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关于错定篇章名和图名的情况

作者:徐邦达 2004-12-29 08:55:43来源:《中国书画报》
A- A+
  书法中有将原来未经书者自己注明的文章篇名误定别称的,比较少见。又有题错图名的,大都是人物故事画。这类问题虽无关真伪、是非的鉴定,但对记录、标名不便,因此也必须予以辨明。

  1.误定篇章名称
  书法家有时抄录前人的文章,可以不注明篇章名,因为他们的目的不过是借这文字来表现自己的书法而已。下举两件黄庭坚的书卷,可作印证。
  
  (1)书《懒残和尚歌》(末自跋一行,今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此歌曾见于敦煌莫高窟洞中发现的唐抄本,亦载于宋僧子升、如佑合编的《禅门诸祖偈颂》卷三(此书我仅见清雍正十一年编的《御选历代禅师语录·后集》所引)。明代《清河书画舫》著录此卷时,还没有弄错,清顾复作《平生壮观》始误称为《梵志诗》。以后《江邨销夏录》、《吴越所见书画录》、《过云楼书画记》等,全都误称此名了。按:懒残名瓒,唐天宝年间人(小传见《续高僧传三集》卷一九);梵志姓王,生隋文帝时,不是僧人(见《太平御鉴》引《史遗》)。

  (2)书《韩愈送孟郊序》(今在美,剩后自跋一段),此文是山谷于元符三年(庚辰——公元1100年)写给他的外甥张大同的,见于《山谷年谱》任渊注。但在元王恽著书画目以前已经文与跋分开了,因此后人就不知道跋前还有一文(也根本不知道这是后跋),于是就都称此跋为《送张大同入僰道序》了。

  2.错定绘画图名
  题借图名的大都是人物故事画,如《石渠宝笈·续编》著录的那卷所谓李公麟画《李密迎秦王图》(藏上海博物馆)。据清人王粟等题跋说,原定为五代人摹南齐谢赫画《晋明帝步辇图》,他们以为不对,因改后名,结果不但作者姓名没有改对,连图名也定错了。我后来根据南宋曹勋《松隐集》考出此图是曹勋奉使去金国接韦太后和徽宗等灵榇南行纪事的《迎銮七赋图》(即《回銮图》),根本不可能是李公麟所作。凡此种种,大都是鉴者粗心大意所致。我们如果碰到类似的问题,暂不定名倒也可以,切勿效法王杰等人随意乱定。

  小结:我们要把鉴定工作做得更好些,必须细致地懂得有关作伪和误定的各个方面,才能达到目的。譬如说,要正确处理代笔书画,还要看它本身艺术水平如何,分别对待。对北宋宣和画院高手代的赵佶画、清罗聘代的金农画,我们就不能与一般的代笔画同样地看它,因为那些作品艺术水平,并不在赵、金本人画之下。又如改头换面的东西,也应肯定其中真的一方面,并指出其伪加的一部分,不能笼统地一笔抹煞,概以伪本目之,等等。

  至于对无款书画之被误定作者或名称的重行订定时,必须要有充分的证据,否则仍以暂时不改为不好。有些作品,前人题为某某人作品但不知有无根据,现在也没有更多的正反旁证,例如所见的传为五代南唐董源《潇湘图》(故宫博物院藏)、《夏景山口待渡图》轴(迎宁省博物馆藏)、《夏山图》(上海博物馆藏)诸卷,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等等,那当然依从旧说。

  又有一些较劣的传世书画,本身既乏时代特征(因是“未入流”者),又无其他旁证,更不必随意乱改乱订。
推荐关键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