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关于误定时代作者的情况
作者:徐邦达 2004-12-20 08:42:04来源:《中国书画报》
A-
A+
有许多无款的古书画,往往见到一些人在上面标签或在题跋中定之为某代人所作,究竟对不对,有待于我们去考察鉴别它。前人所定,其中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有的甚至是有名款(因看不清楚)或只书别号的、却被胡乱解释为某一名人,那也属于不可信的;还有的是歪曲了古人跋语的原义,在有意无意之间定副本原本等等,不一而足。
以下分三个方面来淡:
1、无款误定
无款书画误定其时代和作者,有的是有意的,有的是无识定错,或随意乱题,其中有些动机亦不易窥测。曾见宋代无款雪景山水一轴,明董其昌题为僧巨然画(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顾复《平生壮观》中论道:
《奇峰积雪图》,二尽六绢立轴……上玉池董文敏中行书题为“巨然雪图”,予与王石谷、维岳弟观于娄东王奉常(时敏)家,予曰:树枝曲屈,山石券云,岂巨然法?奉常曰:“予心亦屡疑焉”。
此轴,论画法确实不同于所见巨然名迹《层崖丛树》、《秋山问道》等图(均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顾氏此记,更知当时藏者王时敏也不同意董氏此记,更知当时藏者王时敏也不同意董氏所说的到于《平生壮观》中又改定为李成,那也不一定正确。
有一些原为题他人的绘画,却被后人附会成为题者自作。如有不少宋高宗赵构、宁宗杨皇后题的院画,就往往归到二人的名下。
又前人集古(唐、宋、元)画册,其无款的往往为人随意标题命名,如韩马,戴牛,李成寒林,徐、黄花鸟,无所不有,实际上大者是臆断乱题,没有什么根据的。但这已成为一种似乎非此不可的习尚了。
2、有款误定
有一些有款或印而被误题误定的,定者是有意还是无识,有的已难确断。例如称为孙知微《江山行旅图》卷(今在美国),原款书“太古遗民”别号,下钤“东皋”一印,实与五代孙知微字太古者无关,论画法也不像五代而是宋代后期的作品, 这可能也是有意抬高此画的身价而这样乱定的。
又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人法书》册中有一页号称曾纡书的《草必履帖》,期草书款字确实难认。又能曾见另有同样签名的尺牍二通,一被称为胡沂,一被称为钱惟治。按:宋人双名的,在具名时没有只书下一字的,这个习惯要到晚明才能见到,所以定为钱惟治更为荒谬无稽,这与《宋人法书》册中另一页具名“莘”字的乱定为徐梦莘的错误是一样的。其他有同姓名而误定的,所见如明何澄误定为元何澄画,清高岑(善长)误定为另一高岑(蔚生)画,等等。
古代没有照相印刷术,要使一件书画名迹流传久远。就得搞几个副本。
关于摹画,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画体工用拓写”一条略云:
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顾恺之有摹拓妙法)。古时好拓画,十得七八,不失神采笔迹。亦有御府拓本,谓之官拓。国朝内府:“翰林”“集贤”、“秘阁”拓写不缀。承平之时,此道甚行;艰难之后,斯事渐废。故有非常好本拓得之者,所宜宝之,既可希其真踪,又得留为验。
可见古人对副本的重视情形。又南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六《绍兴御府书画式》是有一节说道:
应搜访到古画,内有破碎不堪补背者,今书房依原样对本临摹,进呈讫,降付庄宗古依元本染古搥破,刘娘子位并马兴祖誊画。
这种搞法,同作假书画没有什么两样了。现在见到那些传世唐摹晋帖,凡是元明以来的鉴题,十有七八把它称为真迹,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廿七内帖》,《行穰帖》(今在日本),王献之《舍内帖》(天历本)、《送梨帖》(二帖今不知落)等,无一不然。至地宋徽宗标题(无鉴定语)的,例如如北“故宫博物院”藏晋王羲之《元宦帖》(实为唐摹)等,他们当时空间是怎样看的,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按:元以前人题真亦和摹本,语气往往差不多, 标题更无区别。又能六朝古画的摹本,也大都受到同样的待遇。例如传为东晋顾恺之创稿的《列妇女仁智图》(故宫博物院藏)、《洛神赋图》等宋摹本(洛图共有三本,今存:一故宫博物院;二、辽宁省博物馆;三、美国),后来一例被称为顾画真迹,还有一件梁元帝萧世诚画的《蕃客入朝图》宋摹本(今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已不全)却被定为唐阎立德《职贡图》真迹。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以下分三个方面来淡:
1、无款误定
无款书画误定其时代和作者,有的是有意的,有的是无识定错,或随意乱题,其中有些动机亦不易窥测。曾见宋代无款雪景山水一轴,明董其昌题为僧巨然画(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顾复《平生壮观》中论道:
《奇峰积雪图》,二尽六绢立轴……上玉池董文敏中行书题为“巨然雪图”,予与王石谷、维岳弟观于娄东王奉常(时敏)家,予曰:树枝曲屈,山石券云,岂巨然法?奉常曰:“予心亦屡疑焉”。
此轴,论画法确实不同于所见巨然名迹《层崖丛树》、《秋山问道》等图(均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顾氏此记,更知当时藏者王时敏也不同意董氏此记,更知当时藏者王时敏也不同意董氏所说的到于《平生壮观》中又改定为李成,那也不一定正确。
有一些原为题他人的绘画,却被后人附会成为题者自作。如有不少宋高宗赵构、宁宗杨皇后题的院画,就往往归到二人的名下。
又前人集古(唐、宋、元)画册,其无款的往往为人随意标题命名,如韩马,戴牛,李成寒林,徐、黄花鸟,无所不有,实际上大者是臆断乱题,没有什么根据的。但这已成为一种似乎非此不可的习尚了。
2、有款误定
有一些有款或印而被误题误定的,定者是有意还是无识,有的已难确断。例如称为孙知微《江山行旅图》卷(今在美国),原款书“太古遗民”别号,下钤“东皋”一印,实与五代孙知微字太古者无关,论画法也不像五代而是宋代后期的作品, 这可能也是有意抬高此画的身价而这样乱定的。
又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人法书》册中有一页号称曾纡书的《草必履帖》,期草书款字确实难认。又能曾见另有同样签名的尺牍二通,一被称为胡沂,一被称为钱惟治。按:宋人双名的,在具名时没有只书下一字的,这个习惯要到晚明才能见到,所以定为钱惟治更为荒谬无稽,这与《宋人法书》册中另一页具名“莘”字的乱定为徐梦莘的错误是一样的。其他有同姓名而误定的,所见如明何澄误定为元何澄画,清高岑(善长)误定为另一高岑(蔚生)画,等等。
古代没有照相印刷术,要使一件书画名迹流传久远。就得搞几个副本。
关于摹画,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画体工用拓写”一条略云:
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顾恺之有摹拓妙法)。古时好拓画,十得七八,不失神采笔迹。亦有御府拓本,谓之官拓。国朝内府:“翰林”“集贤”、“秘阁”拓写不缀。承平之时,此道甚行;艰难之后,斯事渐废。故有非常好本拓得之者,所宜宝之,既可希其真踪,又得留为验。
可见古人对副本的重视情形。又南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六《绍兴御府书画式》是有一节说道:
应搜访到古画,内有破碎不堪补背者,今书房依原样对本临摹,进呈讫,降付庄宗古依元本染古搥破,刘娘子位并马兴祖誊画。
这种搞法,同作假书画没有什么两样了。现在见到那些传世唐摹晋帖,凡是元明以来的鉴题,十有七八把它称为真迹,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廿七内帖》,《行穰帖》(今在日本),王献之《舍内帖》(天历本)、《送梨帖》(二帖今不知落)等,无一不然。至地宋徽宗标题(无鉴定语)的,例如如北“故宫博物院”藏晋王羲之《元宦帖》(实为唐摹)等,他们当时空间是怎样看的,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按:元以前人题真亦和摹本,语气往往差不多, 标题更无区别。又能六朝古画的摹本,也大都受到同样的待遇。例如传为东晋顾恺之创稿的《列妇女仁智图》(故宫博物院藏)、《洛神赋图》等宋摹本(洛图共有三本,今存:一故宫博物院;二、辽宁省博物馆;三、美国),后来一例被称为顾画真迹,还有一件梁元帝萧世诚画的《蕃客入朝图》宋摹本(今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已不全)却被定为唐阎立德《职贡图》真迹。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推荐关键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