之风,后朝仿前朝的仿古瓷都在表现着极高超的制瓷水平。起自宋代,几大名窑窑口器就被其他地方窑口加以仿制,这是借鉴和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宋代的仿古风之烈,在钧瓷上表现最突出,它是以上古青铜礼器器形为蓝本,生产出如出戟尊、菱花形盆托等器。元代则以仿宋钧窑和定窑最为普遍。

  到了明清两代,仿古瓷发展到了顶峰,历朝皆有所仿,仿制技术不断革新,有的仿品几于乱真,有的仿品更是超越原有水平。明清朝廷在景德镇设“御厂”,专烧御用贡瓷。在这个过程中,造就了一大批制作仿古瓷的名家。清蓝浦《景德镇陶录》记载,明嘉靖、隆庆间,以仿宣德、成化瓷器而成名的崔国懋,号称崔公窑,为当时民窑之冠。又有周丹泉“尤精仿古瓷,每一名品出,四方竞重购之”。万历时昊十九,仿制白釉脱胎瓷,所制“卵幕杯”、“流霞盏”最为著名。明代永乐、宣德、成化三朝是有明一代制瓷业的最高峰,这时仿烧的宋汝、哥、龙泉等器,其精美程度不亚于宋代真品。王世贞的《觚不觚录》中说到:“十五年来忽重宣德,以至永乐、成化价亦增十倍”,由此明中后期做器纷纷仿写前朝题款,其中以仿宣德、成化最为流行。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更是登峰造极,雍正、乾隆皇帝多次命景德镇督陶官唐英仿烧历代名瓷,所仿的宋五大名窑以及明永乐、宣德、成化等朝瓷器,在釉色、胎质、造型、纹饰方面多已达到最理想的境界。在唐英的直接管理和指导下,仅雍正朝后期,便烧造出仿古品种四十余,另有创新品种十几。乾隆时又有更多品种问世。这一时期的仿古瓷技术上精益求精,绝无牟利目的。特别是官窑的产品,烧造为皇宫御用当然更不敢真的用来鱼目混珠。所以此时仿品并不仿写前朝年款,而是直书本朝年号,如清乾隆时有“大清乾隆仿古”专款。

  逮至清末民初,赏玩古瓷所好者日众,瓷器买卖交易兴隆,由此市场需求所引,造假仿古能手辈出。可以说,上自原始社会彩陶、黑陶,下至唐三彩、五代越窑、邢窑与宋五大名窑,乃至明德化白瓷及明清各朝代各品种的景德镇官窑瓷器等等,几乎无不仿作。而且在用意上,明确是为了冒充真品,以图暴利,所以在做工上,更是处心积虑,“神似”追求境界,“形似”追求细节,古瓷赝品在这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真正“形神兼似”。
推荐关键字:仿古瓷 千岁 宝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