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天龙八部重出江湖(图)

作者:蔺丽爽 2005-01-12 08:36:04来源:《北京青年报》
A- A+
  失传200年的铸胎珐琅工艺重现 摄影/田雨峰

  昨天,张同禄、米振雄两位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宣布,断代将近200年的铸胎珐琅工艺将重现京城。一套耗时24个月、采用“铸胎珐琅”工艺制作的“天龙八部”正式亮相。据介绍,两位工美大师正共同申请注册“天龙八部”商标。经记者证实,1月11日,该申请已经被国家商标局受理。

  据张同禄大师介绍,这套“佛宝天龙八部”每尊高48厘米、直径18厘米,由底座、天龙八部、祥云及八宝四部分组成,造型风格独特、色彩柔和典雅、釉料细腻温润、图案独具匠心。每一件都经过塑形、铸造、雕錾、掐丝、点釉、烧结、磨光、镀金、宝石镶嵌等38道复杂的全手工制作工序,完美展现了人与火的艺术魅力。

  2004年年底北京工艺美术厂破产,大量传统工艺面临消失的危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传承民族传统特色工艺,张同禄、米振雄两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历时两年,经过上万次反复烧制摸索,终于抢救性研制出铸胎珐琅工艺。

  对于此次抢注“天龙八部”商标,张同禄大师表示,工艺美术作品的仿制、假冒、保护不力是阻碍工美行业发展传承的重要因素之一。工艺美术要想发展,首先必须要重视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工作,同时树立品牌意识,打大师牌。据了解,工美领域的第一项发明专利就是张同禄1987年获得的珐琅珀晶工艺。

  新闻内存

  作为北京工艺“四大名旦”之首的珐琅,按照制造方法和工艺分为掐丝珐琅和画珐琅。掐丝珐琅是起线珐琅的主要品种,包括錾胎珐琅、锤鍱珐琅和铸胎珐琅三种。资料显示,铸胎珐琅工艺自元代兴起,清朝康熙年间达到鼎盛,一直由宫廷造办处生产,专供皇宫贵族享用。从200多年前的嘉庆年间起,铸胎珐琅因工艺复杂、釉料配制烧造难度大、成品率低而逐年减少,以致工艺断代失传。目前,在故宫收藏的六千余件皇家御用珐琅器中,铸胎珐琅器尚无确切记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