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青海收藏市场良莠不齐待整顿
作者:西海都市报 2004-12-03 08:59:03来源:王运卓 张燕
A-
A+
生意难火原因何在
说到这个问题,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刘宝山坦陈了他的观点:青海爱好收藏的人越来越多,可藏品鱼目混珠,珍品越来越少,而且价格越来越高,收藏难度大。青海相对偏远,滚散文物相对较少,有一部分还成为盗墓者不合法所得,文物被盗掘后流入市场现象日益猖獗。文物市场上有一部分珍品,但保护力量薄弱。同时文物收藏表现出过度繁盛也是不正常的,首先,出土文物不允许流通;其次,普通人转文物市场不一定要买,收藏大家也不是非买不可,主要是“拣漏”;第三,工艺品、仿制品的存在,也多少影响着文物市场;第四,就是所谓的“喑活”,秘不示人,不在市场上交易,我们也就无从看到了;第五,就字画收藏而言,受商品大潮的冲击,各大学校美术系学生,有些专门从事字画临摹,这些作品流入文物市场,由于字画鉴定难度很大,一般人易走眼上当,之后就不敢轻易染指;第六,从事收藏,需有一定的知识、一定的文化素养、一定的鉴定水平和运气,青海从事收藏的人,素质参差不齐,囿于这些原因,收藏必然受到制约;第七,青海目前文物鉴定人才匮乏、研究力量不足,从全国来说,出土文物有待修复的,以现有的人才储备,要修两千年;第八,收藏需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这也是青海收藏不像潘家园等外地市场火爆的一个原因所在。
记者在走访了一位雅好收藏的石先生后得知,在上述几处大的市场里,出售的东西大多是赝品,高伪、“高钻”的东西比比皆是,不具收藏价值的东西市场如何能火?在市面上,如果光靠铺面上那点生意,是根本维持不下去的,关门转让也就很正常了。
(一)收藏市场培育路在何方
无论是民营的还是官办的收藏品店,都应在收藏市场中发挥作用。青海省博物馆馆长祝君认为,青海省收藏市场的培育应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国家相关部门,诸如博物馆应该加大文物抢救的力度,争取不让“好东西”“老东西”流出去。据祝君介绍,省博物馆从建馆以来,在国家专项经费的支持下,陆续从民间征集了一大批合乎收藏标准的藏品,这些藏品,不仅充实了馆藏,而且丰富了陈列展览,在宣传青海、展示地域文化特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应积极鼓励发展民营的收藏品商店,只要适合收藏市场的需求,就应该大力扶持,以满足收藏者和旅游市场的需求。当然经营者必须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前提下,在有关行政部门的监管下,合法经营。最后,要鼓励民间收藏,藏宝于民是盛世收藏的突出表现。
( 二) 文物管理部门、工商行政部门亟待“手牵手”
与收藏市场培育息息相关的,是收藏品的鉴定和收藏品市场的监管。作为国家收藏机构,省博物馆收集的藏品由文物保护研究部来鉴定,愿意将自己的藏品交给国家的个人,该机构负责其藏品真伪和价值的鉴定。在民间收藏中,屡有藏友得到一件藏品时吃不准东西的真伪,生怕“打眼”,可又苦于鉴别无门,往往上了“高钻”的当。
据了解,目前青海省收藏品市场的监管也有了新动作,文物执法监督专车的启动让淘宝人心里踏实了不少。但青海省文物管理局只是行政部门,必须同工商行政部门这一执法单位联动,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由于市场上缺少了有效、正确的引导和监管,致使原本应该越来越红火的收藏市场出现了每况愈下、日渐萎缩的现状。这也给专门从事文物贩卖行径的人以可乘之机。这些文物贩子,有的常年在农村、牧区淘宝,很多农牧民家有真宝却不识,文物贩子发现后,多以低价购得,而后通过“暗道”以高出买价百倍、千倍的价格售出,从中渔利,同时原本属于青海省的文物就这样流失在外了。在北京、上海、福州、西安、兰州等地的收藏市场上皆可看到店肆或摊点公开摆着青海的文物出售,当然真伪还需自己辨别。
( 三)切断文物进入流通领域的渠道
目前存在的“产地禁,外地销”的现状不容乐观,国家有关部门不经营、不开放的政策表面上切断了文物进入流通领域的渠道,好像保护了文物,实则不然,它们被推向了黑市。要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一要说服持有人将文物交由国家相关部门合理收购,禁止卖给文物贩子;二是让收藏品面向市场,与其听任其无序发展,倒不如主动采取措施,明确标注“新仿”和“老仿”,“高钻”就是“高钻”,拿赝品当真品应归于商业欺诈行为。
收藏品市场前景广阔
文物商店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它直接与市场接轨,是民间收藏品的一个中转站。省文物商店的经营旺季就是旅游旺季,这传递给我们一个信息:收藏品市场与旅游市场的联姻不失为收藏市场活跃起来的又一契机。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展馆外的旅游商店里无一不摆放着“将军俑”“跪射俑”和铜车马的仿制品,旅游者大都会选购这类商品留作纪念。外省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新仿的彩陶器皿定会让省内外藏友放心收藏,在符合国家规定的情况下,藏友也能够拥有真正的世间珍宝,青海省的收藏市场上也必然会出现众多慧眼识珍的各界藏友。
说到这个问题,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刘宝山坦陈了他的观点:青海爱好收藏的人越来越多,可藏品鱼目混珠,珍品越来越少,而且价格越来越高,收藏难度大。青海相对偏远,滚散文物相对较少,有一部分还成为盗墓者不合法所得,文物被盗掘后流入市场现象日益猖獗。文物市场上有一部分珍品,但保护力量薄弱。同时文物收藏表现出过度繁盛也是不正常的,首先,出土文物不允许流通;其次,普通人转文物市场不一定要买,收藏大家也不是非买不可,主要是“拣漏”;第三,工艺品、仿制品的存在,也多少影响着文物市场;第四,就是所谓的“喑活”,秘不示人,不在市场上交易,我们也就无从看到了;第五,就字画收藏而言,受商品大潮的冲击,各大学校美术系学生,有些专门从事字画临摹,这些作品流入文物市场,由于字画鉴定难度很大,一般人易走眼上当,之后就不敢轻易染指;第六,从事收藏,需有一定的知识、一定的文化素养、一定的鉴定水平和运气,青海从事收藏的人,素质参差不齐,囿于这些原因,收藏必然受到制约;第七,青海目前文物鉴定人才匮乏、研究力量不足,从全国来说,出土文物有待修复的,以现有的人才储备,要修两千年;第八,收藏需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这也是青海收藏不像潘家园等外地市场火爆的一个原因所在。
记者在走访了一位雅好收藏的石先生后得知,在上述几处大的市场里,出售的东西大多是赝品,高伪、“高钻”的东西比比皆是,不具收藏价值的东西市场如何能火?在市面上,如果光靠铺面上那点生意,是根本维持不下去的,关门转让也就很正常了。
(一)收藏市场培育路在何方
无论是民营的还是官办的收藏品店,都应在收藏市场中发挥作用。青海省博物馆馆长祝君认为,青海省收藏市场的培育应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国家相关部门,诸如博物馆应该加大文物抢救的力度,争取不让“好东西”“老东西”流出去。据祝君介绍,省博物馆从建馆以来,在国家专项经费的支持下,陆续从民间征集了一大批合乎收藏标准的藏品,这些藏品,不仅充实了馆藏,而且丰富了陈列展览,在宣传青海、展示地域文化特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应积极鼓励发展民营的收藏品商店,只要适合收藏市场的需求,就应该大力扶持,以满足收藏者和旅游市场的需求。当然经营者必须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前提下,在有关行政部门的监管下,合法经营。最后,要鼓励民间收藏,藏宝于民是盛世收藏的突出表现。
( 二) 文物管理部门、工商行政部门亟待“手牵手”
与收藏市场培育息息相关的,是收藏品的鉴定和收藏品市场的监管。作为国家收藏机构,省博物馆收集的藏品由文物保护研究部来鉴定,愿意将自己的藏品交给国家的个人,该机构负责其藏品真伪和价值的鉴定。在民间收藏中,屡有藏友得到一件藏品时吃不准东西的真伪,生怕“打眼”,可又苦于鉴别无门,往往上了“高钻”的当。
据了解,目前青海省收藏品市场的监管也有了新动作,文物执法监督专车的启动让淘宝人心里踏实了不少。但青海省文物管理局只是行政部门,必须同工商行政部门这一执法单位联动,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由于市场上缺少了有效、正确的引导和监管,致使原本应该越来越红火的收藏市场出现了每况愈下、日渐萎缩的现状。这也给专门从事文物贩卖行径的人以可乘之机。这些文物贩子,有的常年在农村、牧区淘宝,很多农牧民家有真宝却不识,文物贩子发现后,多以低价购得,而后通过“暗道”以高出买价百倍、千倍的价格售出,从中渔利,同时原本属于青海省的文物就这样流失在外了。在北京、上海、福州、西安、兰州等地的收藏市场上皆可看到店肆或摊点公开摆着青海的文物出售,当然真伪还需自己辨别。
( 三)切断文物进入流通领域的渠道
目前存在的“产地禁,外地销”的现状不容乐观,国家有关部门不经营、不开放的政策表面上切断了文物进入流通领域的渠道,好像保护了文物,实则不然,它们被推向了黑市。要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一要说服持有人将文物交由国家相关部门合理收购,禁止卖给文物贩子;二是让收藏品面向市场,与其听任其无序发展,倒不如主动采取措施,明确标注“新仿”和“老仿”,“高钻”就是“高钻”,拿赝品当真品应归于商业欺诈行为。
收藏品市场前景广阔
文物商店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它直接与市场接轨,是民间收藏品的一个中转站。省文物商店的经营旺季就是旅游旺季,这传递给我们一个信息:收藏品市场与旅游市场的联姻不失为收藏市场活跃起来的又一契机。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展馆外的旅游商店里无一不摆放着“将军俑”“跪射俑”和铜车马的仿制品,旅游者大都会选购这类商品留作纪念。外省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新仿的彩陶器皿定会让省内外藏友放心收藏,在符合国家规定的情况下,藏友也能够拥有真正的世间珍宝,青海省的收藏市场上也必然会出现众多慧眼识珍的各界藏友。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格致昆仑:六十年回望朱乃正入青海2019-07-29
- 世界级“非遗”青海热贡艺术所在地打造文旅2019-03-27
- 一带一路中的青海2019-03-01
- “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活动启幕 多民族“共2019-01-29
- 治理文物鉴定乱象还需完善法律2018-10-29
- 青海刺绣研修助学员强起来2018-09-21
- 当代陶瓷印创作生态研究展巡展至青海2018-09-03
- 青海 发现一处摩崖石刻藏经2018-08-23
- 青海境内发现一处保存完整的摩崖石刻藏经2018-08-23
- 青海举办全省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培训班2018-08-01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