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专题:央视《鉴宝》台前幕后

作者:赵阳 2005-03-03 09:02:28
A- A+
  相关讨论请浏览专题:央视《鉴宝》台前幕后


  为《鉴宝》正名——泛娱乐,收藏需要狂欢吗?

  当央视古玩收藏类栏目《鉴宝》的收视率竟然超过了其他貌似更大众的综艺节目的时候,大家才知道,收藏也终于被“娱乐”了。

  许多人开始质疑:一个受众面很窄的古玩收藏节目,怎么会有这么多忠实观众,而一个收藏类节目,能这样娱乐吗?于是,起了争端。

  《鉴宝》的前身,是很严肃而且一本正经地做“收藏文化”的,可是收视率起不来,属于边缘化节目。在唯收视率论的今天,末位淘汰市场效应是铁的法则,收视率是硬通货,这个对错暂且不论,因为香港有欣赏指数,当然中央台也有加权因素。对于一个电视节目来说,大家目前认为它注定就是大众娱乐性质的,似乎这是电视分工所决定的。在目前诸多频道与节目的同质竞争下,其竞争往往是每几秒就通过遥控器决斗一次的,你若没有独门勾魂的招数,马上就被遥控器那边的冷酷之手抛弃,十分地残酷。所以,即使是收藏,如果不大众,不娱乐,就没有收视率,就没有广告商,就面临生存危机。

  报刊也是一样,如果一个报刊的收藏版,在开设的时候就被捆绑了销售广告版面的任务,这个版面能做成什么样呢?可以想象,在短期内:第一,他必须使出浑身解数去吸引最大多数人的注意,第二,他可能被迫取悦包括拍卖公司在内的广告商。有的收藏刊物已经明显地被市场的压力压得频频灌水,所以在市场压力下,每个媒体都面临生存的问题。

  实质的问题是:媒体投资是战略性投资?是慈善资金而本不指望赢利?还是急功近利地把它当小生意做?从生意本身而言,追逐长远利润,也得先做内容,建设品牌,如果急功近利当小生意做,那何必要做收藏,到义乌批发小商品不好吗?所以这里面有个认识问题。

  《鉴宝》好就好在他想通了之后,义无反顾地做起了娱乐生意,没有半点的骑墙,所以成效斐然。你看,鉴定物件,明显的赝品也被选择进入鉴定过程,按照道理在前期的甄别中,完全可以被过滤掉,但是这个节目为了人为夸大现场持宝人的情绪落差与命运落差,故意设置了“以为行货却是国宝”(惊喜、暴富)与“以为宝贝却是狗屎”(沮丧、破产)的对应落差,以满足观众对幸运者羡慕,对落难者同情的情感消费需求。可谓深知市场三昧。

  《鉴宝》节目的本质,实在是一档真人秀节目,通过不同人对自己命运的预期,到现场裁判的权威,从而得到上天与入地的云泥殊途。因为是一个大众命运真人秀娱乐节目,才与目前的收视率匹配,只是真人秀形式借用了收藏这个概念而已。至于知识传播,便是第二层面的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此前大家对《鉴宝》现场专家的水准也提出过不少疑义。其实,从业务素质角度看,专家本身没有问题,是国内顶尖的群体;但问题是,作为真人秀节目的环节的需要,专家被赋予了上帝的资格与权利。他有权在瞬间判人上天堂还是入地狱,而且这种裁判还是在全国大众的现场围观之下。这样的沉重使命,使得藏品鉴定具备了超越平常鉴定意义的沉重分量。但是,节目是否匹配了与这样重大使命相得益彰的制度性安排呢?看来没有,专家显然承担了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

  专家,所谓的“专”,必然是深刻的片面,否则应该称他是全知全能。某一方面的“专”,必然附带着其他方面的“盲”,这是辨证的。既然这样,东西的全部价值要素(真假与贵贱等),就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专家一身解决,因为有的只是搞资料研究的,除了同类拍卖图谱,他凭什么去判断市场价格?

  另外,在现场环节中,几个专家,在短时间里对年份与价值的判断,如何取得科学的统一?如果没有有效科学的制度安排,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形,就是互相妥协,妥协的结果是价格取高不取低,范围取广不取窄,所以是环节的制度设计绝对重要。

  全国青年歌手大赛,通过屡次的争议与洗礼,终于得到了一个好的制度,让每个评委把分数与理由都公布于众,然后统一计算平均分值。这个先进的制度安排,使得真正的专家群体的出现和节目的良性发展。因为在这种制度中,每个专家的水准与对市场的熟悉程度都将被曝光,每个专家的价值在众目睽睽下都将被天下重估。因此,专家进入这个节目,就从原来的纯粹露脸增彩,转变为功夫比拼,“和稀泥”的要素将被削减,更多教益要素将增强,节目也将得到正本清源。

  在媒体借用收藏题材的娱乐化过程中,很多不领会这个精神的节目被边缘化了,比如江苏台的过分讲究人文知识的节目,比如上海的只把知识娱乐化却没把人的命运娱乐化的节目。

  在网络媒体环节,其实也是同理可证,凡是立足生意、立足大众、立足娱乐的,都在赢利,都是人气极旺。而那些认真探索收藏知识的网站,注定是寂寞的,因为,你以为有多少人真的在玩古董啊?绝大多数人玩的只是“玩古董”的感觉。

  所以人气旺盛的地方,就在于大家娱乐愉悦了,因为人有两种需求,一是向上求知,求知得到满足,于是愉悦;一是向下炫耀,得到别人的肯定从而满足,于是愉悦。而前者就等于是去认真探索收藏知识的网站,后者就等于是去口水论坛或者大家水平差不多的互相摆常识然后互相夸耀的地方。由于向下得到别人的肯定获得的满足,要比向上求知获得的满足来得爽,所以人气自然就旺盛。
收藏类传媒,你要做什么,怎么做,值得思考。

   ■2005年3期《收藏界》推介文章

   ■欲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订阅《收藏界》


推荐关键字:收藏 鉴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