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如何看待文物复制品的价值

作者:朱浩云 2005-02-19 14:34:24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A- A+
  前几年,我在上海的艺博会上就曾见到这种复制品,当时也吸引了很多观众。从其复制的质量看,较好地再现了上千字画的神韵,甚至连画因时代久远留下的褶皱和部分片段脱落褪色都显现无疑,有人称它有“下真迹一等”的艺术效果。从其销售的情况看,只因这类复制品的要价太高,少则万元,多则数万元,一般人只能望而却步、难以问津。后经了解,这类复制品采用了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高科技数码影像和印刷技术制作的,制作的成本也不低,据说目前国内还达不到这样的技术。平心而论,能看到这样的复制品无疑是令人振奋的,它着实让我们享受当今高科技的成果。以笔者之见,复制品是艺术品的衍生品,如果论其价值,只有它的观赏价值同原作不相上下,至于文物价值、历史价值、经济价值等是无法与原作相提并论的。所以,这类复制品是对艺术品的推广。

  记得去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在上海举办“晋、唐、宋、元国宝展”,共展出 72 件珍贵字画,当时,可谓盛况空前,许多外地及海外的人为了一睹国宝的风采,不远千里赶来观看。有的观者认为三个博物馆的国宝级珍品在一起展出恐怕是前所未有的,更有人认为这次展览将是空前绝后,今后不可能再有这样的展览。展览期间,主办方考虑到国宝不能长时间的展出,特别是上千年的字画暴露在灯光下和大厅里会影响国宝的寿命。而很多观者希望主办方今后多办这样的饿展览,从而满足日益增长的观众需求。显然主办方日后很难满足广大观众的要求。

  当时,笔者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希望有关部门能否考虑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这就是“克隆”国宝。这样既能延长千年国宝的寿命,又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可谓两全其美。民国时期,海上著名大收藏家庞来臣曾在家雇佣了一些绘画高手,如吴琴木、张大壮等画家,一是帮助庞来臣整理字画;二是庞来臣在市场上收进珍贵古字画后,会请吴琴木、张大壮等画家临摹一张,究其原因,古字画因年代久远,经常拿出来欣赏会影响品相和寿命。

  实际上,现代的高科技已经帮助我们实现了这一愿望。当然,复制文物会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版权问题、扰乱市场问题等等。因此,如何规范文物复制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以笔者之见,既然文物复制品能广受人们的欢迎,那么,市场上大量出现这类复制品也就不足为怪。

  眼下,市场上文物复制比较多,有人担心复制文物处于无序状态。不过,要禁止复制文物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问题是有关部门应指定相关的法规,以规范复制品的制作与销售。比如,出售文物复制品应标明此件为复制品和复制的机构,切不可以此来蒙骗买家。这样有利于帮助消费者区别原作和复制品。


>>雅昌艺术网 专栏>>>朱浩云 更多文章




推荐关键字:复制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