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作品过于强调技法十届全国美展被斥力作少

2004-12-20 08:50:10来源:千龙网
A- A+
  记者昨天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十届全国美展现场了解到,除了反映抗战胜利场景的大型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等作品颇受欢迎外,一些观众也对某些画种面貌相近,许多作品过于强调技法提出异议。

  主办方: 画种界限模糊是趋势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年观众对记者说:“一些中国画看着特像油画,没有中国画特色。纵观整个展览,作品很多,但像罗中立《父亲》那样的震撼之作几乎没有。”

  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刘大为教授告诉记者,许多青年画家在技法、绘画工具的创新,比如像这次的国画金奖作品《物华》运用了丙烯,确实给评审工作带来困难,最后评委会只能依据其表现技法的主要成分来进行归类;另外,评委会还广泛征求了作者本人的意见。

  对于绘画技艺的革新,是否会影响作品的感人性,刘大为教授给出的意见是:“两者并无太多内在关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把水彩技法引进中国画的创新之作了,画种界限的模糊是大势所趋,很正常。随着科技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事物不再泾渭分明,比如摄影和摄像,雕塑和装置。”

  当记者问这些创作手法新颖的画作是否有评价标准时,刘大为教授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说:“首先要看它是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其次才看技法,例如作品《物华》这样以丙烯为颜料的国画,还是要它是否具有中国画的笔墨走势、气韵、章法、构图的。”

  专家: 力作不多,水平一般

  对此,著名美术评论家王春立的回答是:“力作不多,水平一般。”他认为许多画家没有真正深入生活,过多做表面文章,是画面缺乏激情的主要症结。他说:“小孩子吹蒲公英本来是一个很寻常的现象,但上世纪60年代轰动世界的吴凡的版画作品就是这样一个题材,作品所传达出的孩子的天真可爱、与自然的和谐才是动人之处。”

  对于画种界限是否应该消失,王春立的回答是坚决不能。他说:“绘画语言由材质决定。中国版画史上的巅峰之作——古元的《刘志丹与赤卫军》,大圆刀刻出羊皮袄,多有味道呀。这次展览上,一些版画作品动不动就套十几种颜色,要知道版画的特点就是概括、简洁,套这么多色还不如直接去画画好了。”

  对此,观众的意见也不相同,有人说变革是必要的,不变才是不正常的。有人却认为:画种不明显显然是不自信的表现。如果不能反映画种的区别,或者模糊画种的界限,那么下一届全国美展就不要再分画种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