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2004古代名家扇面“涨”声响起来
作者:杨 羽 2005-01-07 08:32:33来源:《中国商报》
A-
A+
在书画投资中,流行着一种说法:一手卷,二册页,中堂第三,条屏第四,楹联第五,扇面第六,因而扇面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不为市场所重视。但是从去年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情况来看,扇面却令藏家刮目相看,特别是明代八名家的《书画合璧扇面》以101.2万元的价格成交,令业界大感意外,成为了扇面拍卖中首件超过百万的拍品。2004年的上海崇源秋拍上,首次在内地市场露面的6帧元代人物团扇以2420万元高价成交,创下记录。这批团扇曾在2003年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上拍出398.375万港币,如今一年就涨了5倍。虽然该团扇无款,没有标明作者,但是由于有了元四家之一的大画家倪瓒的收藏印、清代大收藏家高士奇的鉴定印,以及吴湖帆的题签——“元刘贯道画册真迹。愚泉先生珍藏,吴湖帆题签”,加上另有4帧类似团扇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因此早在拍卖之前便引起了市场关注。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古代书画的市场行情一直不如近现代书画,其中固然有市场热点的因素,但更为重要的是,古代书画在鉴定上比较困难。在2004年的拍卖市场上,古代书画市场已经开始回暖,而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古代扇面却早已出现了“井喷”。扇面虽然尺幅不大,但由于其形制的特殊性,加上有的材料如色纸、金笺、发笺等其落墨设色性能更难掌握等特点,扇面在视觉上具有延伸感,小中见大,画家在构图布局时须成竹在胸,一般书画家视若畏途,不敢随意渲染,因此要造假比较困难。书画家扇面的润格往往不以尺幅论价,而单独计价,远高于同尺寸的册页。
扇面进入拍卖市场的时间并不短,但早期创出佳绩的往往只是近现代名家的作品,如1994年,在中国嘉德扇画拍卖专场上,傅抱石《人物》与潘天寿《花鸟》合璧的一把成扇,以38.5万元成交,创当时中国成扇拍卖最高记录,但此后扇画市场归于沉寂,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有了很大的转变,中贸圣佳推出的王鉴《云壑松阴图》扇面,虽然估价只有8万至15万元,但最终成交价达到77万元,再加上今年的超百万拍品,表明扇面已重新为市场所重视。
扇面的行情,主要还是取决于书画家名头大小和笔下功夫。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古代名家的扇面作品,已经开始逐渐为市场所重视。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英国苏富比拍卖公司在台北举办的“定远斋藏书画专场拍卖会”上,仇十洲的两把设金笺成扇《高士驾鹿》和《崔张泣别》,成交价就高达近20万元。在2004年中国嘉德的秋拍中,明代八名家(唐寅、文徵明、陈继儒、陈道复、陈洪绶、邵弥、文嘉、陆士仁)的书画合璧扇面,估价32万至42万元,成交价为101.2万元。在此次创出百万高价的扇面中,汇集了八名家的作品,可谓是难得一见。在北京翰海的2004秋拍中,唐寅《看梅图》扇面,估价25万至30万元,成交价为40.7万元,其他付拍的明代扇面大多数也高于估价成交。
从我国绘画史来看,明代仇英、文徵明、沈周等名家尤擅扇面画,清代的书画艺术家几乎没有不涉足扇面书画的。从拍卖的行情来看,明代扇面近来备受藏家推崇,一是折扇起源于明代,更早的扇画是没有的(除团扇外),因此有追本溯源的意义;二是明代扇面的金笺泛着红色,与后代用笺大有区别,现代的藏家们认为明代扇面的鉴定是相对容易的;三是古代扇面是朋友间互赠的小礼物,或者是驱暑纳凉的实用物品,旧仿品因而极为少见。
在清代画家中,海派的赵之谦和任伯年的扇面则拍出了画家本人的记录,其中任伯年在1868年绘制的《翁珠默坐》扇面,在2003年上海敬华的秋拍中,拍出了33万元。赵之谦的《月季 二体书法》扇面在去年中国嘉德的春拍中也创出了33万元的记录。目前清代画家扇面拍卖的记录则是去年嘉德秋拍中,朱耷的书画合璧扇面,估价8万至10万元,成交价为92.4万元。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古代名家扇面已经从书画投资的“黑马”变成了“白马”。对于一般的艺术品投资者来说,通过投资古代扇面,不仅可以以相对低的价格收集古代名家作品,更是了解画家绘画技法的主要途径,并可为投资其他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抛砖引玉。
>>雅昌艺术网 专题>>>2004艺术品市场面面观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古代书画的市场行情一直不如近现代书画,其中固然有市场热点的因素,但更为重要的是,古代书画在鉴定上比较困难。在2004年的拍卖市场上,古代书画市场已经开始回暖,而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古代扇面却早已出现了“井喷”。扇面虽然尺幅不大,但由于其形制的特殊性,加上有的材料如色纸、金笺、发笺等其落墨设色性能更难掌握等特点,扇面在视觉上具有延伸感,小中见大,画家在构图布局时须成竹在胸,一般书画家视若畏途,不敢随意渲染,因此要造假比较困难。书画家扇面的润格往往不以尺幅论价,而单独计价,远高于同尺寸的册页。
扇面进入拍卖市场的时间并不短,但早期创出佳绩的往往只是近现代名家的作品,如1994年,在中国嘉德扇画拍卖专场上,傅抱石《人物》与潘天寿《花鸟》合璧的一把成扇,以38.5万元成交,创当时中国成扇拍卖最高记录,但此后扇画市场归于沉寂,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有了很大的转变,中贸圣佳推出的王鉴《云壑松阴图》扇面,虽然估价只有8万至15万元,但最终成交价达到77万元,再加上今年的超百万拍品,表明扇面已重新为市场所重视。
扇面的行情,主要还是取决于书画家名头大小和笔下功夫。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古代名家的扇面作品,已经开始逐渐为市场所重视。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英国苏富比拍卖公司在台北举办的“定远斋藏书画专场拍卖会”上,仇十洲的两把设金笺成扇《高士驾鹿》和《崔张泣别》,成交价就高达近20万元。在2004年中国嘉德的秋拍中,明代八名家(唐寅、文徵明、陈继儒、陈道复、陈洪绶、邵弥、文嘉、陆士仁)的书画合璧扇面,估价32万至42万元,成交价为101.2万元。在此次创出百万高价的扇面中,汇集了八名家的作品,可谓是难得一见。在北京翰海的2004秋拍中,唐寅《看梅图》扇面,估价25万至30万元,成交价为40.7万元,其他付拍的明代扇面大多数也高于估价成交。
从我国绘画史来看,明代仇英、文徵明、沈周等名家尤擅扇面画,清代的书画艺术家几乎没有不涉足扇面书画的。从拍卖的行情来看,明代扇面近来备受藏家推崇,一是折扇起源于明代,更早的扇画是没有的(除团扇外),因此有追本溯源的意义;二是明代扇面的金笺泛着红色,与后代用笺大有区别,现代的藏家们认为明代扇面的鉴定是相对容易的;三是古代扇面是朋友间互赠的小礼物,或者是驱暑纳凉的实用物品,旧仿品因而极为少见。
在清代画家中,海派的赵之谦和任伯年的扇面则拍出了画家本人的记录,其中任伯年在1868年绘制的《翁珠默坐》扇面,在2003年上海敬华的秋拍中,拍出了33万元。赵之谦的《月季 二体书法》扇面在去年中国嘉德的春拍中也创出了33万元的记录。目前清代画家扇面拍卖的记录则是去年嘉德秋拍中,朱耷的书画合璧扇面,估价8万至10万元,成交价为92.4万元。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古代名家扇面已经从书画投资的“黑马”变成了“白马”。对于一般的艺术品投资者来说,通过投资古代扇面,不仅可以以相对低的价格收集古代名家作品,更是了解画家绘画技法的主要途径,并可为投资其他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抛砖引玉。
>>雅昌艺术网 专题>>>2004艺术品市场面面观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上海敬华200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瓷玉领先2004-05-20
- 2004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展事排定2004-10-13
- 2004上海艺博会:大师雕塑纷至沓来2004-10-20
- “2004北京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邮品28日发2004-10-28
- 2004重庆首届艺博会暴露三大问题2004-10-30
- 硝烟,弥漫内地2004年艺术品秋季大拍战场2004-11-02
- 敬华200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瓷玉领先2004-11-29
- 2004十大拍卖惊奇2005-01-04
- 回眸2004书法:展览年丰收年2005-02-01
- 2004艺术品拍卖风云榜之中国古代书画2005-02-17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