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收藏家是怎样炼成的?
——历史上的收藏家
作者:董凡 2005-02-05 21:36:23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A-
A+
在古代,皇帝是最大的收藏家,收藏曾是皇族的一种特权,也是他们所热衷的一种活动。
汉代建立“天禄”、“石渠”、“兰台”,实际是皇家的三大图书文物馆。古代的武库也是储藏文物的地方。宋代是我国文物收藏和研究的一个高峰,宋皇室收藏的古器物达万件以上,并有专门的建筑存放收藏品。北宋宣宗之后,宫廷收藏由于帝王恩赐或群臣内侍营私偷窃,使不少藏品流散于士大夫和商贾手中。在当时的士大夫中也出了不少著名的收藏家,如欧阳修、赵明诚、米芾等都是名重一时的收藏家。欧阳修收藏历代石刻拓本;赵明诚和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夫妇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和研究,其所藏商周彝器及汉唐石刻拓本等共2000多件;妙于翰墨的书法家米芾精于鉴裁,遇古器物书画,竭力求取,并多蓄奇石,为中国藏石之鼻祖。
金、元、明时期,文物的收藏和研究没有间断,但文物收藏和研究的水平不及宋代。金章宗好藏古物,他收藏的字画都有“明昌御府中秘之珍”的印章。收藏者中,元代大长公主收藏颇丰,其中不少是宋朝内府珍物。元代画家倪瓒所居“清秘阁”,古鼎法书、名琴奇画罗列其中,并著有《清秘阁集》。
公元1369年,明太祖在南京鸡鸣山南建功臣庙,陈列文武功臣的画像或塑像。《太常寺志》称之为“功臣庙画廊”。
明代的宣宗、神宗也都重视文物收藏。私人收藏则以严嵩、严世蕃这对奸臣父子最为著名。
清代,无论是收藏还是对藏品研究,均超过前代,成为中国收藏发展史中一个重要时期。
清初,文物多集于内府。清高宗搜求最力,历代珍品无不囊括,包括各种古代铜器、卷轴书画、宝石玉器、缂丝、拓本等,不胜枚举,成为帝王中古代文物的集大成者。
乾隆帝也是一位收藏里手,他嗜玉成癖,尤其喜好“三代”玉。清宫遗存的古代玉器,多数是乾隆时期收集的。他还亲自进行古玉器的鉴别、定级。
不仅皇室收藏甚巨,民间收藏也很兴盛。从贵族官僚到殷实富户,都以收藏古物为时尚。
乾嘉朴学的发展推动了金石考据的研究,鉴赏文物之风更盛,出现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文物收藏家、研究者和一批学术价值很高的文物著述。
当时比较著名的收藏家有:周亮工、顾炎武、马思赞、张若筠、吴慰光、倪模、黄丕烈、张廷济、瞿中溶、学者叶志诜、刘喜海等等清代有关收藏的著述多有特色。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指出:“初,此等古物,惟集于内府,则有《西清古鉴》、《宁寿鉴古》等官书,自阮元、吴荣光以封疆大吏,嗜古而力足以副之,于是收藏浸富,遂有著录。阮有《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吴有《筠清馆金石文字》,研究金文之端开矣。道咸以后日益盛,名家有刘喜海、吴式芬、陈介祺、王懿荣、潘祖荫、吴大澄、罗振玉。式芬有《 古录金文》,祖荫有《攀古楼彝器款识》,大澄有《 斋集古录》,皆称精博;其所考证,多一时师友互相赏析所得,非必著者一人私言也”。
(《梁启超史学论著四种》,第62-63页,岳麓书社1985年版。)
>>雅昌艺术网 专栏>>>董凡 更多文章
汉代建立“天禄”、“石渠”、“兰台”,实际是皇家的三大图书文物馆。古代的武库也是储藏文物的地方。宋代是我国文物收藏和研究的一个高峰,宋皇室收藏的古器物达万件以上,并有专门的建筑存放收藏品。北宋宣宗之后,宫廷收藏由于帝王恩赐或群臣内侍营私偷窃,使不少藏品流散于士大夫和商贾手中。在当时的士大夫中也出了不少著名的收藏家,如欧阳修、赵明诚、米芾等都是名重一时的收藏家。欧阳修收藏历代石刻拓本;赵明诚和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夫妇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和研究,其所藏商周彝器及汉唐石刻拓本等共2000多件;妙于翰墨的书法家米芾精于鉴裁,遇古器物书画,竭力求取,并多蓄奇石,为中国藏石之鼻祖。
金、元、明时期,文物的收藏和研究没有间断,但文物收藏和研究的水平不及宋代。金章宗好藏古物,他收藏的字画都有“明昌御府中秘之珍”的印章。收藏者中,元代大长公主收藏颇丰,其中不少是宋朝内府珍物。元代画家倪瓒所居“清秘阁”,古鼎法书、名琴奇画罗列其中,并著有《清秘阁集》。
公元1369年,明太祖在南京鸡鸣山南建功臣庙,陈列文武功臣的画像或塑像。《太常寺志》称之为“功臣庙画廊”。
明代的宣宗、神宗也都重视文物收藏。私人收藏则以严嵩、严世蕃这对奸臣父子最为著名。
清代,无论是收藏还是对藏品研究,均超过前代,成为中国收藏发展史中一个重要时期。
清初,文物多集于内府。清高宗搜求最力,历代珍品无不囊括,包括各种古代铜器、卷轴书画、宝石玉器、缂丝、拓本等,不胜枚举,成为帝王中古代文物的集大成者。
乾隆帝也是一位收藏里手,他嗜玉成癖,尤其喜好“三代”玉。清宫遗存的古代玉器,多数是乾隆时期收集的。他还亲自进行古玉器的鉴别、定级。
不仅皇室收藏甚巨,民间收藏也很兴盛。从贵族官僚到殷实富户,都以收藏古物为时尚。
乾嘉朴学的发展推动了金石考据的研究,鉴赏文物之风更盛,出现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文物收藏家、研究者和一批学术价值很高的文物著述。
当时比较著名的收藏家有:周亮工、顾炎武、马思赞、张若筠、吴慰光、倪模、黄丕烈、张廷济、瞿中溶、学者叶志诜、刘喜海等等清代有关收藏的著述多有特色。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指出:“初,此等古物,惟集于内府,则有《西清古鉴》、《宁寿鉴古》等官书,自阮元、吴荣光以封疆大吏,嗜古而力足以副之,于是收藏浸富,遂有著录。阮有《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吴有《筠清馆金石文字》,研究金文之端开矣。道咸以后日益盛,名家有刘喜海、吴式芬、陈介祺、王懿荣、潘祖荫、吴大澄、罗振玉。式芬有《 古录金文》,祖荫有《攀古楼彝器款识》,大澄有《 斋集古录》,皆称精博;其所考证,多一时师友互相赏析所得,非必著者一人私言也”。
(《梁启超史学论著四种》,第62-63页,岳麓书社1985年版。)
>>雅昌艺术网 专栏>>>董凡 更多文章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雅昌专稿 | 香港巴塞尔“瘦身”,疫情中的亚2022-05-23
- 追忆徐政夫先生:那个为我导览台北故宫的人2022-04-06
- 雅昌专稿|追忆“清翫雅集”发起人、著名古2022-04-03
- 逝者 | 著名收藏家、余德耀美术馆创始人余德2022-03-19
- 林明洋:通过中西艺术深入交融提升中国的世2021-12-05
- 藏家故事|李战豪与影响未来的新一代收藏家2021-10-07
- 《另一种注视——深藏者们》它们在LA VI2021-09-28
- 藏家故事|徐清宇 “赏石文化”何以进入当代2021-02-04
- 【逝者】海派壶艺家、收藏家许四海今早逝世2020-06-05
- 【逝者】杜月笙幼子、钱币收藏大家杜维善去2020-03-08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