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废品堆发现“镇国之宝”(图)

2005-01-11 08:42:13来源:华商报
A- A+
  图:废品堆发现“镇国之宝”

  陕西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有一叫“何尊”的“镇国之宝”。之所以能成为“镇国之宝”,不仅因其工艺精美、造型雄奇,更重要的是其内胆底部122个铭文中最早出现“中国”字样。

  如今“何尊”已被列入国家文物局64件永久不准出国展出的国宝级文物目录中,足见其有多么宝贝了!但如此珍贵的国宝,却很少有人知道,如果不是及时被文保工作人员发现并以30元的价格买回,这件国宝很可能已经和其他废铜烂铁一起被熔化了。

  废品站30元买回国宝

  1965年,宝鸡市博物馆干部佟太放在市区玉泉废品收购站看到一件高约40厘米的铜器,见其造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而富有变化,感觉这应该是一件比较珍贵的文物,便向馆长吴增昆汇报。吴增昆随即让保管部主任王永光去查看,王永光赶至废品收购站后,也断定这是一件珍贵文物,便以收购站当初购入的价格30元将这尊高39厘米、口径28.6厘米、重14.6公斤的铜器买回博物馆。经考古人员确认,这是一尊西周早期时的青铜酒器,浮雕为“饕餮纹”。这尊铜器成了宝鸡市博物馆1958年成立后收藏的第一件青铜器。

  酒器底部发现“中国”两字

  1975年,国家文物局调集全国新出土的文物精品出国展出,著名青铜器专家、时任上海市博物馆馆长的马承源先生负责筹备,饕餮铜尊因其造型图案精美被选送至国家文物局。马承源在清除铜尊的锈蚀后,在铜尊内胆底部发现了一篇12行共122字的铭文,记载了周成王营建洛邑,建筑陪都的重要历史事件,极具史料价值,而其中“宅兹中国”(大意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更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

  马承源考证该铜尊是一位姓何的人所制,将其命名为“何尊”。

  发现者42年后重见珍宝

  经马承源再发现后,很多人都知道是从废品收购站买回了国宝,又得知卖“何尊”的是宝鸡市附近贾村镇的村民陈湖。但陈湖本人对发现“何尊”的经过却不愿对人多讲。这无疑使国宝多少有点“来历不明”。

  2004年10月21日,宝鸡市文物局局长张润堂等前去贾村镇调查“何尊”的面世经过。此时,陈湖已经去世。陈湖的孙子陈涛说:“‘何尊’是我四爷陈堆发现的,后来放在我爷家。1965年,我爷就和我二叔将它卖给了收购站……”

  陈堆的妻子张桂芳老人讲了发现“何尊”的确切经过。1963年6月,因陈堆家老屋住不下,就租了隔壁陈乖善的两间房子住,院子后面是个土崖。当年8月的一个雨后的上午,陈堆在后院发现下雨坍塌后的土崖上好像有亮光,就用手和小镢头刨,结果就刨出了个铜器。第二年,陈堆夫妇从宝鸡返回固原,临走时将铜器交给陈湖保管。1968年再回宝鸡时,得知已经被卖了。虽然近42年过去了,但张桂芳对“何尊”的形状等仍能描述得很清晰。

  1月7日,72岁的张桂芳老人带着儿女来到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在长达42年后,再一次见到了当年被她发现的国宝“何尊”。



推荐关键字:废品堆 镇国之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