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警惕火爆拍卖价格背后的泡沫
作者:陈辉 2005-03-08 08:21:50来源:《市场报》
A-
A+
2004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人气旺盛,大型拍卖会场几乎都是摩肩接踵、人头攒动。参与竞拍者中,新面孔日渐增多。这批新人神情激奋,出价不凡,令人刮目相看。他们就是闯入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新贵——颇具经济实力的民营企业家。
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竞买人的构成正在发生变化。证券金融业、地产业和江浙地区的民营企业家已经成为拍卖市场的主力军。竞买人的年龄日趋年轻,买家们的叫价声也逐渐从港台调变为江浙腔。这些拍卖市场的新生代,怀揣着雄厚的资本,转战各地的拍卖市场,寻找着获取高额回报的商业机会。
民营企业家拍卖市场抢风头
民营企业家在艺术市场上冲锋陷阵,为火爆的艺术品市场增色不少。自2003年10月始,内地民营企业的富豪们开始出现在国际艺术品拍卖会上,不惜用重金求购流失国宝。据业内人士介绍:活跃在京、沪各大拍卖会的新面孔,民营企业家占到了70%至80%。领军企业有北京保利集团、大连万达集团、浙江小小集团、南京王朝艺术品公司等。去年,南京天地集团以6930万元天价竞得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册》,大有后来居上的气势。
国内艺术品市场未建立之前,内地的高档饭店、宾馆等通过各种渠道,或多或少地收购了一些名家书画、古代珍玩,作为室内装饰和陈设,由此成为国内最早从事艺术品收藏的国企。近年来,由于决策的复杂性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国企已经很少涉足收藏领域,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新兴民营企业。这些企业通过拍卖等方式购得藏品,成为企业收藏的后起之秀。
民营企业家的私人收藏也是企业参与收藏的一种形式。据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介绍:中国收藏家协会注册的5000多名正式会员中,企业家占到了20%左右,申请入会的企业家络绎不绝。艺术品收藏的商业效益,已经成为企业进入艺术品市场的最大动力。
巧妙分散投资风险
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青睐收藏的重要原因。对于众多民企衷情于艺术品收藏的现象,专家的观点见仁见智。有的认为:这是民企提升企业形象的需求使然;也有人认为:这是以经济利益期待为主要目标,意在分散投资风险。普遍的看法是两者兼而有之。现在,许多企业已经把收藏作为投资经营的一个方向和分散经营风险的一种手段。收藏的艺术品在升值的同时,也可以使企业超越自身的行业限制,开拓更多的收益渠道,有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不可否认,企业参与艺术品收藏,不仅仅是为保值增值,还是一种巧妙地规避税收之道。专家认为:这和当前中国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有关。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林对记者说:发达国家为了鼓励企业支持文化活动和艺术创作,允许企业把艺术品作为一种投资进行经营,在法律上给予税务减免的优惠。为了加强文物保护和吸引民间资本,世界各国普遍在艺术品收藏和投资方面予以税收优惠。我国目前尚缺乏这样的法律法规。
不可盲目追高
目前,国内艺术品收藏者和投资者的人数已经超过7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艺术品市场的年交易额也接近200亿元人民币。尽管如此,参与者和成交额仍在以每年10%到20%的速度递增。
近20年来,世界艺术品市场年投资增长率超过30%。国内市场行情以齐白石的虾和螃蟹题材画作为例:10年前,这类作品每平方尺1.5万元左右,今天,则增长了近10倍的价格。
作为“特殊的有价证券”,艺术品收藏已超越了“为艺术而收藏”,步入了“投资理财”的商业战场。业内公认,中国书画是近年来拍场上最耀眼的明星。动辄成百、上千万元的身价,最高价纪录频繁被刷新。目瞪口呆的人们不禁要问:中国书画真值这个价吗?一位市场资深人士满怀忧虑地对记者说:粗略一算,去年秋拍,仅北京的几家大拍卖行书画作品的估价就有十多亿元,市场果真会有这么大的容量吗?欣赏着不断刷新的最高价,人们怀疑这种高温还能持续多久。对于这种圈外人看来不可理喻的疯狂,圈内也流传着相应的故事:某某买家在拍场上耀武扬威地扔钱收货,过后就反悔,认为买高了,担心再出手时拍品“缩水”。
艺术品市场的泡沫渐多,除了对某些专业画家的过火炒作,也表现在对名人雅士书画作品的盲目追捧上。今天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让一位资深人士惊呼看不懂。他说:现在名气比艺术更重要。只要是名人,不管其艺术素质和成就如何,随便一件作品就要数万元。要是某某书画协会的主席、主任、秘书长之类,其作品也跟风而上,完全脱离了艺术的内在价值。更有甚者,某作家的书法作品艺术性平平,只因有名,书法也得道升天。三尺整张十几个字就炒到七八万,比他写书的稿费还多。拍卖会上拍卖师还没喊出起拍价,大腹便便的买家们便举牌叫价,你争我夺不亦乐乎。不少企业毫无目的、方向和标准的搞收藏,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最终买了许多假货和赝品,这对国内新兴艺术品市场造成很大损害。俗话说:书画是挂在墙上的股票。买对了是一桶金,买错了是一张纸。
专家指出:目前,中国画尚未达到世界性水平,在特定时期出现的特殊价格是偶然现象,不可盲目追高,附庸风雅。否则,一旦被套,留在手里的这些宣纸之重,将叫人无法承受。
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竞买人的构成正在发生变化。证券金融业、地产业和江浙地区的民营企业家已经成为拍卖市场的主力军。竞买人的年龄日趋年轻,买家们的叫价声也逐渐从港台调变为江浙腔。这些拍卖市场的新生代,怀揣着雄厚的资本,转战各地的拍卖市场,寻找着获取高额回报的商业机会。
民营企业家拍卖市场抢风头
民营企业家在艺术市场上冲锋陷阵,为火爆的艺术品市场增色不少。自2003年10月始,内地民营企业的富豪们开始出现在国际艺术品拍卖会上,不惜用重金求购流失国宝。据业内人士介绍:活跃在京、沪各大拍卖会的新面孔,民营企业家占到了70%至80%。领军企业有北京保利集团、大连万达集团、浙江小小集团、南京王朝艺术品公司等。去年,南京天地集团以6930万元天价竞得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册》,大有后来居上的气势。
国内艺术品市场未建立之前,内地的高档饭店、宾馆等通过各种渠道,或多或少地收购了一些名家书画、古代珍玩,作为室内装饰和陈设,由此成为国内最早从事艺术品收藏的国企。近年来,由于决策的复杂性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国企已经很少涉足收藏领域,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新兴民营企业。这些企业通过拍卖等方式购得藏品,成为企业收藏的后起之秀。
民营企业家的私人收藏也是企业参与收藏的一种形式。据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介绍:中国收藏家协会注册的5000多名正式会员中,企业家占到了20%左右,申请入会的企业家络绎不绝。艺术品收藏的商业效益,已经成为企业进入艺术品市场的最大动力。
巧妙分散投资风险
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青睐收藏的重要原因。对于众多民企衷情于艺术品收藏的现象,专家的观点见仁见智。有的认为:这是民企提升企业形象的需求使然;也有人认为:这是以经济利益期待为主要目标,意在分散投资风险。普遍的看法是两者兼而有之。现在,许多企业已经把收藏作为投资经营的一个方向和分散经营风险的一种手段。收藏的艺术品在升值的同时,也可以使企业超越自身的行业限制,开拓更多的收益渠道,有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不可否认,企业参与艺术品收藏,不仅仅是为保值增值,还是一种巧妙地规避税收之道。专家认为:这和当前中国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有关。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林对记者说:发达国家为了鼓励企业支持文化活动和艺术创作,允许企业把艺术品作为一种投资进行经营,在法律上给予税务减免的优惠。为了加强文物保护和吸引民间资本,世界各国普遍在艺术品收藏和投资方面予以税收优惠。我国目前尚缺乏这样的法律法规。
不可盲目追高
目前,国内艺术品收藏者和投资者的人数已经超过7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艺术品市场的年交易额也接近200亿元人民币。尽管如此,参与者和成交额仍在以每年10%到20%的速度递增。
近20年来,世界艺术品市场年投资增长率超过30%。国内市场行情以齐白石的虾和螃蟹题材画作为例:10年前,这类作品每平方尺1.5万元左右,今天,则增长了近10倍的价格。
作为“特殊的有价证券”,艺术品收藏已超越了“为艺术而收藏”,步入了“投资理财”的商业战场。业内公认,中国书画是近年来拍场上最耀眼的明星。动辄成百、上千万元的身价,最高价纪录频繁被刷新。目瞪口呆的人们不禁要问:中国书画真值这个价吗?一位市场资深人士满怀忧虑地对记者说:粗略一算,去年秋拍,仅北京的几家大拍卖行书画作品的估价就有十多亿元,市场果真会有这么大的容量吗?欣赏着不断刷新的最高价,人们怀疑这种高温还能持续多久。对于这种圈外人看来不可理喻的疯狂,圈内也流传着相应的故事:某某买家在拍场上耀武扬威地扔钱收货,过后就反悔,认为买高了,担心再出手时拍品“缩水”。
艺术品市场的泡沫渐多,除了对某些专业画家的过火炒作,也表现在对名人雅士书画作品的盲目追捧上。今天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让一位资深人士惊呼看不懂。他说:现在名气比艺术更重要。只要是名人,不管其艺术素质和成就如何,随便一件作品就要数万元。要是某某书画协会的主席、主任、秘书长之类,其作品也跟风而上,完全脱离了艺术的内在价值。更有甚者,某作家的书法作品艺术性平平,只因有名,书法也得道升天。三尺整张十几个字就炒到七八万,比他写书的稿费还多。拍卖会上拍卖师还没喊出起拍价,大腹便便的买家们便举牌叫价,你争我夺不亦乐乎。不少企业毫无目的、方向和标准的搞收藏,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最终买了许多假货和赝品,这对国内新兴艺术品市场造成很大损害。俗话说:书画是挂在墙上的股票。买对了是一桶金,买错了是一张纸。
专家指出:目前,中国画尚未达到世界性水平,在特定时期出现的特殊价格是偶然现象,不可盲目追高,附庸风雅。否则,一旦被套,留在手里的这些宣纸之重,将叫人无法承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经典展览屡现排队盛况 艺术市场却略显冷清2018-12-29
- 高手在民间!重庆网友将泡沫雕刻成艺术品2018-01-01
- 警惕文物犯罪规模化趋势2015-05-29
- 青年艺术家市场的喜与忧2015-03-09
- 翡翠泡沫在业界得到认定却仍受收藏者推崇2014-12-10
- 艺术品拍卖高价背后是否系炒作?2014-12-10
- 艺术市场泡沫是否可预测?2014-12-08
- 明青花收藏警惕黑三代2014-08-08
- 艺术品拍卖走向网购 轻松消费的诱惑值得警惕2014-08-02
- 南京青奥会金银币几乎腰斩 去泡沫回归价值2014-05-26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