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徐勇:北京798俗了?

2004-12-26 14:26:33来源:《新闻晨报》
A- A+
  回放:2004年2月22日《北京798:老工厂里的新生活》
  
  北京朝阳,大山子环岛,向北,再向北。
  
  这里是一片在1954年就已经基本落成了的军工厂区,以其中的798厂为代表,拥有典型的德国包豪斯式工业厂房,由原东德设计师设计,原苏联在建国初期援建,被很多人视为在社会主义初期最富时代代表性的建筑。从1999年起,一大批国内知名的艺术家、文化商人、设计师先后在798的闲置厂房中落户,他们花大价钱将原本破败不堪但空间开阔的旧厂房改造成自己的居所或者工作室,在这片城市工业地图的近乎废弃的空间里结为了新的“工友”。
  
  徐勇在798艺术新区拥有“时态空间”。让徐勇出名的,是拍摄北京胡同摄影作品,和他推出的“什刹海胡同游”。前者记录了旧城韵味,后者则成了北京一日游的Must—Have(必备品)。现在,“时态空间”又让他成为了798里的中心人物之一。
  
  刚来的时候,完全不是现在的样子。“光线很暗,我们将玻璃全换掉。墙面又黑又脏,我们用高压水枪冲了很长时间才冲干净,冲出了墙上的红漆标语。机器我们保留了几台,改了无数管道和暖气管,但我们尽量不破坏这里的结构,让它保持原有的特殊造型。”
  
  养活“时态空间”这么大的地方一年需要几十万元,酒吧和书店并不赚什么钱,艺术展览也不收场地费、门票,就靠出租来补贴。“每个人都会希望没有束缚地干自己喜欢的事,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大量的钱,比如这么大的一个厂房,一年几十万元,不是谁都能养得起的。在798里面,我算一个,洪晃算一个,算是还可以的,这里还有很多人是在挣扎的。商业确实能带给你一些艺术不能带来的东西。当代艺术就像当年的IT业,虽然现在这些作品还不能被老百姓认同,但它们能吸引眼球,能造势。”
  
  徐勇还在京郊盖了一栋别墅,周末会和家人去那里住。
  
  “现在798里的艺术家正在和工厂冷战呢。”徐勇不紧不慢地说这个消息,语调却含着稍许愤慨。
  
  在采访徐勇之前,我努力想像名噪一时的798现在究竟现在会变成什么模样,那个川菜馆是否还在?书店老板罗伯特是否依然在炫耀他的红房子?北京的的哥们是不是听到“大山子”就知道上车的准是要去798?
  
  798已经收到过太多赞美,足以让它趾高气扬。《纽约时报》、《卫报》都以“一个中国‘SOHO区’的诞生”为主题进行了长篇累牍的报道,他们认为北京的798工厂将会像纽约的苏荷区、切尔西区一样成为一个中国的“SOHO区”。
  
  “可厂方不这么想,上半年艺术家都在担心拆迁的问题,现在好了,地价涨上来了,不拆了,他们又想在这里商业开发。”徐勇还记得当初他刚搬进来的时候房租才7毛钱一平米,如今已经普遍上涨一倍。据悉,北京东面地区已在798的带动下出现了更多的艺术区,那里的房价和一年前的798不相上下。
  
  冷战归冷战,798里的艺术家还是挡不住地往里挤,最近来凑热闹的是老外,法国、意大利、英国的若干家高级画廊相继鸣锣开张,带得地皮钱跟着往上涨。中关村里的大学生逐渐现身798,号称感受下艺术的气息。而看不懂艺术的百姓也来酒吧和餐厅捧场,夜晚时分,这里丝毫不见萧条。
  
  就连之前搬进来的的小画家们也开始露脸。刚开过个人展览的张小涛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在梦工厂和垃圾场交织的现场里”一直挂到明年两月份,像他这样的新一代798人,短短两三年间身价从零涨到几千美金的,大有人在。
推荐关键字:当代艺术在中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