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康熙青花的遗韵(图)
作者:飞石 2005-01-12 08:43:59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A-
A+
德国是欧洲瓷器的故乡。在德国,瓷器有一个美妙的名称叫“白金”。这是因为欧洲第一件硬瓷的发明者曾自诩造金有术,结果却以白瓷取代了黄金。“白金”还寓意着瓷器的价值之高。从时间来看,欧洲的瓷器诞生于1708年1月,时值中国清朝康熙末年。此前的17世纪,随着海运的发展,欧洲已形成收藏中国瓷器等工艺品的时尚。在欧洲瓷器的诞生地德累斯顿市的国家瓷器馆,便藏有大量的中国明、清古瓷,其中又以康熙年代的制品为多。人们在这里还可以形象地看到中国陶瓷在器形、纹饰等方面对德国瓷器的直接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在德国民间也有迹可寻。
作为一名瓷器爱好者,我曾先后从居住地的古董店和跳蚤市场以天壤之别的两种价钱,购回两只器形各异的青花瓷瓶,但它们纹饰却相似,同样闪现着中国清朝康熙青花的遗韵。
说起购买这两只瓷瓶,还真有点神奇。
有一阵,我对葫芦瓶特别迷恋。我拍摄、放大过德国瓷器馆中的葫芦瓶;我彩色复印过书上的葫芦瓶;我还手描过各式葫芦瓶。这些葫芦瓶大多是中国的产物,其中康熙年代制作的尤为精美。正当我满脑子葫芦的时候,有次走在街上,不经意脸向左一转,竟发现一只青花葫芦瓶,真正是鬼使神差。我不由得暗叫“我的葫芦”,便满怀惊喜径直向它走去。
这只葫芦瓶沉静地立于一古董店橱窗的后部,与我相隔约有两米,是一只蓝地白花梅纹瓶,呈上小下大的圆葫芦形,小敛口,构图上下浑然一体,梅纹似为浅浮雕。其冰清玉洁之姿、立体效果之强令我惊叹不已。出于兴趣,我进店将此瓶拿在手中仔细观赏起来。只见瓶身有棕眼逾十,底足内楷款为“康熙年制”,也有棕眼逾十,底足露胎处颇有岁月之痕。我并非鉴赏家,也知道古瓷的准确鉴定是要借助科学手段的,因为仿制品乱真的也有,所以我对这只葫芦瓶真伪难辨。
离开古董店,这只我脑海中最美的葫芦硬是盘桓不去,甚至搞得我有点坐卧不宁。因不忍它落入别人之手,第二天一大早我便讨价还价买下了它。
此瓶高20厘米,口径2.5厘米,足径6.5厘米(见下图)。姑且不论它是真品还是仿品,它确实体现了康熙瓷艺的绝妙之处。《陶雅》云:“雍、乾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窑。”康熙青花有“康青五色”之誉,因所用国产浙料提炼极为纯净,青花有浓淡、深浅不同的近十个层次。我的这只葫芦的蓝地便是由深浅不一的条块渲染而成,故总体纹饰立体感强,气韵生动。我爱此瓶,还因为其器形和纹饰均保持了自然之姿色,浑然有奇趣。
由此瓶的蓝地我联想到德累斯顿博物馆收藏的一康熙年代青花盖罐。在我的藏书中,这一盖罐的纹饰按德文解释可译为“冰裂梅花”。“冰裂梅花”也见于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术辞典》,指以不规则的短线组成的冰裂形纹片上饰朵朵梅花,是康熙景德镇青花瓷器的一种特有纹饰,与我所见盖罐吻合。这种冰裂形纹片形成的立体效果与我葫芦瓶上的相似。后来我还在中国走访了不少博物馆,翻阅了不少书,以期找到我葫芦瓶上的纹饰,结果欣喜地发现,熊寥、熊寰先生编著的《古瓷图鉴·梅花卷》中收有康熙蓝地白花直筒瓶,竟与我的葫芦瓶纹饰相同。它们的蓝地皆有“冰裂”的效果,但“冰裂梅花”只有花并无枝,我的葫芦却是既有花又有枝。比较之下,《梅花卷》中直筒瓶的纹饰远没有我的葫芦瓶的典雅清新,美妙生动。这或许与摄影效果有关。我估计这种纹饰在中国罕见矣!
买了葫芦瓶后没几天,我在跳蚤市场闲逛时,眼前一亮,又见一只与我葫芦纹饰相同的蓝地白花梅纹瓶。卖者以“祖母之物”来炫耀它的历史,但在我的眼里,它只不过是一个小徒弟稚嫩的仿作而已。我以7马克买下了它。回家后兴致勃勃量来,此瓶高20厘米,口径7厘米,足径6.5厘米(见上图)。瓶高和足径皆与我的葫芦瓶一致,真正奇巧!只见底足内半截纸质商标上印有德文“……瓷器”,独缺厂家名,难道这有可能是德国的陶瓷产品?却同样显示了中国康熙青花的影响。
作为一名瓷器爱好者,我曾先后从居住地的古董店和跳蚤市场以天壤之别的两种价钱,购回两只器形各异的青花瓷瓶,但它们纹饰却相似,同样闪现着中国清朝康熙青花的遗韵。
说起购买这两只瓷瓶,还真有点神奇。
有一阵,我对葫芦瓶特别迷恋。我拍摄、放大过德国瓷器馆中的葫芦瓶;我彩色复印过书上的葫芦瓶;我还手描过各式葫芦瓶。这些葫芦瓶大多是中国的产物,其中康熙年代制作的尤为精美。正当我满脑子葫芦的时候,有次走在街上,不经意脸向左一转,竟发现一只青花葫芦瓶,真正是鬼使神差。我不由得暗叫“我的葫芦”,便满怀惊喜径直向它走去。
这只葫芦瓶沉静地立于一古董店橱窗的后部,与我相隔约有两米,是一只蓝地白花梅纹瓶,呈上小下大的圆葫芦形,小敛口,构图上下浑然一体,梅纹似为浅浮雕。其冰清玉洁之姿、立体效果之强令我惊叹不已。出于兴趣,我进店将此瓶拿在手中仔细观赏起来。只见瓶身有棕眼逾十,底足内楷款为“康熙年制”,也有棕眼逾十,底足露胎处颇有岁月之痕。我并非鉴赏家,也知道古瓷的准确鉴定是要借助科学手段的,因为仿制品乱真的也有,所以我对这只葫芦瓶真伪难辨。
离开古董店,这只我脑海中最美的葫芦硬是盘桓不去,甚至搞得我有点坐卧不宁。因不忍它落入别人之手,第二天一大早我便讨价还价买下了它。
此瓶高20厘米,口径2.5厘米,足径6.5厘米(见下图)。姑且不论它是真品还是仿品,它确实体现了康熙瓷艺的绝妙之处。《陶雅》云:“雍、乾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窑。”康熙青花有“康青五色”之誉,因所用国产浙料提炼极为纯净,青花有浓淡、深浅不同的近十个层次。我的这只葫芦的蓝地便是由深浅不一的条块渲染而成,故总体纹饰立体感强,气韵生动。我爱此瓶,还因为其器形和纹饰均保持了自然之姿色,浑然有奇趣。
由此瓶的蓝地我联想到德累斯顿博物馆收藏的一康熙年代青花盖罐。在我的藏书中,这一盖罐的纹饰按德文解释可译为“冰裂梅花”。“冰裂梅花”也见于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术辞典》,指以不规则的短线组成的冰裂形纹片上饰朵朵梅花,是康熙景德镇青花瓷器的一种特有纹饰,与我所见盖罐吻合。这种冰裂形纹片形成的立体效果与我葫芦瓶上的相似。后来我还在中国走访了不少博物馆,翻阅了不少书,以期找到我葫芦瓶上的纹饰,结果欣喜地发现,熊寥、熊寰先生编著的《古瓷图鉴·梅花卷》中收有康熙蓝地白花直筒瓶,竟与我的葫芦瓶纹饰相同。它们的蓝地皆有“冰裂”的效果,但“冰裂梅花”只有花并无枝,我的葫芦却是既有花又有枝。比较之下,《梅花卷》中直筒瓶的纹饰远没有我的葫芦瓶的典雅清新,美妙生动。这或许与摄影效果有关。我估计这种纹饰在中国罕见矣!
买了葫芦瓶后没几天,我在跳蚤市场闲逛时,眼前一亮,又见一只与我葫芦纹饰相同的蓝地白花梅纹瓶。卖者以“祖母之物”来炫耀它的历史,但在我的眼里,它只不过是一个小徒弟稚嫩的仿作而已。我以7马克买下了它。回家后兴致勃勃量来,此瓶高20厘米,口径7厘米,足径6.5厘米(见上图)。瓶高和足径皆与我的葫芦瓶一致,真正奇巧!只见底足内半截纸质商标上印有德文“……瓷器”,独缺厂家名,难道这有可能是德国的陶瓷产品?却同样显示了中国康熙青花的影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雅昌快讯 | 解码千余年青花瓷文化史,“青花2022-06-20
- 雅昌快讯 | 香港邦瀚斯春拍将呈现传世唯一私2022-04-08
- 2022春拍 | 刘銮雄藏明永乐青花罐将领衔苏富2022-04-01
- 北京保利拍卖(三亚)精品拍卖会 | 清雍正青2022-02-03
- 雅昌快讯 | 北京华艺国际2021秋拍:清乾隆青2021-12-11
- 北京保利2021春拍 | 明宣德青花永平安颂高足2021-06-07
- 快讯|华艺国际北京:明宣德 青花云龙纹十棱2021-06-05
- 快讯|华艺国际北京:清乾隆 青花春耕图大抱2021-06-05
- 佳士得香港2021春拍 | 明宣德青花夔龙纹罐32021-05-28
- 拍卖前瞻|市场上唯一可流通宣德青花高足碗2021-05-23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