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古董市场说“打眼”(图)
作者:包发盛 2004-12-20 09:33:00来源:《北京日报》
A-
A+
刚刚喜欢上收藏时,常听朋友讲淘货时一定要保持平常心,如果心绪一乱,心浮气躁,贪心障眼必有所失,这是玩家之大忌。只是当时不谙此道,心高气盛,没将此话当回事。当自己亲身经历几次“打眼”,痛定思痛回头再想此话时,感触颇深。
一次与同事去房山办事,在琉璃河道边见有几个卖古董的地摊儿。正在兴头上的我,立即下车奔了过去,蹲在摊上挑来挑去。同事等得不耐烦了,也下车过来看热闹。见旁边来了同事,我便来了精神,拿起一个白里带绿的管状物问同事:“知道这是什么吗?”同事摇摇头。“这叫扳指,是过去射箭时带在大拇指上钩弦用的。后来慢慢变成了装饰物了。”“噢!”同事附和了一句。见同事答腔,我开始卖弄自己的一知半解。一边说着一边拿起扳指装作很在行的样子,对着太阳看了看。“这是翠的,但水头太差,不是老物件。”放下扳指,我又拿起一件像盘子似的东西对同事说:“这叫笔洗,用来盛水洗毛笔的。这上面的裂纹叫‘冰裂纹’,行话叫‘开片’,这是仿哥窑的玩意。但做工太差了。”我将笔洗翻过来指着底部印着的歪歪扭扭的几个字又说:“大清乾隆年制,一看这款就更假了……”
我的话还没讲完,旁边有人答腔了“看来您是个行家。”这时我才发现旁边还蹲着摊主呢,觉得刚才的话有些唐突。连忙说:“哪里,哪里,只是初学罢了。”我细瞧了摊主几眼,此人四十来岁,面色漆黑,满脸皱纹,留着小平头,人虽稍瘦,但看起来身体很结实。听他说话挺客气,便与他聊了起来。他说他是河北的农民,见村里人捣鼓古玩都发了,自己也学别人进了点儿货,不想被人给骗了,看您真懂行,跟您说实话,这东西都是仿制品,您要喜欢哪件,随便给几个钱拿走好了。我自然不会买这种东西,但听了他的话,越发觉得他忠厚,不禁心发恻隐,劝了他几句,诸如做这种生意打眼很正常,以后多看书,多看真货多比较,才能不上当之类的话。几句话说得摊主连连点头说是。此时的我俨然以行家自居了。同事几番催我上路,都被我拒绝了。
话说投机,气氛越发融洽,摊主竟凑到我跟前低声说:“这位大哥,看您是个行家,又是个实在人,我这里有一件东西,在我家几十年了,您帮我看看珍贵不?”说着,从一个破旧的书包里,掏出一个报纸包,用他那双粗大的手一层又一层小心地剥开,最后露出一方泥砚。对泥砚我是一点儿都不懂,只知山西绛州澄泥砚历史有名,它兴于唐代,盛于宋代,到了明代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自中唐起,已作贡品入宫,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可已被人家尊为行家了,我硬着头皮端详起来。此砚为椭圆形的荷叶砚,一边上刻着荷叶,凹处浮雕着莲、藕、螃蟹等物,另一边稍洼些,是掭笔槽。做工还是很细致的。整方泥砚呈墨色中带浅酱色仿佛被墨浸过许多年了。我又翻看砚底,上面有:壬子年十一月甲子吴兴戴正仲题字样,另有一大一小两方印,小印为篆书“墨宝斋”三字,大印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仔细辨看能认出“大清雍正年制”六个楷书字。就在看砚时摊主在我耳边叨咕,他家原来是山西人,这砚台是土改时,从村里地主家抄来的,这地主家以前当过进士。最早砚台有硬木框,后来只剩砚台了。今看您是行家,才拿出让您看看,有心要您说个价。我一边看着,一边听着,心里像有一条小虫在动,血开始往头上涌,心跳有些加速。暗暗窃喜:也许今天真拣了个漏。最后,几乎没怎么讨价,我将此砚包了起来。可没走几步,在别的摊上我又见到类似泥砚。后来的结果不用我说,大家也会知道了。
虚荣害人,贪心误事。这是我因“打眼”得出的经验之谈。
一次与同事去房山办事,在琉璃河道边见有几个卖古董的地摊儿。正在兴头上的我,立即下车奔了过去,蹲在摊上挑来挑去。同事等得不耐烦了,也下车过来看热闹。见旁边来了同事,我便来了精神,拿起一个白里带绿的管状物问同事:“知道这是什么吗?”同事摇摇头。“这叫扳指,是过去射箭时带在大拇指上钩弦用的。后来慢慢变成了装饰物了。”“噢!”同事附和了一句。见同事答腔,我开始卖弄自己的一知半解。一边说着一边拿起扳指装作很在行的样子,对着太阳看了看。“这是翠的,但水头太差,不是老物件。”放下扳指,我又拿起一件像盘子似的东西对同事说:“这叫笔洗,用来盛水洗毛笔的。这上面的裂纹叫‘冰裂纹’,行话叫‘开片’,这是仿哥窑的玩意。但做工太差了。”我将笔洗翻过来指着底部印着的歪歪扭扭的几个字又说:“大清乾隆年制,一看这款就更假了……”
我的话还没讲完,旁边有人答腔了“看来您是个行家。”这时我才发现旁边还蹲着摊主呢,觉得刚才的话有些唐突。连忙说:“哪里,哪里,只是初学罢了。”我细瞧了摊主几眼,此人四十来岁,面色漆黑,满脸皱纹,留着小平头,人虽稍瘦,但看起来身体很结实。听他说话挺客气,便与他聊了起来。他说他是河北的农民,见村里人捣鼓古玩都发了,自己也学别人进了点儿货,不想被人给骗了,看您真懂行,跟您说实话,这东西都是仿制品,您要喜欢哪件,随便给几个钱拿走好了。我自然不会买这种东西,但听了他的话,越发觉得他忠厚,不禁心发恻隐,劝了他几句,诸如做这种生意打眼很正常,以后多看书,多看真货多比较,才能不上当之类的话。几句话说得摊主连连点头说是。此时的我俨然以行家自居了。同事几番催我上路,都被我拒绝了。
话说投机,气氛越发融洽,摊主竟凑到我跟前低声说:“这位大哥,看您是个行家,又是个实在人,我这里有一件东西,在我家几十年了,您帮我看看珍贵不?”说着,从一个破旧的书包里,掏出一个报纸包,用他那双粗大的手一层又一层小心地剥开,最后露出一方泥砚。对泥砚我是一点儿都不懂,只知山西绛州澄泥砚历史有名,它兴于唐代,盛于宋代,到了明代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自中唐起,已作贡品入宫,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可已被人家尊为行家了,我硬着头皮端详起来。此砚为椭圆形的荷叶砚,一边上刻着荷叶,凹处浮雕着莲、藕、螃蟹等物,另一边稍洼些,是掭笔槽。做工还是很细致的。整方泥砚呈墨色中带浅酱色仿佛被墨浸过许多年了。我又翻看砚底,上面有:壬子年十一月甲子吴兴戴正仲题字样,另有一大一小两方印,小印为篆书“墨宝斋”三字,大印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仔细辨看能认出“大清雍正年制”六个楷书字。就在看砚时摊主在我耳边叨咕,他家原来是山西人,这砚台是土改时,从村里地主家抄来的,这地主家以前当过进士。最早砚台有硬木框,后来只剩砚台了。今看您是行家,才拿出让您看看,有心要您说个价。我一边看着,一边听着,心里像有一条小虫在动,血开始往头上涌,心跳有些加速。暗暗窃喜:也许今天真拣了个漏。最后,几乎没怎么讨价,我将此砚包了起来。可没走几步,在别的摊上我又见到类似泥砚。后来的结果不用我说,大家也会知道了。
虚荣害人,贪心误事。这是我因“打眼”得出的经验之谈。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雅昌专栏 | 刘越:分裂迹象的市场—2022香港2022-06-02
- 拍卖前瞻 | 苏富比推出香港春拍最强古董天团2022-04-20
- 海外|NFT市场正在崩溃吗?Jack Dorse2022-04-18
- 追忆徐政夫先生:那个为我导览台北故宫的人2022-04-06
- 雅昌专栏 | 花市暂得楼:坦克、冰墩墩、大白2022-04-02
- 雅昌专栏 | 刘越:“倒春寒”下的纽约亚洲艺2022-03-28
- 雅昌专栏|刘越:海外古董市场捡“漏”热?2022-03-04
- 近年来量少价高的工笔画,现在是入手时机吗2022-02-14
- 现场 | 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烟火气息 中国古2021-12-27
- 战报 | 北京华艺国际“大美——古代宫廷器物2021-12-11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