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奇异发明成就色盲画家艺术生涯
作者:任燕 2005-01-17 10:09:13来源:国际在线
A-
A+
在尼尔-哈比森的世界中,曾经只有黑色与白色。因为这位22岁的西班牙青年从小就患有在3.3万人中才会出现1例的先天性全色盲症。2003年,哈比森移居到了英国德文郡的南部,并从那时起开始学习绘画。一开始,由于色盲症的困扰,他的画布上只有黑色和白色。但在2004年,由于一种神奇的机器,他第一次能够“看到”——确切地说,是“听到”各种各样的颜色了。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月12日报道,一种可以将不同的颜色转换成与之对应的声波的装置,使哈比森具有了分辩色彩的能力。这部机器的发明者是一位年仅23岁的数字多媒体专家亚当-蒙塔丹。他表示,他的这项发明就好像是“在倾听一个色彩之轮”。
这种名为“Eye-Borg”的小机器戴在哈比森的头部,上面安有数码相机。这部数码相机可以识别出哈比森眼前的颜色,并通过哈比森背着的一台笔记本电脑将颜色变成声波,并最终通过不同的声音表现出来。尖锐的声音代表哈比森面前的是浅颜色;而深沉的声音则代表了较深的深色。
从2004年3月开始,哈比森除了睡觉的时候,都会戴着这个神奇的机器——他是第一个使用该机器的人。就连他护照上所贴的照片,都是头戴Eye-Borg的形象。
哈比森说:“我经常在与人交谈时不知所措。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是多么频繁地在谈话中使用各种颜色。”即使是吃早餐这样的简单行为,在哈比森看来都相当困难。他说:“如果一种食物并不是以常见的形状摆在我面前,我根本不知道它是什么。我曾经把果酱和番茄酱混合,还经常把橙汁和苹果汁搞错。我不得不经常请其他人告诉我某种食物是什么,或者自己闻一闻。在我小时候,很多人都认为我的行为有一点古怪。”
在学校的时候,哈比森曾被同学嘲笑过于懒惰。因为在美术课上,他总是让别的同学递给他“红色的颜料”,或者从他的整套画笔中帮他挑出“蓝色的画笔”。哈比森曾经只穿黑色和白色的衣服,他认为:“为什么把那些我无法欣赏的颜色穿在身上呢?”
但是,现在的哈比森却不一样了。他穿着明亮的桔黄色套头外衣,牛仔裤下方露出红色的袜子。他说,这是他第一次买色彩鲜艳的衣服。他笑着说:“我走过一家商店时看到了这些鲜艳的衣服。当时我想:‘我喜欢这种袜子发出的声音,我要买一双。’”
哈比森称自己曾经“讨厌任何色彩的存在”。而现在,他最喜欢的色彩是红色,因为代表红色的声音非常粗犷。他不太喜欢褐色以及被称作“中间色”的蓝色、绿色和青绿色。不过有趣的是,这些颜色正是一般人比较喜欢的色彩。
当然,这种机器对于哈比森最大的帮助是体现在他的工作上。当哈比森搬到德文郡时,他选择去学习美术。在拥有这个机器之前,哈比森的画布上,只有黑色和白色两种颜色。而现在,他的调色板中充满了五颜六色的颜料。同时,他的工作中也都是或高或低的音调。
哈比森表示:“现在,我把我的工作看成是在画布上作曲。以前,我甚至有点害怕看到我的作品。但如今,一切都不同了。我从中享受着无穷的乐趣,我画的所有东西都拥有声音。”
目前,哈比森最喜欢的一幅新作是一片蓝天和一座长满绿草的花园。尽管这是一幅最简单、充满了孩子气的作品,但对于哈比森来说,它充分地表现了Eye-Borg给一名色盲患者带来的惊人改变。
Eye-Borg还让哈比森可以欣赏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他说:“没有Eye-Borg,我很难了解别的画家如何运用色彩。这对于画画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缺憾。而现在,Eye-Borg帮我弥补了这一缺憾。”
现在,哈比森迷上了西班牙现代艺术大师米罗的作品,米罗擅长使用明艳的色彩作画。而在一次访问米罗的故乡巴塞罗那时,哈比森又被著名建筑设计师高迪的作品深深吸引。他说:“我在城市(巴塞罗那)中一边到处参观,一边‘倾听’高迪的建筑作品,简直是太神奇了。”
当初,哈比森称自己“讨厌任何色彩的存在”。而现在,他最喜欢的色彩是红色,因为代表红色的声音非常粗犷。他不太喜欢褐色以及被称作“中间色”的蓝色、绿色和青绿色。不过有趣的是,这些颜色正是一般人比较喜欢的色彩。
另外,哈比森很期待这项技术有一天可以用来帮助其他残疾人。他说:“总有一天,盲人也可以借助声音的帮助绘画,而聋人则可以通过颜色来作曲。”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月12日报道,一种可以将不同的颜色转换成与之对应的声波的装置,使哈比森具有了分辩色彩的能力。这部机器的发明者是一位年仅23岁的数字多媒体专家亚当-蒙塔丹。他表示,他的这项发明就好像是“在倾听一个色彩之轮”。
这种名为“Eye-Borg”的小机器戴在哈比森的头部,上面安有数码相机。这部数码相机可以识别出哈比森眼前的颜色,并通过哈比森背着的一台笔记本电脑将颜色变成声波,并最终通过不同的声音表现出来。尖锐的声音代表哈比森面前的是浅颜色;而深沉的声音则代表了较深的深色。
从2004年3月开始,哈比森除了睡觉的时候,都会戴着这个神奇的机器——他是第一个使用该机器的人。就连他护照上所贴的照片,都是头戴Eye-Borg的形象。
哈比森说:“我经常在与人交谈时不知所措。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是多么频繁地在谈话中使用各种颜色。”即使是吃早餐这样的简单行为,在哈比森看来都相当困难。他说:“如果一种食物并不是以常见的形状摆在我面前,我根本不知道它是什么。我曾经把果酱和番茄酱混合,还经常把橙汁和苹果汁搞错。我不得不经常请其他人告诉我某种食物是什么,或者自己闻一闻。在我小时候,很多人都认为我的行为有一点古怪。”
在学校的时候,哈比森曾被同学嘲笑过于懒惰。因为在美术课上,他总是让别的同学递给他“红色的颜料”,或者从他的整套画笔中帮他挑出“蓝色的画笔”。哈比森曾经只穿黑色和白色的衣服,他认为:“为什么把那些我无法欣赏的颜色穿在身上呢?”
但是,现在的哈比森却不一样了。他穿着明亮的桔黄色套头外衣,牛仔裤下方露出红色的袜子。他说,这是他第一次买色彩鲜艳的衣服。他笑着说:“我走过一家商店时看到了这些鲜艳的衣服。当时我想:‘我喜欢这种袜子发出的声音,我要买一双。’”
哈比森称自己曾经“讨厌任何色彩的存在”。而现在,他最喜欢的色彩是红色,因为代表红色的声音非常粗犷。他不太喜欢褐色以及被称作“中间色”的蓝色、绿色和青绿色。不过有趣的是,这些颜色正是一般人比较喜欢的色彩。
当然,这种机器对于哈比森最大的帮助是体现在他的工作上。当哈比森搬到德文郡时,他选择去学习美术。在拥有这个机器之前,哈比森的画布上,只有黑色和白色两种颜色。而现在,他的调色板中充满了五颜六色的颜料。同时,他的工作中也都是或高或低的音调。
哈比森表示:“现在,我把我的工作看成是在画布上作曲。以前,我甚至有点害怕看到我的作品。但如今,一切都不同了。我从中享受着无穷的乐趣,我画的所有东西都拥有声音。”
目前,哈比森最喜欢的一幅新作是一片蓝天和一座长满绿草的花园。尽管这是一幅最简单、充满了孩子气的作品,但对于哈比森来说,它充分地表现了Eye-Borg给一名色盲患者带来的惊人改变。
Eye-Borg还让哈比森可以欣赏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他说:“没有Eye-Borg,我很难了解别的画家如何运用色彩。这对于画画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缺憾。而现在,Eye-Borg帮我弥补了这一缺憾。”
现在,哈比森迷上了西班牙现代艺术大师米罗的作品,米罗擅长使用明艳的色彩作画。而在一次访问米罗的故乡巴塞罗那时,哈比森又被著名建筑设计师高迪的作品深深吸引。他说:“我在城市(巴塞罗那)中一边到处参观,一边‘倾听’高迪的建筑作品,简直是太神奇了。”
当初,哈比森称自己“讨厌任何色彩的存在”。而现在,他最喜欢的色彩是红色,因为代表红色的声音非常粗犷。他不太喜欢褐色以及被称作“中间色”的蓝色、绿色和青绿色。不过有趣的是,这些颜色正是一般人比较喜欢的色彩。
另外,哈比森很期待这项技术有一天可以用来帮助其他残疾人。他说:“总有一天,盲人也可以借助声音的帮助绘画,而聋人则可以通过颜色来作曲。”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包锦华:激情与梦幻并肩而行2014-02-27
- 陈履生:我与摄影2012-04-10
- 当代著名书画家 国家一级美术师——卓然及2007-05-29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