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新发现敦煌珍贵写经卷落户南京

2005-01-18 10:21:18来源:《南京日报》
A- A+
  敦煌写经卷被视为国宝级的文物珍品,去年8月,南博的数十件写经卷首次亮相后,曾在圈内引起轰动。而近日,又有一件特殊而珍贵的双面抄敦煌写经卷被南京艺兰斋收藏。

  疑和法国残卷同出一体

  因为正反都有经文,无法进行装裱,所以这幅经卷至今依然是1000多年前的原样。据报道,卷页手感略似宣纸。俯身细看,经卷正反两面字体并非出于同一人之手。正面用工整的楷书分栏抄写,文中有多处用““””红色符号标出的内容。文末署名是唐代僧人体清抄写。其后又有朱印一方文曰:“吴士鉴珍藏敦煌莫高窟北朝唐人写经卷子”。

  南师大敦煌学研究专家黄征教授介绍说,此卷正反面并非连贯的内容。正面是对某部佛经的注释,文中““””标出的就是佛经的内容。由于卷首已残,故不知佛经其名。为此,他曾翻检了现藏于英国和法国的写经卷的资料。结果发现,当年法国人伯希和从敦煌藏经洞掠夺回国的卷子里,有一个编号P.2149名为《释肇断序抄义》的卷子,此卷后部残缺。巧的是,两卷残缺处有“超群数之表者……即前智身教”的经文内容完全吻合,因此,艺兰斋所藏这部经卷正面抄写的经文应该就是《释肇断序抄义》。这个卷子和现藏法国的是否为同一份写经卷,由于没有看过法国原件的撕痕,因此现在仍无法肯定。

  正反抄写应为“二次利用”

  正面是“无头有尾”,而反面的经文则是“有头无尾”。从题头记载,据了解,反面抄写的是《大乘稻干经疏一卷》。它抄写时并没有分栏,而且字体带有行书的特点,更加洒脱流畅。同一写经卷的正反两面为何有不同人书写了不同内容呢?

  据史料记载,五代末期,敦煌三界寺里有一位管理佛经的僧人叫道真。在整理经卷时,道真和尚发现许多年代久远的写经卷都损坏或不全了。他认为这是对佛的不敬,于是就发起了一个修补古坏经卷的活动。不但修补庙里的写经卷,信众手里的他也义务修补。可是当时庙里没有那么多白纸,道真就号召信徒们捐纸。敦煌那当地信佛的人很多,但大多不富裕,于是,地契、合同、官府里的过期的公文、告示、档案……只要反面空白的纸都被信徒们送过来。道真就在这些东西的反面再书写经文贴补到古坏经卷上。后来,和尚们把经卷和征集来的“废纸”一起封存在一个洞窟里。清末,这个洞窟被王道士发现,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敦煌文献。

  黄教授认为,这个正反抄的经卷,很可能就是当年道真他们二次利用唐朝《释肇断序抄义》的卷子而形成的。

  有缘人两次考证同一经卷

  这已是黄征教授7年后第二次见到这部经卷,而当时,此卷还藏于浙江。原来,自藏经洞被发现后,许多写经卷散落到社会上。这个写经卷最早大约是清末在甘肃做官的江浙士人带回浙江的。随后就一直被浙江著名藏书家吴士鉴收藏。可惜吴士鉴的儿子是个赌徒,将父亲留下的东西一一输尽。1998年,黄教授在浙江大学任教并主编《浙藏敦煌文献》一书,一位当地的私人藏家请他鉴定此件。当时还有北大荣新江等诸位敦煌研究的专家一同看了卷子,一致认为是写经卷中的上品,其后黄教授还亲自撰写了考证文章发表在1999年的《敦煌研究》上。事后这位藏家愿意以10万元的价格将这件经卷和另一件长达5米的单面写经卷一起卖给他。

  黄教授立即联系浙江大学、浙江图书馆、浙江博物馆等数家单位,希望国家予以收购。可惜当时这些单位并没有认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收购之事石沉大海。

  此后,黄教授应聘南师大来了南京。不想经卷竟然也来到南京。对此黄教授连称“有缘”。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