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古书画真迹的改头换面--割

作者:徐邦达 2004-12-08 10:52:25来源:《中国书画报》
A- A+
  有一些冷名人的绘画,同时本幅上又兼有另一大名画家的题句,于是作伪者使用移花接木的方式使冷名人画变为大名人的作品。其法是把原作者的款题印记一齐割去,这样就使题跋人一变而为作画人;还有的把烈军属有“某某人题”的“题”字挖掉,改成一个“画”或“作”字,使它意义更加明确些。但特别狡猾的作伪者也不一定那样做,因为改字的笔画终究不同,反而会露出破绽;再者,“某某人题”云云,作画人也可如此自题。这样的作法,所见有以下二件:

  (1)元人画《吴淞春色图》设色山水一轴,画法近黄公望而水平较低,其左方上角有倪瓒一诗,书法确真,裱边上又有明董其昌、陈继儒二跋,即称之为倪画,但其实非是,因无云林画的面目。此图后经考核,以为可能是张中(子政)之笔,其真款应在右上方,今见挖去的痕迹。倪诗中正有“张君狂嗜古,容我醉书裙”之句,可为辅证。此轴今藏上海博物馆。

  (2)明人画《枯木竹鹊图》轴,绢本,墨笔画,上方有唐寅诗题真迹,现被称为唐寅画,实非因画法全不似唐寅。作者不知何人,原有款字一行已被刮去,还留有一些痕迹。此轴今藏故宫博物院。

  又有另一特例。明马愈临元缪佚树石卷,后跋原多元人手笔,马氏一一照临,并朱描印文,最后马自书临款一行,载《石渠宝笈·初编》中。此卷在全国解放前为人将马愈临款割去,冒充元人画出售。后入故宫博物院,原手将马款交出,今又重复接裱上了。

  还有一些当时因有政治性关系而把作者名款或年号割去,才勉强将原件保存下来的。例如南宋中期因禁伪学——即程、朱之学,有人把朱熹书迹中名款擦去的情形。所见有朱氏《奉使贴》真迹,中间二名字成空白点,一字被擦后为后人重补。此帖藏南京博物院。又如明代永乐年间因“靖难”事件而禁存方孝孺、黄子澄等人墨迹,永乐又不承认建文帝为“先朝”,禁用建文年号,当时的人保存的方、黄等人墨迹,必然割去名款,挖去书画中“建文”年号以避祸。所见后者如王绂建文三年辛巳(1401年)为“尘外禅翁”作墨竹轴,今辛巳字上即有被挖二字的刀痕,现藏故宫博物院。此虽无关书画的真伪问题,但也必须知道它的被割缘由,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疑虑。

  以上这些作伪的方法,大都会留下一定的破绽。如挖、刮、擦,纸绢上必有伤痕。补上去的纸绢则气息新,且有不同的光、色。后添书画的笔法,总难和真的一致,墨、色尤其浮腻而吸不下去。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要注意到新绢也有油,落笔前如不用布、粉擦过,也会使墨色浮腻,不要尽以为是后添,须作具体分析。总之,我们还可以找到一些破绽加以区别,而认出它们的本相来。
推荐关键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