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内地拍卖市场“书画强、瓷器弱”

2005-02-17 11:01:17来源:《艺术市场》2005年第1期
A- A+
  基础教育的文化背景造就内地市场“书画强、瓷器弱”的局面

  采访对象:汪洁(香港苏富比 上海首席代表 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副董事)

  采访时间: 2005年1月20日

  采访手记:苏富比的汪洁女士作为《艺术市场》的老朋友,早在2003年就曾接受过笔者的专访,畅谈了内地与香港地区艺术品市场的异同,并表示她对内地艺术品市场的未来充满信心。此番针对两地瓷器市场存在差异的问题,想必也有一番自己的独特见解吧。

  记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内地的书画市场行情显然比瓷器市场高很多,那些高价成交的拍品绝大部分都是被书画作品垄断的;与之相比,香港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大国际公司的成交纪录中,瓷器专场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且频频诞生天价瓷器拍品——除了它们拥有多年的经验和固定的客户渠道这些原因之外,您能否简单分析一下两地瓷器市场出现如此差别的其它原因?

  汪洁:瓷器的收藏群体比较成熟,他们会很理性地去挑选自己中意的精品,而那些中、低档次的瓷器往往流拍的比较多。从我们公司征集的角度来讲,瓷器精品的数量要远远少于书画作品(尤其是近现代书画作品)。当然,这里说的瓷器精品主要是传世品,不包括那些出土的器物,原因很简单,大部分瓷器藏家都追求独一无二,以唐三彩为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曾经达到过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美元的价位,可是随着大量出土器物在市场上出现,其价位便迅速下跌。这也就是为什么香港的藏家往往更喜欢清代的官窑瓷器的原因,因为该时期的精品多为传世品,且存世量不多,少见出土物,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收藏品的价值不下跌。

  由于内地的基础教育一贯注重培养学生在美术和书法上的素养,故而大部分的人都容易领悟和接受古代书画和近现代书画作品的文化内涵;内地的很多书画藏家入门早,对书法、绘画作品的认识深刻,很多高价买画的企业家们往往本人就是书法家或是篆刻家,他们懂得如何去欣赏一幅书画作品的真实价值。而且,由于内地书画市场由于拥有广大的藏家队伍,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量体裁衣,各取所需,所以不论是高档的还是中低档次的拍品都会有良好的成交记录,这又再次促进了书画市场的繁荣。在内地,瓷器这个门类大部分藏家的认识都比较晚(世家大户、传统家学的人例外),由于入门比较晚,在认识上难免被动,在投资上也会多加谨慎,因而很少见高价位成交的纪录。

  与内地的情况相异,香港地区及欧美的买家,失去了本源的文化背景,在欣赏中国书画作品时,也就很难去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故而投资的热情并不会特别高,他们对油画的兴趣远远超过了中国传统书画作品。但是对于瓷器(包括其他各种宫廷传世工艺品)则不同,由于比书画作品直观、易懂,他们会根据瓷器不同的造型、不同的纹饰、不同的颜色等去辨别年代和识别真假,甚至可以成为相关门类的专家,他们乐意出高价接受那些精美的中国瓷器。其实,欧美藏家喜欢中国瓷器也是有历史传统的,如同对待油画作品一样,他们喜欢用瓷器装饰自己的生活家居,比如苏富比拍卖的那件4000多万元的雍正粉彩橄榄瓶最初就是用作台灯座的,而另一件高价拍出的永乐青花大罐最初则是他们用来盛放雨伞的工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