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捣腾古玩成都人兴致正浓
作者:王新 朱建国 2004-12-21 08:25:54来源:《华西都市报》
A-
A+
新闻调查
不久前,成都送仙桥古玩艺术城被全国工商联评为全国第二大古玩市场;成都成为全国继上海后第二个拥有古玩、艺术品鉴定估价师职业资格培训机构的城市;就在几天前的12月6日,四川已故知名画家苏葆桢先生的作品《红棉蕉雨八哥颂》,在上海以110万元的天价成交,创下近年来川渝两地国画作品拍卖纪录:12月29日,由中国民协、成都市政府主办的中国民间艺术百绝群英会将在成都举办。种种信号表明,成都收藏界正在经历着一场迅疾的升级换代……
A变化
店铺装修趋于豪华
昨日清晨9时,成都市送仙桥古玩艺术城,在这里开了5年铺面的王俊林来到自己位于B区205的古玩铺面,推开店门,各类陶瓷、玉器、石雕琳琅满目,狭小的店铺装潢得简朴而幽雅。“嗨,尽管对这里很有感情,但我不得不重新租店铺。”王俊林说。
让王俊林更换门面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最近半年来,相邻的一排铺面纷纷进行了高规格的装修,王俊林古韵十足的店铺显得“有些跟不上潮流”了。二是最近到店里来的客人突然增加了许多,狭窄场地让人坐下谈生意也显得紧。
古玩市场迅速膨胀
送仙桥古玩艺术城的铺面几乎是“一夜之间”变得这样紧俏。作为目前全国公认的第二大古玩市场,1999年建成后它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不温不火。市场负责人之一的刘明凯介绍说,直到2003年上半年,二楼的门面大部分都空着,那之前每个店面月租金大多在几百元到1000元左右。但从2003年末至现今,北京、上海甚至台湾等地的客商接踵而至,本地客商更是踊跃,目前市场里已没有一间空房,门面租用费一年一个台阶,已有商家将铺面转让费炒到2—3万元。
经营者的腰包渐鼓
在一古玩市场,记者碰上了一位从江西来成都经营古玩近十载的老藏家(按其要求,隐去其姓名)。据他介绍,十年前成都自发形成的古玩交易市场在猛追湾附近,他当时在那里“练摊”,后来几经迁移,他在古玩市场租门面经营,铺面从一间开到三间,前不久他又花40万元买下了铺面的产权。
有收藏者告诉记者,以前一些普通收藏者,如今都经营起了铺面,频繁出入高档拍卖会,进出开着好车,这样的故事在收藏界广为流传着。
而伴随着艺术品的升值,与艺术收藏相关的行业也纷纷活跃起来,裱画业、艺术书出版业都有了一定发展,一些与收藏相关的培训机构、培训讲座也呈火爆趋势。
B剖析
法律改变市场风向
种种迹象表明,成都收藏界正经历一场显著的升温,具体表现为真货价格猛涨、参与人群骤增、收藏界各式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
四川省文物总店副总经理李天勇说,以前十几年,成都古玩艺术收藏呈现一个缓慢发展的势头,好东西大都靠卖给外地客商赚钱,古玩界有“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的”说法,整个市场行情发展缓慢。
随着新《文物法》2003年7月1日的实施,个人保存文物有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内行人发现“风向”变了。真品价格一个劲猛涨,短短几个月中有的古玩身价竟翻了几倍。其次是出得起价钱的成都人突然增加,本地购买力明显增强。李天勇估算,成都某古玩市场以前一年的交易额就在一两千万元左右,但今年已在5000万元左右。
资金涌入抬高市场
李天勇认为,收藏市场的火爆根源在于全国资金的大量进入。据业内估算,全国收藏市场目前的交易总额已过百亿。
据了解,成都近年收藏人群的构成有了很大改变,以往大多数收藏者都是古玩、民间艺术爱好者,收藏古玩的目的在于“赏玩”。如今更多的收藏者是将收藏当作一种投资和理财渠道,一批成功人士、企业家的加入为收藏界注入了一剂强心剂。除个人收藏外,企业资本的注入也对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了解,目前成都已有十余家企业有了自己的藏品陈列室。
C问题
价格上涨难以拿捏
四川著名收藏鉴定家成勇认为,现在的古玩价格变化太快,让人难以拿捏。他以其一友人的事例举证:三年前这名收藏者花11万买了个明代晚期的青花象腿雕,2004年初他以19万的价格卖给了另一名收藏者。2004年,当他准备再加15万即34万的价格将其买回时,却遭到了拒绝。不久前,这件古玩被送到北京一拍卖会,拍出了48万的高价。成勇介绍说,“价格的上涨,加剧了淘宝的难度,更多人为看行情将手中的藏品稳着不出手,古玩越好,生意却越难做。”
一些收藏者认为,这几年古玩界几乎达成一个共识,只要是购买真货,就不要怕价高,买了肯定会升值。
D作用
提升城市文化积淀
成都市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严映全称,收藏市场不仅可以推动城市经济,更能促进城市文明,提升城市历史文化积淀。据他介绍,一个地方的艺术品收藏市场繁荣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的艺术品资源状况,成都这方面得天独厚。
据了解,成都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沉积下来的古玩、奇珍、名家字画十分庞大,而作为一座少有战乱的内陆城市,它又时常成为稳定的大后方,许多收藏品得以千年保存,一些外地的艺术品也被带到这个城市,为收藏界提供了丰富的宝藏。
有利保护文化遗产
巴蜀文化专家袁庭栋认为,民间收藏是国家馆藏的一个有力的补充,有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的功能。艺术品可以成为成都的一张城市名片。
提升城市旅游品牌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国外旅游商品占旅游收入20%,但中国只占3%,古玩、艺术品是旅游商品的主要构成,如果有一天,凡是来成都的游客有知道成都的艺术品有收藏价值,愿意购买一两件艺术品走,那对成都经济的贡献则不可估量。
E瓶颈
急需权威评估机构
据记者了解,目前成都一些民间收藏者在交易时,仍通过传统关系网找下家,或是找老客户,或是托熟人介绍,原因就是怕买到赝品血本无归。“迅速发展的成都民间收藏市场缺乏权威的评估机构,这成了制约这个行业发展的瓶颈。”成都理工大学珠宝玉器教授赵彻玉说。
赵彻玉认为,由于收藏界鱼龙混杂,赝品充斥,不光是刚入行者,就连一些收藏家珍藏多年的宝贝,最终被发现是赝品的事情也屡见不鲜。而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已有了权威的评估机构,一些艺术品会先由评估机构专家鉴定,盖章通过后才能拿到拍卖会去拍卖,这样买卖双方都很放心,能促进艺术品、资本在市场快速、健康流通。
赵彻玉分析说,成都如果由工商等部门牵头,成立一个这样的权威评估机构,收藏市场建立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基础上,那么随着这个行业不断整合、洗牌,一些素质不高的、经营不善的人被清洗而出,那么这个行业还会有一个飞跃。
不久前,成都送仙桥古玩艺术城被全国工商联评为全国第二大古玩市场;成都成为全国继上海后第二个拥有古玩、艺术品鉴定估价师职业资格培训机构的城市;就在几天前的12月6日,四川已故知名画家苏葆桢先生的作品《红棉蕉雨八哥颂》,在上海以110万元的天价成交,创下近年来川渝两地国画作品拍卖纪录:12月29日,由中国民协、成都市政府主办的中国民间艺术百绝群英会将在成都举办。种种信号表明,成都收藏界正在经历着一场迅疾的升级换代……
A变化
店铺装修趋于豪华
昨日清晨9时,成都市送仙桥古玩艺术城,在这里开了5年铺面的王俊林来到自己位于B区205的古玩铺面,推开店门,各类陶瓷、玉器、石雕琳琅满目,狭小的店铺装潢得简朴而幽雅。“嗨,尽管对这里很有感情,但我不得不重新租店铺。”王俊林说。
让王俊林更换门面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最近半年来,相邻的一排铺面纷纷进行了高规格的装修,王俊林古韵十足的店铺显得“有些跟不上潮流”了。二是最近到店里来的客人突然增加了许多,狭窄场地让人坐下谈生意也显得紧。
古玩市场迅速膨胀
送仙桥古玩艺术城的铺面几乎是“一夜之间”变得这样紧俏。作为目前全国公认的第二大古玩市场,1999年建成后它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不温不火。市场负责人之一的刘明凯介绍说,直到2003年上半年,二楼的门面大部分都空着,那之前每个店面月租金大多在几百元到1000元左右。但从2003年末至现今,北京、上海甚至台湾等地的客商接踵而至,本地客商更是踊跃,目前市场里已没有一间空房,门面租用费一年一个台阶,已有商家将铺面转让费炒到2—3万元。
经营者的腰包渐鼓
在一古玩市场,记者碰上了一位从江西来成都经营古玩近十载的老藏家(按其要求,隐去其姓名)。据他介绍,十年前成都自发形成的古玩交易市场在猛追湾附近,他当时在那里“练摊”,后来几经迁移,他在古玩市场租门面经营,铺面从一间开到三间,前不久他又花40万元买下了铺面的产权。
有收藏者告诉记者,以前一些普通收藏者,如今都经营起了铺面,频繁出入高档拍卖会,进出开着好车,这样的故事在收藏界广为流传着。
而伴随着艺术品的升值,与艺术收藏相关的行业也纷纷活跃起来,裱画业、艺术书出版业都有了一定发展,一些与收藏相关的培训机构、培训讲座也呈火爆趋势。
B剖析
法律改变市场风向
种种迹象表明,成都收藏界正经历一场显著的升温,具体表现为真货价格猛涨、参与人群骤增、收藏界各式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
四川省文物总店副总经理李天勇说,以前十几年,成都古玩艺术收藏呈现一个缓慢发展的势头,好东西大都靠卖给外地客商赚钱,古玩界有“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的”说法,整个市场行情发展缓慢。
随着新《文物法》2003年7月1日的实施,个人保存文物有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内行人发现“风向”变了。真品价格一个劲猛涨,短短几个月中有的古玩身价竟翻了几倍。其次是出得起价钱的成都人突然增加,本地购买力明显增强。李天勇估算,成都某古玩市场以前一年的交易额就在一两千万元左右,但今年已在5000万元左右。
资金涌入抬高市场
李天勇认为,收藏市场的火爆根源在于全国资金的大量进入。据业内估算,全国收藏市场目前的交易总额已过百亿。
据了解,成都近年收藏人群的构成有了很大改变,以往大多数收藏者都是古玩、民间艺术爱好者,收藏古玩的目的在于“赏玩”。如今更多的收藏者是将收藏当作一种投资和理财渠道,一批成功人士、企业家的加入为收藏界注入了一剂强心剂。除个人收藏外,企业资本的注入也对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了解,目前成都已有十余家企业有了自己的藏品陈列室。
C问题
价格上涨难以拿捏
四川著名收藏鉴定家成勇认为,现在的古玩价格变化太快,让人难以拿捏。他以其一友人的事例举证:三年前这名收藏者花11万买了个明代晚期的青花象腿雕,2004年初他以19万的价格卖给了另一名收藏者。2004年,当他准备再加15万即34万的价格将其买回时,却遭到了拒绝。不久前,这件古玩被送到北京一拍卖会,拍出了48万的高价。成勇介绍说,“价格的上涨,加剧了淘宝的难度,更多人为看行情将手中的藏品稳着不出手,古玩越好,生意却越难做。”
一些收藏者认为,这几年古玩界几乎达成一个共识,只要是购买真货,就不要怕价高,买了肯定会升值。
D作用
提升城市文化积淀
成都市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严映全称,收藏市场不仅可以推动城市经济,更能促进城市文明,提升城市历史文化积淀。据他介绍,一个地方的艺术品收藏市场繁荣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的艺术品资源状况,成都这方面得天独厚。
据了解,成都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沉积下来的古玩、奇珍、名家字画十分庞大,而作为一座少有战乱的内陆城市,它又时常成为稳定的大后方,许多收藏品得以千年保存,一些外地的艺术品也被带到这个城市,为收藏界提供了丰富的宝藏。
有利保护文化遗产
巴蜀文化专家袁庭栋认为,民间收藏是国家馆藏的一个有力的补充,有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的功能。艺术品可以成为成都的一张城市名片。
提升城市旅游品牌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国外旅游商品占旅游收入20%,但中国只占3%,古玩、艺术品是旅游商品的主要构成,如果有一天,凡是来成都的游客有知道成都的艺术品有收藏价值,愿意购买一两件艺术品走,那对成都经济的贡献则不可估量。
E瓶颈
急需权威评估机构
据记者了解,目前成都一些民间收藏者在交易时,仍通过传统关系网找下家,或是找老客户,或是托熟人介绍,原因就是怕买到赝品血本无归。“迅速发展的成都民间收藏市场缺乏权威的评估机构,这成了制约这个行业发展的瓶颈。”成都理工大学珠宝玉器教授赵彻玉说。
赵彻玉认为,由于收藏界鱼龙混杂,赝品充斥,不光是刚入行者,就连一些收藏家珍藏多年的宝贝,最终被发现是赝品的事情也屡见不鲜。而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已有了权威的评估机构,一些艺术品会先由评估机构专家鉴定,盖章通过后才能拿到拍卖会去拍卖,这样买卖双方都很放心,能促进艺术品、资本在市场快速、健康流通。
赵彻玉分析说,成都如果由工商等部门牵头,成立一个这样的权威评估机构,收藏市场建立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基础上,那么随着这个行业不断整合、洗牌,一些素质不高的、经营不善的人被清洗而出,那么这个行业还会有一个飞跃。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中华文化促进会古玩城联盟第十届古博会”2021-10-15
- 雅昌快讯 | 湖南文物交流会现场直击:他从山2021-10-13
- Rosewell:一个来势很猛的美国小拍2021-06-17
- 第25届湖南文物交流会开幕2021-05-25
- 万事齐备 蓄势待发:第25届湖南文物交流会开2021-05-23
-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电商套2022-03-16
- 藏家故事 | 文博会上的90后参展商:享受一点2021-02-10
- 【藏家故事】廖耿:两万元入圈 资深古玩商的2020-11-14
- 细谈粉彩鉴别四大诀窍,读完后一眼即辨2020-09-26
- 耿宝昌:雍正粉彩鉴定四大微观特征,藏家必2020-09-26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