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白石山水甲天下(之五)
——论对齐白石山水画的鉴藏
作者:刘新惠 2005-02-22 16:41:46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A-
A+
五、齐白石山水画的市场判断定位及未来走向
齐白石的作品一直是中国艺术品书画市场的绝对风向标,通过齐白石作品的市场变化所折射出的收藏、投资、拍卖等信息无不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也就是说,齐白石作品涨、中国画市场就涨,反之亦然。回顾近十年来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最早投资齐白石的是香港的杨永德,投资齐白石最成功的当数张宗宪。但是两人对齐白石的判断及定位却截然不同。
香港著名收藏家杨永德先生之所以选择定位齐白石,很大原因是因为王大山的缘故。随着香港荣宝斋分号的成立,在王大山先生的建议下,杨永德购买了数万件齐白石,其中后来1650万元创齐白石作品最高记录的《对题册》也是杨永德先生最早收藏的。
十年来,齐白石的作品只跌过一次,那就是1996年嘉德拍卖公司举办的杨永德收藏齐白石专场拍卖。在当时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刚刚起步,150件齐白石作品的市场涌入,首先冲垮的不是齐白石的市场、而是买家的心理防线。因为此场拍卖事出有因。在王大山为杨永德筹买齐白石的同时,关于作品真伪的流言蜚语逐渐使杨永德失去耐性,其结果是一股脑地将齐白石精品压上了拍卖台。这真是中国收藏家的不幸。人云亦云的妄自菲薄让杨永德的“定位”发生了动摇,不仅将多年的收藏心血付之东流,也使得人们对齐白石作品的市场判断产生了混沌。其实收藏齐白石并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在那样的市场氛围和市场操作下,人们对齐白石作品的市场定位出现了“暂时性”休克。
说到1650万元创齐白石山水拍卖记录的《对题册》还有一背景值得藏家与投资人回味。
此《对题册》原本没有对题,上世纪80年代末期,启功先生访问香港,王大山先生拿出这八开册页,请启功先生鉴定,启先生谦言:大山,你看齐白石是权威,何劳我再看呢?大山先生坦言:有人说此画不真。启先生道:“此画最早我在《荣宝斋三十周年纪念册》上见到过,是件至精之作,怎么有人看不懂?没关系,我给你题。”。就这样,启先生为此八开山水对题了诸如:
牧童归去纸鸢低,牛背长绳景最奇;
处处农家俱入画,萍翁不断是乡思。
水禽浮泛自成群,鹅鸭遥观不易分;
此是天机难说处,居然纸上画呈君。
……等八首。
自此题跋后,圈里圈外人士异口同声只言其真、只说其妙,再无真假异议。其实从绘画水平、能力展现、笔情墨韵来看,我认为《庚午册》(1930年作)最认真,《辛未册》(1931年作)最率真,《对题册》(约1931年作)最纯真,三册各有千秋。
在鉴定上,三册山水还有一共同特质就是:每一个局部、每一笔划都能拆得开,都能还回去,也就是说,白石之作笔法极其清晰,没有一笔交待不清,没有一笔含混漫漶,特别是他的山水作品,比比生风、比比透风,每一笔之间的映带关联清晰易见哪怕是外行也能分出先后、分出层次,也就是说,齐白石用最“平常”的笔墨、最“简单”的笔法表现出了最平民化的高级。
因为工作的便利,此三册每本在我都有上手近观之机会。上手看东西的好处,好比直接看人就比看照片要准确得多、丰富得多。看画亦然,信息量的多少、直接关乎对画作的第一判断,所以说看预展、做功课对天下所有的买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但也就是在当年那样的市场氛围里,有一个人头脑保持着惊人的清醒,他就是拍卖界永远的“一号”人物—张宗宪。
1996年的张先生就是从杨永德的专场进入了齐白石的世界,而且一跃成为齐白石作品最大的藏家。我曾经当面问过张先生如何选做齐白石作为投资收藏对象的。张先生回答地直言不讳。他说:
“齐白石的画雅俗共赏,人人看得懂,题材好,口才好,只要东西对,贵点儿无所谓,早晚能卖到100万一平方尺” 。
我亲历了张先生许多次因齐白石作品在场上与其他竞争者的“恶战”,往往几万元的东西被张先生一路叫到超过了十万、二十万、三十万、五十万,甚至百万以上,一路高举的牌子因为齐白石几乎没放下过,就在杨永德专场拍卖的第二年,张宗宪先生在嘉德拍卖公司用21.8万元买下了一张6.5*9.5厘米的《苍蝇》(齐白石1920年作),在当时花20余万元买邮票大小的齐白石作品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但张宗宪先生率先坚定地举起了齐白石这杆大旗。当今天齐白石卖到每平尺近五十万元的时候,我们再回想张先生再拍卖场上的当仁不让,再看看他出版的《张宗宪珍藏中国近现代画·齐白石画》中的108幅齐白石作品时,我们不能不佩服张先生的远见卓识。
根据雅昌艺术网数据统计:从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全国通过拍卖形式共上拍2072件齐白石作品,成交1551件,成交总额4.5亿元,成交率75%。
可见经过中国艺术品市场近十年的变迁,齐白石的作品是被收藏家投资人最普遍看好的,在成交的万余件齐白石作品中,假的成分占了相当的比重,但2000年以来成交的4.5亿元人民币总额雄冠中国艺术品诸名家之首。这不是偶然的。从94、95年的高位到96~98的低谷、再到2000年以后大步攀升。
从白石山水册页1996年的85万元的成交到1998年的溜标、再到2001年的150万、再到2003年的1650万元,同样一件拍品,随着中国书画市场的发展而经历了不同的命运,《对题册》四次被转卖,多次遭争议,但1650万元的成交让天下所有对齐白石情有独钟者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据我所知,买下齐白石《辛未册》和《对题册》的是同一位上海买家,如今的开价是要么不卖,要卖、两册一起卖,8000万元人民币、不二价。
总是有人问我:投资中国书画,谁的作品最稳定?
我答:齐白石。
总是有人问我:投资中国书画,谁的作品最增值?
我答:齐白石。
总是有人问我:在市场高位的前提下,投资中国书画还有没有机会?
我答:绝对有,少不了的还是齐白石。
因为齐白石是中国书画的绩优股;
因为齐白石是中国书画的不倒翁;
因为齐白石是中国书画的常青树。
我赞白石山水:
五出五归写中华,
童心安处是山家,
笔底乾坤样样好,
白石山水甲天下。
>>雅昌艺术网 专栏>>>刘新惠 更多文章
齐白石的作品一直是中国艺术品书画市场的绝对风向标,通过齐白石作品的市场变化所折射出的收藏、投资、拍卖等信息无不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也就是说,齐白石作品涨、中国画市场就涨,反之亦然。回顾近十年来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最早投资齐白石的是香港的杨永德,投资齐白石最成功的当数张宗宪。但是两人对齐白石的判断及定位却截然不同。
香港著名收藏家杨永德先生之所以选择定位齐白石,很大原因是因为王大山的缘故。随着香港荣宝斋分号的成立,在王大山先生的建议下,杨永德购买了数万件齐白石,其中后来1650万元创齐白石作品最高记录的《对题册》也是杨永德先生最早收藏的。
十年来,齐白石的作品只跌过一次,那就是1996年嘉德拍卖公司举办的杨永德收藏齐白石专场拍卖。在当时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刚刚起步,150件齐白石作品的市场涌入,首先冲垮的不是齐白石的市场、而是买家的心理防线。因为此场拍卖事出有因。在王大山为杨永德筹买齐白石的同时,关于作品真伪的流言蜚语逐渐使杨永德失去耐性,其结果是一股脑地将齐白石精品压上了拍卖台。这真是中国收藏家的不幸。人云亦云的妄自菲薄让杨永德的“定位”发生了动摇,不仅将多年的收藏心血付之东流,也使得人们对齐白石作品的市场判断产生了混沌。其实收藏齐白石并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在那样的市场氛围和市场操作下,人们对齐白石作品的市场定位出现了“暂时性”休克。
说到1650万元创齐白石山水拍卖记录的《对题册》还有一背景值得藏家与投资人回味。
此《对题册》原本没有对题,上世纪80年代末期,启功先生访问香港,王大山先生拿出这八开册页,请启功先生鉴定,启先生谦言:大山,你看齐白石是权威,何劳我再看呢?大山先生坦言:有人说此画不真。启先生道:“此画最早我在《荣宝斋三十周年纪念册》上见到过,是件至精之作,怎么有人看不懂?没关系,我给你题。”。就这样,启先生为此八开山水对题了诸如:
牧童归去纸鸢低,牛背长绳景最奇;
处处农家俱入画,萍翁不断是乡思。
水禽浮泛自成群,鹅鸭遥观不易分;
此是天机难说处,居然纸上画呈君。
……等八首。
自此题跋后,圈里圈外人士异口同声只言其真、只说其妙,再无真假异议。其实从绘画水平、能力展现、笔情墨韵来看,我认为《庚午册》(1930年作)最认真,《辛未册》(1931年作)最率真,《对题册》(约1931年作)最纯真,三册各有千秋。
在鉴定上,三册山水还有一共同特质就是:每一个局部、每一笔划都能拆得开,都能还回去,也就是说,白石之作笔法极其清晰,没有一笔交待不清,没有一笔含混漫漶,特别是他的山水作品,比比生风、比比透风,每一笔之间的映带关联清晰易见哪怕是外行也能分出先后、分出层次,也就是说,齐白石用最“平常”的笔墨、最“简单”的笔法表现出了最平民化的高级。
因为工作的便利,此三册每本在我都有上手近观之机会。上手看东西的好处,好比直接看人就比看照片要准确得多、丰富得多。看画亦然,信息量的多少、直接关乎对画作的第一判断,所以说看预展、做功课对天下所有的买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但也就是在当年那样的市场氛围里,有一个人头脑保持着惊人的清醒,他就是拍卖界永远的“一号”人物—张宗宪。
1996年的张先生就是从杨永德的专场进入了齐白石的世界,而且一跃成为齐白石作品最大的藏家。我曾经当面问过张先生如何选做齐白石作为投资收藏对象的。张先生回答地直言不讳。他说:
“齐白石的画雅俗共赏,人人看得懂,题材好,口才好,只要东西对,贵点儿无所谓,早晚能卖到100万一平方尺” 。
我亲历了张先生许多次因齐白石作品在场上与其他竞争者的“恶战”,往往几万元的东西被张先生一路叫到超过了十万、二十万、三十万、五十万,甚至百万以上,一路高举的牌子因为齐白石几乎没放下过,就在杨永德专场拍卖的第二年,张宗宪先生在嘉德拍卖公司用21.8万元买下了一张6.5*9.5厘米的《苍蝇》(齐白石1920年作),在当时花20余万元买邮票大小的齐白石作品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但张宗宪先生率先坚定地举起了齐白石这杆大旗。当今天齐白石卖到每平尺近五十万元的时候,我们再回想张先生再拍卖场上的当仁不让,再看看他出版的《张宗宪珍藏中国近现代画·齐白石画》中的108幅齐白石作品时,我们不能不佩服张先生的远见卓识。
根据雅昌艺术网数据统计:从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全国通过拍卖形式共上拍2072件齐白石作品,成交1551件,成交总额4.5亿元,成交率75%。
可见经过中国艺术品市场近十年的变迁,齐白石的作品是被收藏家投资人最普遍看好的,在成交的万余件齐白石作品中,假的成分占了相当的比重,但2000年以来成交的4.5亿元人民币总额雄冠中国艺术品诸名家之首。这不是偶然的。从94、95年的高位到96~98的低谷、再到2000年以后大步攀升。
从白石山水册页1996年的85万元的成交到1998年的溜标、再到2001年的150万、再到2003年的1650万元,同样一件拍品,随着中国书画市场的发展而经历了不同的命运,《对题册》四次被转卖,多次遭争议,但1650万元的成交让天下所有对齐白石情有独钟者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据我所知,买下齐白石《辛未册》和《对题册》的是同一位上海买家,如今的开价是要么不卖,要卖、两册一起卖,8000万元人民币、不二价。
总是有人问我:投资中国书画,谁的作品最稳定?
我答:齐白石。
总是有人问我:投资中国书画,谁的作品最增值?
我答:齐白石。
总是有人问我:在市场高位的前提下,投资中国书画还有没有机会?
我答:绝对有,少不了的还是齐白石。
因为齐白石是中国书画的绩优股;
因为齐白石是中国书画的不倒翁;
因为齐白石是中国书画的常青树。
我赞白石山水:
五出五归写中华,
童心安处是山家,
笔底乾坤样样好,
白石山水甲天下。
>>雅昌艺术网 专栏>>>刘新惠 更多文章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著名书法家刘新惠作品欣赏2021-08-16
- 书法家刘新惠作品欣赏2021-04-27
- “心与古会”——刘新惠书画个展在杭首次举2016-06-25
- 画在精微,道在瓦甓2015-07-20
- 刘新惠在美演讲中国文化与普世价值观2014-12-22
- 【快讯】刘新惠:忙碌的艺术市场应该慢下来2013-12-11
- 刘新惠:槌起槌落掀起中国拍卖市场新纪录2013-03-27
- 对话刘新惠:“我的拍卖使命已经完成了”2012-05-08
- 心与古会:艺术家刘新惠作品展北京画院展出2011-11-25
- 刘新惠:经典的东西永远是卖得最好的2011-11-25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