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无锡鸿山越墓首揭越国墓地埋葬制度
2005-02-21 10:02:40来源:新华社
A-
A+
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它首次揭示了越国贵族墓地的埋葬制度和等级制度。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和锡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组成的联合考古队于2003年3月至2004年12月间对无锡市锡山区鸿山镇开发区范围内的土墩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15个土墩中有7个墓葬是战国早期的越国贵族墓,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墓等5个级别,他们以丘承墩特大型墓为核心,呈扇形分布。这是中国第一次较完整地揭示越国贵族墓葬在同一墓地中的分布规律。丘承墩是目前已知的仅次于绍兴印山越王墓的越国第二大墓,封土为长方形覆斗状,墓坑平面为“中”字形,长57米。根据墓葬的规模、形制和在墓地中的位置,以及随葬器物的数量、种类和等级推测,丘承墩墓主的等级应为仅次于越王的越国大夫。
鸿山越墓出土的随葬器物是中国目前已发掘的越国墓葬中等级最高、质地最好且器类最为齐全的。7个墓葬中共出土了2000余件随葬器物,其中丘承墩随葬器物1100余件,玉器约40件。许多高等级青瓷礼器、乐器和玉器都是首次被发现和确认,并以蛇为主要装饰,构成独特风格。特别是四件琉璃釉盘蛇玲珑球形陶器,以8条蛇盘成圆圈状,一蛇口衔另一蛇尾部,红、蓝、白三彩相间。玲珑球是首次发现的最高规格的越国随葬器物,专家认为它是象征王权或神权的神器。
鸿山越墓共出土乐器500余件,其数量和品类堪与曾侯乙墓相媲美。出土的青瓷乐器中既有成套的仿中原青铜乐器的编钟、甬钟和石磬,亦有越式的铃形器、簴座等,还有以往从未确认的缶,是越国音乐考古的空前发现,堪称种类齐全的庞大地下乐器库。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和锡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组成的联合考古队于2003年3月至2004年12月间对无锡市锡山区鸿山镇开发区范围内的土墩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15个土墩中有7个墓葬是战国早期的越国贵族墓,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墓等5个级别,他们以丘承墩特大型墓为核心,呈扇形分布。这是中国第一次较完整地揭示越国贵族墓葬在同一墓地中的分布规律。丘承墩是目前已知的仅次于绍兴印山越王墓的越国第二大墓,封土为长方形覆斗状,墓坑平面为“中”字形,长57米。根据墓葬的规模、形制和在墓地中的位置,以及随葬器物的数量、种类和等级推测,丘承墩墓主的等级应为仅次于越王的越国大夫。
鸿山越墓出土的随葬器物是中国目前已发掘的越国墓葬中等级最高、质地最好且器类最为齐全的。7个墓葬中共出土了2000余件随葬器物,其中丘承墩随葬器物1100余件,玉器约40件。许多高等级青瓷礼器、乐器和玉器都是首次被发现和确认,并以蛇为主要装饰,构成独特风格。特别是四件琉璃釉盘蛇玲珑球形陶器,以8条蛇盘成圆圈状,一蛇口衔另一蛇尾部,红、蓝、白三彩相间。玲珑球是首次发现的最高规格的越国随葬器物,专家认为它是象征王权或神权的神器。
鸿山越墓共出土乐器500余件,其数量和品类堪与曾侯乙墓相媲美。出土的青瓷乐器中既有成套的仿中原青铜乐器的编钟、甬钟和石磬,亦有越式的铃形器、簴座等,还有以往从未确认的缶,是越国音乐考古的空前发现,堪称种类齐全的庞大地下乐器库。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