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鸡年话鸡壶(图)

作者:胡元麟 2005-01-07 08:38:47来源:《石狮日报》
A- A+
  鸡是与人类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六畜之一。母鸡每年产许多蛋、孵许多小鸡仔;雄鸡高鸣唤醒黎明,所以鸡象征着多子多福、迎来光明的吉意。明清时期瓷器上鸡纹饰甚是丰富,寓意深邃:雄鸡高冠———官上加官,雄鸡小鸡———教子成名,九鸡池塘———九世同堂,锦鸡绣球———前程似锦,鸡羊成群———吉祥如云等等,表达了人类向往美好的心愿。其实,在更为远古的时代,人类的祖先就早已对鸡抱有好感,陶瓷鸡壶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

  鸡壶又叫鸡首壶或鸡头壶,是三国末年至两晋时期浙江越窑、瓯窑创烧的新产品,此后各地瓷窑纷纷效尤,多有烧制。1972年南京市南京化纤厂东晋墓出土一件鸡壶,底部刻有“罂主姓黄名齐之”七个字,以此推测此类器物晋时称“罂”。鸡壶一般为盘口,早期鸡壶多较写实,只在肩部附近一面贴鸡头,另一面贴鸡尾,前后对称,鸡头为实心,只作装饰,不能实用。到了东晋南朝时,壶体逐渐变大,一面的鸡头开始捏塑成短流,引颈高冠,里为空心,既起装饰作用,又有实用意义。另一面则安上圆股形把手,上端粘在器口,下端粘于上腹,器型优美,成为当时流行的盛酒器皿。再后来的鸡壶制作更为精良,装饰也更为讲究,有的在把手上端饰龙头或熊纹,有的壶下有承盘。浙江嵊县发现的一件鸡壶,有制造日期,有器名,还标有价格,别具特色。唐代以后,鸡壶逐渐消失,名副其实的注子(或叫执壶)开始盛行。鸡壶器型的演变,从时间上讲,大体是由器小逐渐到器大,体矮到体高,盘口由小到大,颈由短变长,鸡首由实心到空心,鸡尾由装饰变为实用的把手。

  有朋友收藏晋代青瓷鸡壶一把,观者每每为之羡慕,现附图供藏友共赏。此壶高20厘米,腹大处21厘米,盘口直径9.6厘米,鸡首外侧高6厘米,把手外侧高10厘米,平底直径10.5厘米,颈高6厘米,装有双系。鸡首昂扬,鸡冠高耸,双眼为圆泥点贴成,远看炯炯有神。把手上细下粗,手握舒适。通体施青釉,青中微微泛黄,釉面冰纹密布,釉色亮泽温润,酥光宝晕,施釉不及底,外底胎色灰黄。壶腹中部外突一周,明显可以看出制作时是上下腹粘接而成。用电筒光亮朝壶里看,可见内壁不甚平整。整器古朴敦实厚重,静观不由使人生发思古之幽情。

推荐关键字:鸡壶 鸡年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