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中国民协将办拍卖筹集资金

2004-12-06 10:25:25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A- A+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今年投入了超过千万元的资金。为了解决资金紧缺问题,冯骥才正在筹备民间文化基金;将于本月12日在爱家国际收藏市场举行的“中国收藏界年度排行榜捐赠艺术品专场拍卖会”,所得资金也将全部用于明年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冯骥才全力保护民间文化遗产。

  “刮地皮”式全国普查

  老宅屋顶发现年画古版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中国民协从2003年开始搞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要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次彻底的民族民间文化整理和抢救工作,要采用“刮地皮”的方式,将我国的民间文化“一网打尽”。目前这项5工作已经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开展。

  从2003年至今,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已经开展了几项重点调查工作,比如木版年画。冯骥才说,在各地政府和各地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配合下,全国20多个木版年画产地的调查工作已经进行了一多半。有数万幅年画、近万块画版、数十种年画雕绘技艺,在抢救工作中“获救”。但是记者了解到,作为标志性成果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却一直因为没有资金无法出版。

  冯骥才透露,在艰苦的普查工作中,发现了很多极其有价值的木版年画珍品和老艺人。比如在对我国木版年画的重要产地之一——河北衡水武强县旧城村的考察中,在一座被当作仓库的老旧民宅房顶中,发现了159块完整的年画古版,其中年代最久远的产于清朝同治年间。

  这座旧宅现在的主人名叫贾振邦,贾家在清朝嘉庆年间就是制作年画的大家,买卖最兴旺时曾在外地设有大量分号和批发庄,年产量约在200万张以上。后因连年战乱买卖走向衰落。一次偶然的机会,贾振邦发现老宅破旧的屋顶上隐约露出些雕有花样的木板,上去一看,原来是木版年画的雕版,后经过专家的调查,证明价值较高。经过考证,这些雕版是1963年发洪水,贾振邦的父亲藏在铺在房顶的苇箔之上的,再在上面垫土,盖上瓦片。

  珍贵木版年画《西湖十景》

  大众参与抢救

  陕西皮影老艺人引关注

  冯骥才说,现在每天都有人打电话向他举报当地濒危的民间文化品种,现在他专门有一个助手每天处理各地的举报。前几天在北京办画展、进行义卖的时候,有一位研究皮影戏十多年的陕西专家专程来找到他,向他举报在陇东地区的一个山沟中,有一位当地硕果仅存的皮影老艺人。他演出的皮影戏带有典型的当地风格,是绝品。这位老艺人家中至今还保存着上千个制作水平高超的皮影道具,他本人还能演出几十出皮影戏,每年在家中给村里的乡亲演几场。演戏前,他把装在箱子里的皮影道具放在床上,要先磕头,对艺术非常尊敬。

  冯骥才说,这种老艺人和他掌握的技艺,就非常值得保护,国内像这样的高水平无名民间艺人太多了,有很多我们都还不知道。比如剪纸,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民间艺术门类。全国有2700多个县,有农村的地方就有剪纸,而且每个地方剪纸的地域性都非常强,普查中发现了大批默默无闻的高水平民间艺人。

  即将拍卖的史国良《踏青图》

  民间文化危急

  大量艺术随老艺人逝去

  尽管进行了大量抢救工作,中国仍有很多民间文化已经到了消亡的边缘,有关资料显示,20世纪60年代中期,北京民间工艺品有300多种,到20世纪末只有30多种。2001年,冯骥才在陕甘边界采集民歌时,发现一位老太太会唱许多古老歌谣。冯骥才记录在案,决定“抽出专门时间采访她”。2002年,当冯骥才一行找到她家时,她女儿告知“她走了”。她临走前说的话是“他们怎么还不来呀﹖”冯骥才痛感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陕西安塞民间剪纸大师级人物现已不足10人,且已高龄。河北白沟的泥玩具绝迹于20世纪90年代。会用天津杨柳青土话唱“卖画歌”的白俊英已死。纳西族懂“东巴经”的乐手只剩1位,且已老迈住院。2000年,冯骥才在山东杨家埠拜访73岁的木版年画第19代传人杨洛书。“你有徒弟吗?”冯骥才问。杨答:“有,一个日本女娃。”而杨的孩子为谋生都出外打工了。

  即将拍卖的北京官宅紫檀模型

  保护经费紧缺

  今年全国开销超千万

  这项庞大的保护工程涉及民间文化的方方面面,从少数民族文学到古城古迹;从剪纸、年画到逢年过节的习俗。保护工程依托4万各省民协会员、民间文化工作者和志愿者进行,冯骥才透露,这项庞大的工程迄今为止没有花费国家一分钱拨款,所有的费用都是民协自筹的,很多民协会员自己掏腰包在各地进行调研工作,十分令人感动;不少地方政府也非常支持调研。

  谈到全国调查的巨大开销,冯骥才说,具体数字实在难以统计,但是今年全国各地调研、办活动、搞普及工作的巨大花费肯定在1000万元以上。经费困难依然是今后保护工作范围继续扩大的压力之一,如果没有数亿元经费,保护工作无法取得全面效果。

  冯骥才告诉记者,今年他利用晚上的业余时间每天坚持画画,前不久在天津和北京展览出售,超过80%的作品都销售了,卖了100多万元。这些钱都将捐献给抢救工程。

  成立民间文化基金会

  拍卖赞助民间文化普查

  为了筹集更充足的资金开展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由《收藏界》杂志社、中国民协等联合主办的“中国收藏界年度排行榜捐赠艺术品专场拍卖会”将于2004年12月12日上午10时在北京爱家国际收藏品交流市场举行。

  本次专场拍卖会的所有拍品均在今年初“首届中国收藏界排行榜”评选期间,入选单位和艺术家们所捐赠艺术珍品,有紫檀、西晋青瓷、紫砂壶、笔筒、书画等共61件,拍卖所得将全部捐赠给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记者了解到,为了拯救我国濒危的民间文化遗产,不少知名画家和收藏机构都捐赠了自己的作品和藏品。其中有:擅长草书的著名演员唐国强创作的书法作品;画家史国良捐赠的自己新近创作的画作《踏青图》;北京紫檀博物馆捐赠的一尊价值超过10万元的北京官宅紫檀模型。还有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周慧珺、何应辉,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罗杨捐赠的书法作品;著名画家于志学捐赠的《猴王献寿图》、孔维克捐赠的《荷花三娘子》等作品。

  除了书画家外,很多著名的收藏机构和个人也捐献了自己的藏品。其中有江苏民间收藏研究会会长张继超捐赠的一只汉代铜镜、深圳青瓷博物馆捐赠的一只青铜鼎、安徽收藏协会捐赠的明代徽州砖雕、浙江佳宝拍卖公司捐赠的西晋越窑瓷器、厦门国际商品拍卖公司捐赠的清代珊瑚红描金福寿纹杯,此外还有大量紫砂壶、笔筒、书画等艺术珍品。12月12日,金懋拍卖公司还将为龙顺成家具公司收藏的书画举行专场拍卖会,拍卖成交额的5%也将捐赠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记者了解到,冯骥才正在运作即将成立的民间文化基金会,基金将投入到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当中去。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成立基金会最少需要200万元资金。冯骥才透露,现在加上前不久卖画的钱,注册基金会的资金已经到位,正在请律师事务所准备资料,办理相关手续,估计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就能成立。基金会成立后,将加大对民间文化普查的力度,现在计划正在制订中,具体细节不便透露,但可以肯定的是,民间文化和旅游的结合,将是工作重点之一。

推荐关键字:中国民协 拍卖 筹集 资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