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中国书画报》:抒情中寓壮美(图)

——李雨阳作品赏读

2004-12-07 15:15:52来源:《中国书画报》
A- A+
  在当代山水画坛,尤其是在青年画家群中,能像李雨阳这样自甘寂寞、脚踏实地的遵循着传统的轨迹,一步一个脚印地勇于攀登,在艺术创作上有成效的人实在是不多。这倒不是因为他有什么特殊的艺术经历,李雨阳的可贵之处恰恰在于他对中国山水画的那种独特的见解,对传统文化所持的信念与深刻体验。反映在创作上,则是他那充分反映人之生命价值、勃发着青春活力的山水画——一种大气磅礴、扑人眉宇的佳构,令观者陶醉和兴奋,是画家独特的艺术见解与审美情蕴有机结合的成果。

  李雨阳,1963年生出于山东招远,1987年入北京画院深造,师从王文芳、崔子范、刘勃舒先生,并有幸聆听山水大师李可染先生讲课,得到过周思聪老师的指导。李雨阳在近三十年的从艺生涯中,中国美术界出现了各种风潮,然而他没有盲目跟风,而是深深地扎根于传统,理智地吸取外来先过的艺术思想及可融合的技法,凭着一份坚毅和执著,并没有使他沉浸在对自然的简单折射上,而一个意念在不断地促使他探索。不断地探索,才将他的绘画艺术带到了一个清新的世界。他以他那充满自信的想像,来追求色彩的效果和传统的意象。无论是句线敷彩还是墨破色、色破墨在他的画中已成为独具个性的语言。

  《清霭漫漫山色殊》(见附图)是李雨阳的新作,作品画的的是伏牛山白石崖的景物,为使伏牛山色风烟尽收眼底,此画采用横幅全景式构图,画法一反先勾后染的常规,先用淋漓色墨任意泼写,然后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时而视色墨形状勾勒皴擦而成山脉山崖,时而留下大片淡墨空白以示云雾烟岚,时而视构图需要用刚劲的线条和浓淡相宜的墨色点缀树木溪流,时而在墨色未干之时敷以石绿石青,使之色中有墨、墨中有色,混沌交融,变化万千,传神般地描绘出伏牛山烟岚迷蒙、草木华滋的山色之魂,在雄浑厚实中透出一股清气、灵气和静气。这幅作品的墨、色处理楞误用色不碍墨、墨不碍色、色彩流溢。整幅作品生机勃勃、气象万千,显示着传统精神与丙工意识成功结合的审美气度。

  《含云蓄翠图》(见附图)是2003年的作品,写豫西太行无尽之意,极显山重水复、跌宕起伏、山势宏伟之气概,磅礴气势扑面而来。此画意境壮阔,雄峰上不见顶,下不见底,深不可测,气势宏伟,树木多为圆形,具有装饰趣味,而远山诸峰皆尽隐藏在白云之中,令人心旷神怡,给人以无穷的遐想。画卷笔墨浑厚苍茫,线条粗壮,设色淡雅,气韵生动,且充满诗的抒情味与壮美的阳刚之气。

  读李雨阳的画,无论是小品还是巨制,均能以多种手法去表现既浓丽又冲淡的意韵。他的画一般强调实景,以浩渺磅礴的气势为长。这主要得益于他坚持“师法造化”,而经年深入生活研究自然,坚持实景写生,重视对各种不同地域神貌的个怀特征的艺术性研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有写生的依据,然后再进行提炼重构的再创造。因此,李雨阳的山水画才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呈现出多样多变的妙境胜景,多看而不厌,没有画史上那种普遍出现的因因相袭的积习。李雨阳把传统与造化相结,并引进了丰富的色彩,不断进行融合性探索,终于创造出自己独具一格的清新大气的艺术面貌。他的山水画能够获得广泛读者的接受和喜爱,这正是其艺术探索取得成功的最好证明。

  李雨阳是一位有宏大志向的画家,他对自己取得的成绩并不满足,他正值盛年,正在向更远大的目标迈进。相信待以时日,他会有更多的成绩。我们期待他更大的成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