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几位京剧界名家的故居——百顺胡同
作者:迟金生 2005-01-09 10:57:11来源:北京文史
A-
A+
旧社会北京居民住家的地点与其从事的行业有关,也就是在某行业中工作就集中在某个地区住。那些大业主们,都远离本行业一般群众的住所,而住在另一地方的深宅大院。
像戏曲界的演员,大都集中住在正阳门外的西南一带,这与戏园的地点有关。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记载:“戏园,当年内城禁止,唯正阳门外最盛。属于大栅栏内五处:曰庆乐、曰庆和、曰广德、曰三庆、曰同乐轩。粮食店有中和。街东之园有三:肉市之广和楼,鲜鱼口之天乐,抄手胡同内裕兴园……。”戏园之多而集中,这证实正阳门外最繁华,所以,那些历史上有名的“四大徽班”的班址都在这一带。如“三庆班”原在韩家潭,后迁百顺胡同。“四喜班”在陕西巷。“春台班”在石头胡同。“和春班”在李铁拐斜街。这些班社除排戏之外还设有下处(集体宿舍),一些基层演员等人居住在那里。中、上层演员则在附近租房(或买房)居住。
我家祖居在北京天桥“迟家胡同”(今永安路)25号。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我祖父迁居于百顺胡同20号(今门牌39号)。这是三北、三南、一东、一西的小四合院。我是1922年出生在这个院落的。
这院的东房一间,京剧小生张宝昆曾住过(他就逝世在这里)。后来,我们把这间作厨房使用了。
我们的东隔壁也是一所小四合院,周长顺(演武旦后改老旦)住过这里。在我家往西(现门牌55号)是人称之为“老夫子”陈德霖先生的住所。这里南房外墙有几块护墙石桩很好辨认。
“斌庆社”科班
百顺胡同西口内路南第一家是俞家(今门牌40号),是俞菊笙(即武生俞毛包)故居,这也是“春台班”的旧址。他死后,其子俞振庭居此。
这房子进大门就下台阶,院内比胡同的路面低,这叫“倒下门”。东西厢房都是三间。以南房为上,是三大间,中间有后门是过厅,直到后院,那里是南房三间并有三间楼房。西边有一小院有南北房共四间。在东边是个大院,有南、北、西房,这就是《斌庆社科班》。上百个学生都住在这个院里。他们在这练功、学戏、排戏等活动。这个科班长期在大栅栏“广德楼”演出,既培养出本科的学员,也培养外来搭班的演员,如李万春先生十三岁来京就在这个科班演出。
我启蒙读书的私塾
俞家的东隔壁是门内分东、西两个院的四合院(今门牌38号)。西院是我的堂二祖父迟振清居住,他是京剧文乐。东院是我堂三祖父迟振源(月亭)居住,是京剧武生。
二祖父早亡,三祖父后来迁居“校尉营”,乃将此房租出。上房三大间租给一位苏州人汪先生,他在这里开了个私塾。我八岁时就在这里启蒙读书。我的同学有于世文同志等人。
四箴堂与福寿班的旧址
“四箴堂”是京剧老生前三杰之一程长庚的“堂号”。他的“堂号”代表了他本人。据说当年他演出时的“戏报”就写“四箴堂”,不写他的名字。
自1790年“三庆班”进京后受到观众喜爱,在北京扎下了根,由高朗亭掌班。他去世后由陈金彩接任,班址在“韩家潭胡同”。此后由程长庚掌班,人称他“大老板”,便迁至“百顺胡同”(今门牌34号)。不久,他又办了“四箴堂科班”,招收学员来学京剧。人们都把“科班”称为“小三庆”,培养出一批艺术高超的演员。
在旧社会的私人班社有兴有衰。程长庚去世后,三庆班几度恢复,未能再展雄风。这所房产卖与了我的堂曾祖迟韵卿(京剧老生)。不久成立了《福寿班》。这是由俞菊笙、余玉琴、陆华云、贾丽川、胡喜禄、陈德霖、迟韵卿等人集资组成的。前中院是演员业务活动的场所。后院成立了“福寿科班”招收了一批学员。
以上两个“科班”并没有独立演出,就好象是现在剧团办的“学员班”,随着大团作配角演员,或在前场演一出小武戏。
清末,迟韵卿去世,《福寿班》随之夭亡。民国初年时,房子租给了一苏州人,改为妓院。七·七事变后被韩国人所占据开了花酒馆。抗日战争胜利后改作“中西旅馆”,直至解放初期关闭。现在已成居民“大杂院”。再往东路南有鲍吉祥先生和名花旦杨朵仙(杨宝忠、杨宝森的祖父)的故居。杨住的是一个大四合院(今门牌28号)。
除此之外我还听说杨月楼、汪桂芬、徐宝芳、胡素仙、万盏灯(李紫珊)都曾在这里住过。
“百顺胡同”的后街“韩家潭”、“大万廊营”等地,都有很多老艺人的住所,可算是当年梨园艺人的聚居之地。
注:本文作者迟金声先生,出身于梨园世家,他是马连良先生的弟子,颇通马派艺术。他在退休前曾是北京京剧院的一级导演,导演过《三打陶三春》、《沙家浜》等剧。
像戏曲界的演员,大都集中住在正阳门外的西南一带,这与戏园的地点有关。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记载:“戏园,当年内城禁止,唯正阳门外最盛。属于大栅栏内五处:曰庆乐、曰庆和、曰广德、曰三庆、曰同乐轩。粮食店有中和。街东之园有三:肉市之广和楼,鲜鱼口之天乐,抄手胡同内裕兴园……。”戏园之多而集中,这证实正阳门外最繁华,所以,那些历史上有名的“四大徽班”的班址都在这一带。如“三庆班”原在韩家潭,后迁百顺胡同。“四喜班”在陕西巷。“春台班”在石头胡同。“和春班”在李铁拐斜街。这些班社除排戏之外还设有下处(集体宿舍),一些基层演员等人居住在那里。中、上层演员则在附近租房(或买房)居住。
我家祖居在北京天桥“迟家胡同”(今永安路)25号。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我祖父迁居于百顺胡同20号(今门牌39号)。这是三北、三南、一东、一西的小四合院。我是1922年出生在这个院落的。
这院的东房一间,京剧小生张宝昆曾住过(他就逝世在这里)。后来,我们把这间作厨房使用了。
我们的东隔壁也是一所小四合院,周长顺(演武旦后改老旦)住过这里。在我家往西(现门牌55号)是人称之为“老夫子”陈德霖先生的住所。这里南房外墙有几块护墙石桩很好辨认。
“斌庆社”科班
百顺胡同西口内路南第一家是俞家(今门牌40号),是俞菊笙(即武生俞毛包)故居,这也是“春台班”的旧址。他死后,其子俞振庭居此。
这房子进大门就下台阶,院内比胡同的路面低,这叫“倒下门”。东西厢房都是三间。以南房为上,是三大间,中间有后门是过厅,直到后院,那里是南房三间并有三间楼房。西边有一小院有南北房共四间。在东边是个大院,有南、北、西房,这就是《斌庆社科班》。上百个学生都住在这个院里。他们在这练功、学戏、排戏等活动。这个科班长期在大栅栏“广德楼”演出,既培养出本科的学员,也培养外来搭班的演员,如李万春先生十三岁来京就在这个科班演出。
我启蒙读书的私塾
俞家的东隔壁是门内分东、西两个院的四合院(今门牌38号)。西院是我的堂二祖父迟振清居住,他是京剧文乐。东院是我堂三祖父迟振源(月亭)居住,是京剧武生。
二祖父早亡,三祖父后来迁居“校尉营”,乃将此房租出。上房三大间租给一位苏州人汪先生,他在这里开了个私塾。我八岁时就在这里启蒙读书。我的同学有于世文同志等人。
四箴堂与福寿班的旧址
“四箴堂”是京剧老生前三杰之一程长庚的“堂号”。他的“堂号”代表了他本人。据说当年他演出时的“戏报”就写“四箴堂”,不写他的名字。
自1790年“三庆班”进京后受到观众喜爱,在北京扎下了根,由高朗亭掌班。他去世后由陈金彩接任,班址在“韩家潭胡同”。此后由程长庚掌班,人称他“大老板”,便迁至“百顺胡同”(今门牌34号)。不久,他又办了“四箴堂科班”,招收学员来学京剧。人们都把“科班”称为“小三庆”,培养出一批艺术高超的演员。
在旧社会的私人班社有兴有衰。程长庚去世后,三庆班几度恢复,未能再展雄风。这所房产卖与了我的堂曾祖迟韵卿(京剧老生)。不久成立了《福寿班》。这是由俞菊笙、余玉琴、陆华云、贾丽川、胡喜禄、陈德霖、迟韵卿等人集资组成的。前中院是演员业务活动的场所。后院成立了“福寿科班”招收了一批学员。
以上两个“科班”并没有独立演出,就好象是现在剧团办的“学员班”,随着大团作配角演员,或在前场演一出小武戏。
清末,迟韵卿去世,《福寿班》随之夭亡。民国初年时,房子租给了一苏州人,改为妓院。七·七事变后被韩国人所占据开了花酒馆。抗日战争胜利后改作“中西旅馆”,直至解放初期关闭。现在已成居民“大杂院”。再往东路南有鲍吉祥先生和名花旦杨朵仙(杨宝忠、杨宝森的祖父)的故居。杨住的是一个大四合院(今门牌28号)。
除此之外我还听说杨月楼、汪桂芬、徐宝芳、胡素仙、万盏灯(李紫珊)都曾在这里住过。
“百顺胡同”的后街“韩家潭”、“大万廊营”等地,都有很多老艺人的住所,可算是当年梨园艺人的聚居之地。
注:本文作者迟金声先生,出身于梨园世家,他是马连良先生的弟子,颇通马派艺术。他在退休前曾是北京京剧院的一级导演,导演过《三打陶三春》、《沙家浜》等剧。
推荐关键字:北京胡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傅察丹青:用画笔留住“北京胡同” 以卡片2019-11-15
- 2019年度一卡通“北京胡同”系列纪念卡公开2019-11-15
- “老北京金融街”拟建银钱业博物馆2018-03-05
- 北京胡同的前世今生:始于元朝 名字五花八门2017-11-30
- 北京整治“开墙打洞”: 像修复文物一样修复2017-11-21
- 北京胡同与水井有什么关系吗?2015-03-31
- 老夫妻勾画老北京 创作北京胡同系列钢笔画2015-02-03
- 对拆除文物追责的示范意义2014-07-21
- 83岁老人花23年时间画下北京老胡同2014-02-14
- 史家胡同博物馆:北京胡同里的博物馆2013-11-05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