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朱浩云:是谁拉动了艺术市场的需求
作者:朱浩云 2004-12-20 11:19:41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A-
A+
自去年“非典”以来,中国艺术品拍卖空前火爆,像2003年中国嘉德春季艺术品拍卖会的大厅挤满了来自海内外的买家和观众,不少买家只能在拍卖大厅外,通过大屏幕观看。如此场面,令许多人看不懂。以笔者之见,当今艺术市场的火爆突出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艺术品成交金额急剧放大,像中国嘉德2004年秋拍达到4.8亿元,小拍也有0.4亿元;中贸圣佳2004年春拍总成交额为2.8亿元;北京翰海2004年秋季拍卖总成交额高达6。3亿元。至于成交金额在一千万元以上的拍卖会恐怕数不胜数,有人估计,2004年全年各类艺术品成交至少在50亿元以上,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其次是艺术品屡创佳绩、迭创新高。如齐白石的《山水12开册》在1994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以517万元成交,创当时齐白石作品最高价,而该作在2003年中贸圣佳拍卖会上露面时,以1452万元成交;另一件《山水8开册》在1998年中国嘉德拍卖时以159.5万元成交,这次在中贸圣佳拍卖时以1661万元拍出,5年可谓增幅10倍,令世人瞩目。除齐白石外,在2003年以来尚有傅抱石、李可染、徐悲鸿、陈少梅、刘奎龄、吴昌硕、蒲华、丰子恺、刘旦宅、郑午昌、徐操、黎雄才、颜伯龙、杨之光、沙孟海、周谷昌、顾坤伯、张大壮、来楚生、唐云、马晋、林散之、任熏、刘海粟、吴镜汀、郭味渠、黄幻吾、宋文治、徐菊庵等一大批近现代名家作品创新高。而其它品类的艺术价格同样是大幅飚升,超过百万元的可谓比比皆是。尤值得一提的是;在2003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中国著名收藏家王世襄家藏“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以高达6300万元成交,令国人为之震惊。那么,艺术市场上的需求和购买力为何如此之大。笔者以为,目前在市场上的买家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是大机构和企业。在各地的一些重要拍卖会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如2002年中贸圣佳拍卖会上,宋代米芾的《研山铭》被中国文物局下属文物咨询中心以3298.9万元收购;同样,宋赵佶的《写生珍禽图》在2003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被国外一机构以2530万元收购。尤值得一提的是,在2004翰海春季拍卖会上,陆俨少的《杜甫诗意百开册》被南京天地集团以6930万元收购。另外,故宫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大连万达集团,北京保利集团等机构和企业在市场上也是大肆收购珍贵艺术品,由于海内外机构的介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艺术品价格的大幅走高。
二是艺术品收藏者、收藏家。这部分人主要是以收藏为主,一旦在市场上遇上自己喜欢或是符合自己专题收藏的,他们往往会出资收购。
三是艺术品投资者。这部分人在市场上凭借自己的眼光买进卖出。他们在市场上如果遇上有利可图的艺术品,就会出资购买。若是高手,在当地买进后立马在当地抛出,就能赚取差价;稍差一点的,在当地买进,异地抛出,或是异地买进,当地抛出,赚取差价。可以说,这部分人的操作方式主要是以投机为主。
四是用于附庸风雅,装潢门面的。目前城市动迁改造比较多,一大批人从旧房搬入新居。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装潢房子时已不满足过去用印刷品、行画来布置,他们希望用原创作品在点缀,一方面可以布置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一下自己的品位和身价。
五是用于攻关送礼的。眼下有相当一部分人为了请人办事都会选择用艺术品来送礼,这不仅因为艺术品的价格模糊,更主要是送艺术品显得高雅、有品位。接受方往往容易接受。相反,如果送钱,往往会被拒绝;如果送保健品之类的,接受方不一定喜欢。因此,当今许多人送礼瞄准了艺术品。目前,在沿海的一些大城市,用艺术品送礼已成为一种时尚。
今天,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艺术鉴赏水平正在大大提高,特别是人们在解决房子和车子后,更多人会选择艺术品投资。可以预料,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各路的资金正源源不断的流向艺术市场。艺术品的诸多记录在不久的将来都会被刷新和打破。所以,中国经济的腾飞拉动了艺术市场的需求。
>>>>看朱浩云更多文章>雅昌艺术网 专栏......
其次是艺术品屡创佳绩、迭创新高。如齐白石的《山水12开册》在1994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以517万元成交,创当时齐白石作品最高价,而该作在2003年中贸圣佳拍卖会上露面时,以1452万元成交;另一件《山水8开册》在1998年中国嘉德拍卖时以159.5万元成交,这次在中贸圣佳拍卖时以1661万元拍出,5年可谓增幅10倍,令世人瞩目。除齐白石外,在2003年以来尚有傅抱石、李可染、徐悲鸿、陈少梅、刘奎龄、吴昌硕、蒲华、丰子恺、刘旦宅、郑午昌、徐操、黎雄才、颜伯龙、杨之光、沙孟海、周谷昌、顾坤伯、张大壮、来楚生、唐云、马晋、林散之、任熏、刘海粟、吴镜汀、郭味渠、黄幻吾、宋文治、徐菊庵等一大批近现代名家作品创新高。而其它品类的艺术价格同样是大幅飚升,超过百万元的可谓比比皆是。尤值得一提的是;在2003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中国著名收藏家王世襄家藏“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以高达6300万元成交,令国人为之震惊。那么,艺术市场上的需求和购买力为何如此之大。笔者以为,目前在市场上的买家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是大机构和企业。在各地的一些重要拍卖会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如2002年中贸圣佳拍卖会上,宋代米芾的《研山铭》被中国文物局下属文物咨询中心以3298.9万元收购;同样,宋赵佶的《写生珍禽图》在2003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被国外一机构以2530万元收购。尤值得一提的是,在2004翰海春季拍卖会上,陆俨少的《杜甫诗意百开册》被南京天地集团以6930万元收购。另外,故宫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大连万达集团,北京保利集团等机构和企业在市场上也是大肆收购珍贵艺术品,由于海内外机构的介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艺术品价格的大幅走高。
二是艺术品收藏者、收藏家。这部分人主要是以收藏为主,一旦在市场上遇上自己喜欢或是符合自己专题收藏的,他们往往会出资收购。
三是艺术品投资者。这部分人在市场上凭借自己的眼光买进卖出。他们在市场上如果遇上有利可图的艺术品,就会出资购买。若是高手,在当地买进后立马在当地抛出,就能赚取差价;稍差一点的,在当地买进,异地抛出,或是异地买进,当地抛出,赚取差价。可以说,这部分人的操作方式主要是以投机为主。
四是用于附庸风雅,装潢门面的。目前城市动迁改造比较多,一大批人从旧房搬入新居。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装潢房子时已不满足过去用印刷品、行画来布置,他们希望用原创作品在点缀,一方面可以布置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一下自己的品位和身价。
五是用于攻关送礼的。眼下有相当一部分人为了请人办事都会选择用艺术品来送礼,这不仅因为艺术品的价格模糊,更主要是送艺术品显得高雅、有品位。接受方往往容易接受。相反,如果送钱,往往会被拒绝;如果送保健品之类的,接受方不一定喜欢。因此,当今许多人送礼瞄准了艺术品。目前,在沿海的一些大城市,用艺术品送礼已成为一种时尚。
今天,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艺术鉴赏水平正在大大提高,特别是人们在解决房子和车子后,更多人会选择艺术品投资。可以预料,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各路的资金正源源不断的流向艺术市场。艺术品的诸多记录在不久的将来都会被刷新和打破。所以,中国经济的腾飞拉动了艺术市场的需求。
>>>>看朱浩云更多文章>雅昌艺术网 专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颜明谈香港2022春拍:中国书画的市场空间收2022-07-15
- 雅昌专栏 | 刘越:分裂迹象的市场—2022香港2022-06-02
- 雅昌专稿 | 2022台北当代闭幕:规模缩减之下2022-05-25
- 雅昌专稿+战报 | 2022台北当代:在地化与国2022-05-20
- 下半年内地艺术市场走向的几个关键词2022-05-16
- 雅昌专栏 | 花市暂得楼:坦克、冰墩墩、大白2022-04-02
- 深度|新买家势力正在形成!纽约亚洲艺术周2022-03-31
- 雅昌专稿|上海画廊新势力:成熟商业体系中2022-03-25
- 雅昌快讯 | 关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 2022年2022-03-07
- 雅昌专栏|刘越:2022瓷器拍卖市场会如何?2022-01-26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