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美术观察》:浅谈中国水彩画的发展
作者:汤佩文 2004-12-06 15:29:58来源:《美术观察》
A-
A+
水彩画作为舶来画种引进中国已有一百多年,它几经沧桑,以顽强的生命力向前发展着。1984年全国第六届美展在广州设立水彩展区,到1999年全国第九届美展在南京设立水彩画展区,中国水彩画正以惊人的速度走出“小品”格局,跟随时代步伐,带着它的成就和问题,也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跨入新世纪的大门。
水彩画种的独立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它在审美观念和哲学理念上属于西方绘画体系,在构图、色彩、造型、透视等方面与油画相似。但它以水作调和剂,使用胶质透明颜料在特定纸张上作画的方法,使视觉效果呈现出清新、淡雅、抒情、隽永等独特的艺术特质,与其他画种拉开了距离。水彩画所追求的水色淋漓、飘逸空灵、浑然一体的意境与中国画所追求的气韵生动、似与不似、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相似,颇具天生的“亲和”关系。它接近我们民族的欣赏习惯而易被我们接受和认同,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现代画坛,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中国水彩画。
水彩画在我国的发展曾出现过两次高峰。五六十年代,水彩画作为色彩训练的必修课得到广泛普及;改革开放以后,频繁的展览交流,促进了信息传递与艺术互补,开拓了画家的艺术视野,丰富了水彩的艺术语言,给中国水彩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然而,中国水彩在众多的画家努力寻找与西方水彩不同发展轨迹的时候,自觉不自觉,自愿不自愿地接受着西方的观念与模式,对我国水彩画有一定的影响。中国水彩画从无到有,直至今日的成熟,不可否认有向西方学习所取得的成果。一百年前从国家发展和文化发展的角度出发,有先辈们的胆识和作为,我们才能大胆走出国门接受西方文化,学习并引进西方文明,随之中国才兴起了自己的水彩画。如果说,在上个世纪我们是出于自身文化发展的需要主动向西方学习,那么经过近一个世纪的虚心学习,我们应该把重心转换到开拓与创造本民族的文化上来。中国水彩画与现代时尚的交流、学习固然是重要的,但不可否认,如果中国水彩缺少中华民族深沉的文化底蕴,一味追求、仿效西方文化的东西,那就会摆脱不了西方文化的窠臼。
中国水彩画究竟怎样在民族传统与西方文化碰撞中去激发活力,寻求发展,这是我们当今水彩画家应积极面对的问题。现代社会的发展已打破许多原有的传统观念的樊篱,使画种之间的界面越来越模糊,这为水彩画的观念更新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工具、新材料的开发运用,为水彩画家探索新的表现技法、开启新的创作思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发展到今天,巨幅水彩画的产生极大增强了水彩画的视觉冲击力,水彩画技法语言的表现更强,形式感更丰富。同时,中国水彩画队伍不断壮大,油画家、国画家、版画家、雕塑家的加盟,为中国水彩画注入了许多新的观念,促使水彩画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现代中国水彩画家的艺术素养不断提高,创作出的作品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到形式语言,审美情趣都逐步走上新的台阶。
艺术的发展在于创造。当代水彩画家必须在审美观念、创作思维、表现手法上作积极地、更进一步地突破,坚持多元综合的价值取向,坚持多样化创作风格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使水彩画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使中国水彩画成为新世纪里中国艺术流动的旋律中跳动的音符。
□汤佩文 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
水彩画种的独立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它在审美观念和哲学理念上属于西方绘画体系,在构图、色彩、造型、透视等方面与油画相似。但它以水作调和剂,使用胶质透明颜料在特定纸张上作画的方法,使视觉效果呈现出清新、淡雅、抒情、隽永等独特的艺术特质,与其他画种拉开了距离。水彩画所追求的水色淋漓、飘逸空灵、浑然一体的意境与中国画所追求的气韵生动、似与不似、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相似,颇具天生的“亲和”关系。它接近我们民族的欣赏习惯而易被我们接受和认同,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现代画坛,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中国水彩画。
水彩画在我国的发展曾出现过两次高峰。五六十年代,水彩画作为色彩训练的必修课得到广泛普及;改革开放以后,频繁的展览交流,促进了信息传递与艺术互补,开拓了画家的艺术视野,丰富了水彩的艺术语言,给中国水彩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然而,中国水彩在众多的画家努力寻找与西方水彩不同发展轨迹的时候,自觉不自觉,自愿不自愿地接受着西方的观念与模式,对我国水彩画有一定的影响。中国水彩画从无到有,直至今日的成熟,不可否认有向西方学习所取得的成果。一百年前从国家发展和文化发展的角度出发,有先辈们的胆识和作为,我们才能大胆走出国门接受西方文化,学习并引进西方文明,随之中国才兴起了自己的水彩画。如果说,在上个世纪我们是出于自身文化发展的需要主动向西方学习,那么经过近一个世纪的虚心学习,我们应该把重心转换到开拓与创造本民族的文化上来。中国水彩画与现代时尚的交流、学习固然是重要的,但不可否认,如果中国水彩缺少中华民族深沉的文化底蕴,一味追求、仿效西方文化的东西,那就会摆脱不了西方文化的窠臼。
中国水彩画究竟怎样在民族传统与西方文化碰撞中去激发活力,寻求发展,这是我们当今水彩画家应积极面对的问题。现代社会的发展已打破许多原有的传统观念的樊篱,使画种之间的界面越来越模糊,这为水彩画的观念更新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工具、新材料的开发运用,为水彩画家探索新的表现技法、开启新的创作思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发展到今天,巨幅水彩画的产生极大增强了水彩画的视觉冲击力,水彩画技法语言的表现更强,形式感更丰富。同时,中国水彩画队伍不断壮大,油画家、国画家、版画家、雕塑家的加盟,为中国水彩画注入了许多新的观念,促使水彩画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现代中国水彩画家的艺术素养不断提高,创作出的作品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到形式语言,审美情趣都逐步走上新的台阶。
艺术的发展在于创造。当代水彩画家必须在审美观念、创作思维、表现手法上作积极地、更进一步地突破,坚持多元综合的价值取向,坚持多样化创作风格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使水彩画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使中国水彩画成为新世纪里中国艺术流动的旋律中跳动的音符。
□汤佩文 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现场 | 从唯美到鲜活 “立夏”呈现陈勇劲近2022-05-07
- 自然艺韵——张同水彩画展将于2022年1月15日2022-01-07
- 从苏州谢跃来函谈大陆现代陶艺之发展2021-12-31
- 中国水彩画筑就艺术高峰所面临的现实问题2021-12-10
- 雅昌快讯 | 唐晓明新展开幕 多意象诠释新时2021-12-09
- 雅昌快讯 | 宋清水彩画品鉴会:“印象时光”2021-11-29
- 美育名家|化建国《大风景-2015》水彩画作品2021-11-19
- 雅昌专稿 | 蒋正杨:三分温情 三分冷静 四分2021-11-16
- 现场 | 四老护航,在“湖湘足迹”中看到湖南2021-10-23
- 王俊英《中国“她”艺术》代表性艺术家2021-09-14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