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不是钱的古代花钱?(图)
2004-12-04 10:42:33来源:央视国际
A-
A+
主持人:中国古代有一种跟古代铜钱形制相似的花钱,严格地说,这种古代花钱不是钱,因为它在当时是不能进行流通的。用现在的话讲,它是古代的“纪念币”。我们的记者前不久采访了一位收藏爱好者,他收藏的祝寿钱、生肖钱、厌胜钱等古代花钱有二百多种,一千余枚。
中国古代将各种非流通钱币,列入“厌胜钱类”。其实,许多用做馈赠、赏玩、祝寿等等钱币,不属于迷信的厌胜钱类。赵汝珍先生在《古玩指南》一书中,把古代不能参与流通的钱统称为花钱。古代花钱在我国秦汉时期就开始流行,明清时期花钱极为盛行。
景浩:这个花钱啊,在明清时期较盛行,尤其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康乾盛世,那个时候花钱成风。比如进京赶考去,他也带着“连中三元”,“官居一品”。做买卖的像什么“一本万利”,还有什么“满载而归”。怎么满载而归呀,做买卖那时候使船呢,你像大运河来来往往的,他在那个船的桅杆上挂一个钱。比如说到了乾隆年间,到什么程度呢,不仅身上带着,甚至于连那个抽烟的那个烟荷包坠儿,那上也是钱。老头拄拐棍,那上也挂着钱,甚至大街上的剃头匠,那剃头刀把那儿,他都挂一钱。花钱跟咱们中国的民俗民风紧密相连,内容是相当深的,文化积淀也厚。所以我说,不如叫民俗花钱。
中国古人有带玉的风俗,但是普通老百姓带不起玉,只能佩带铜钱。古代花钱既经济又实用,如符印钱、四神钱、避毒钱、厌胜钱等等。在汉、唐时期,古代花钱在民间也极为流行,尤其是中国的生肖钱。
景浩:民间的生肖钱,凡是生日的时候,本命年的时候,都在腰里边带一枚钱。你看这枚钱是比较早的唐朝的,唐代的钱。你看这边是十二生肖,你再看这边花纹是牡丹,尤其是这边,你看这两个女的,圆脸唐风特浓。包浆,锈你看都挺好。
中国古代花钱品类繁多,散落在民间的花钱地域广泛,市场上几十元钱就能买到品相很好的花钱。如果收集成系列,也是一个投资与把玩的好藏品。这枚包袱钱,就是景先生从亲戚那得来的。
景浩:我这一枚钱是祝贺生日的,这是一枚宋钱。这个钱呢“龟鹤齐寿”,瘦金体写得很漂亮,这个钱的包浆也美。这个钱我从哪得来的呢,我一个亲戚家老太太我姑妈,老太太干什么用的呢?这还是老太太的奶奶传给她的。干什么使呢?过去农村都有包袱,包衣服什么的都有小包袱,把这个拴在外边,这么一别一插包袱钱。
中国古代花钱中的结婚用钱,是民间老百姓广为使用了两千多年的一种风俗,如撒帐钱、麒麟送子钱、压箱底钱等等,都是结婚时用的喜庆钱。这枚明朝的钱就是景先生,在甘肃的一位小伙子手中买到的。
景浩:你说这个钱吧,还有一段历史。那年啊,我是去甘肃到了酒泉啊。我到一个地方都要去转转,看哪有卖钱的,就到了古楼那一看,正好一个小伙子,推着一个车子跟他媳妇。两个年轻人跟那老头,问那老头要不要这个钱,收不收,我旁边一看这钱不错。结果这个收钱的老头不懂,说“我不要,我不明白怎么回事”。结果两人推车就走了,等他走了以后呢,我追了过去,我就说“哎,小伙子,你刚才那个钱怎么着啊”。他说“想卖”。我说“这样吧,你给我得了”。他说“行”。我说“你要多少钱啊”,他说“我也不懂,你说得了”。哎我当时就给了他四十块钱,他就给我了。
中国唐宋时期的民间花钱,大部分为青铜铸造;到了明清时期,花钱则普遍使用黄铜铸造。很多花钱都是四炼精铜,图案精美,寓意吉祥。因此,古代花钱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的精髓。
主持人:经过三十多年的悉心收藏,古代花钱现已成为景浩先生研究民俗文化的主要课题。他要把古代花钱的使用范畴和历史背景搞清楚,在花钱的研究方面有所作为。
中国古代将各种非流通钱币,列入“厌胜钱类”。其实,许多用做馈赠、赏玩、祝寿等等钱币,不属于迷信的厌胜钱类。赵汝珍先生在《古玩指南》一书中,把古代不能参与流通的钱统称为花钱。古代花钱在我国秦汉时期就开始流行,明清时期花钱极为盛行。
景浩:这个花钱啊,在明清时期较盛行,尤其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康乾盛世,那个时候花钱成风。比如进京赶考去,他也带着“连中三元”,“官居一品”。做买卖的像什么“一本万利”,还有什么“满载而归”。怎么满载而归呀,做买卖那时候使船呢,你像大运河来来往往的,他在那个船的桅杆上挂一个钱。比如说到了乾隆年间,到什么程度呢,不仅身上带着,甚至于连那个抽烟的那个烟荷包坠儿,那上也是钱。老头拄拐棍,那上也挂着钱,甚至大街上的剃头匠,那剃头刀把那儿,他都挂一钱。花钱跟咱们中国的民俗民风紧密相连,内容是相当深的,文化积淀也厚。所以我说,不如叫民俗花钱。
中国古人有带玉的风俗,但是普通老百姓带不起玉,只能佩带铜钱。古代花钱既经济又实用,如符印钱、四神钱、避毒钱、厌胜钱等等。在汉、唐时期,古代花钱在民间也极为流行,尤其是中国的生肖钱。
景浩:民间的生肖钱,凡是生日的时候,本命年的时候,都在腰里边带一枚钱。你看这枚钱是比较早的唐朝的,唐代的钱。你看这边是十二生肖,你再看这边花纹是牡丹,尤其是这边,你看这两个女的,圆脸唐风特浓。包浆,锈你看都挺好。
中国古代花钱品类繁多,散落在民间的花钱地域广泛,市场上几十元钱就能买到品相很好的花钱。如果收集成系列,也是一个投资与把玩的好藏品。这枚包袱钱,就是景先生从亲戚那得来的。
景浩:我这一枚钱是祝贺生日的,这是一枚宋钱。这个钱呢“龟鹤齐寿”,瘦金体写得很漂亮,这个钱的包浆也美。这个钱我从哪得来的呢,我一个亲戚家老太太我姑妈,老太太干什么用的呢?这还是老太太的奶奶传给她的。干什么使呢?过去农村都有包袱,包衣服什么的都有小包袱,把这个拴在外边,这么一别一插包袱钱。
中国古代花钱中的结婚用钱,是民间老百姓广为使用了两千多年的一种风俗,如撒帐钱、麒麟送子钱、压箱底钱等等,都是结婚时用的喜庆钱。这枚明朝的钱就是景先生,在甘肃的一位小伙子手中买到的。
景浩:你说这个钱吧,还有一段历史。那年啊,我是去甘肃到了酒泉啊。我到一个地方都要去转转,看哪有卖钱的,就到了古楼那一看,正好一个小伙子,推着一个车子跟他媳妇。两个年轻人跟那老头,问那老头要不要这个钱,收不收,我旁边一看这钱不错。结果这个收钱的老头不懂,说“我不要,我不明白怎么回事”。结果两人推车就走了,等他走了以后呢,我追了过去,我就说“哎,小伙子,你刚才那个钱怎么着啊”。他说“想卖”。我说“这样吧,你给我得了”。他说“行”。我说“你要多少钱啊”,他说“我也不懂,你说得了”。哎我当时就给了他四十块钱,他就给我了。
中国唐宋时期的民间花钱,大部分为青铜铸造;到了明清时期,花钱则普遍使用黄铜铸造。很多花钱都是四炼精铜,图案精美,寓意吉祥。因此,古代花钱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的精髓。
主持人:经过三十多年的悉心收藏,古代花钱现已成为景浩先生研究民俗文化的主要课题。他要把古代花钱的使用范畴和历史背景搞清楚,在花钱的研究方面有所作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