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王鉴《雅宜春色图》轴
作者:李泽奉 2004-11-25 15:53:01来源: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A-
A+
王鉴(1598—1677年),字圆照,号湘碧、又号染香庵主,江苏太仓人,是明代大文学家王世贞的曽孙。清初“六家”之一。明末,王鉴考中进士,短期出任过廉州(今广西合浦县)知府,人称王廉州。两年后辞官归乡,专门从事绘事活动。后以荫官至奉常,又称王奉常。王鉴家业富庶,生活优裕,家藏历代名蹟甚多,自幼以摹写名家墨迹习画,深究五代、宋、元名家画技,形成自己的独特画风。王鉴以摹写古画见长,但并非锁定一家,他总结自己是:“力追古法,於荆、关、董、巨诸名家无不酝酿胸中”,“一树一石必与宋元名家血战,力厚功深久而与之俱化”。宋元是我国绘画事业欣欣向荣的大发展时期,无论是绘画理论和绘画技法都有许多创新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画家。这些大家的绘画,成了明清两代画家们学习之标的,除了理解绘画理论外,临摹他们的作品,就成了学习他们的主要手段。这时期的大画家董源、巨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的山水画是王鉴重点临摹学习的对象,明末董其昌的画风也深深影响着王鉴的绘画。宋元大家在水墨画中对笔墨在绘画中的效用非常重视,使笔墨韻味在绘画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至的程度,形成了强劲的“文人画”风。清初“六家”之一的王原祁与王鉴同里,为叔侄的关系,而且年龄相若,两人一生互为砥砺,奖掖后学,各地追随学画者,门庭若市。两人在清初有开继之功,双双成为清初“六家”的前辈。后来的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寿平都是他们的学生。清初“四王吴、恽”在学习宋元文人画的基础上,笔墨运用上有所创新,开创清代“文人画”先河。“六家”的画风一脉相承,但各有不同特点,影响所及,有清一代画界视为楷模,乃至近现代仍有画家追其踪迹。
王鉴此幅《雅宜春色图》轴,款署“辛丑秋,仿云林雅宜山图。”清顺治十七年(辛丑,1661年),是年康熙即皇帝位,王鉴时年六十四岁。“元四家”之一的倪瓒(1301—1374年),字元镇,号云林子。他擅长山水画,多以水墨画为主,并创造“折带皴”。山水画多以描绘太湖附近湖山景色为主题,所绘山水画多疏林坡堤,浅水绿岸景致。倪瓒的《雅宜山图》是清初“四王吴、恽”摹写学习宋元绘画的重要作品。而无独有偶,王鉴的侄孙王原祁也画一幅仿倪云林的《雅宜山居图》便面,他在画中题道:“云林雅宜山图纯师荆、关,略仿其意,添用大癡家风”。虽然是两人同仿一人的同一幅画,但其各自的立意、布局,却各不相同。但仔细观察,两人在技法运用与倪瓒的技法有某些联系,主要是用乾笔皴擦上有相似之妙。
由此可见,所谓“仿某某”、“拟某某”只不过是借壳蛋而已,实则是全新创作,离原画相去甚远。而倪瓒的山水画,学习继承了五代荆浩和关仝的山水画技法,由些可见中国画的传脉络。
《雅宜春色图》轴,是王鉴成熟时期的作品,画面最下端是较低的湖面,以石块为堤岸,岸上点缀柳树、松柏、濶叶林木数株,松树下画茅庐两间,上湖之水沿沟壑潺潺流出,似乎可听到流水发出悦耳的叮咚之声,这是整个画面的第一主体;画面中部,以波澜不兴的宽阔湖面为主体,中上部则以蜿蜒的重叠高山为全图的第二主体,山势由低走高,陡峻险要,层峦叠幛,湖边长着葱郁的高大树木,绿色环绕湖岸,从山脚至山顶凡能植绿的地方都遍是绿色,远山则用极淡墨色钩勒成形,隐现在图画里,烘托出天高云淡,视觉开阔,浓烈的春天气息;上端留出空旷的天际,题款钤印其右。整幅画在敷色上也有独到的地方,用淡赭石敷染,使画面呈现阳光普照的效果。这是一幅描绘太湖一带阳光明媚春日景色的成功之作,绘画的主题非常突出。
《雅宜春色图》轴,画面采用两段式的构图方法,使整个绘画产生清旷高远的效果,这种画面处理方式,正是倪瓒经常采用的山水画处理手法。而倪瓒的山水画也多取材于江南太湖一带的湖山景色,加以润色而成。
王鉴的绘画特点是:画风“沉雄古逸,士气盎然”,运笔刚柔相济,用墨浓润相得,力度浑厚沉雄,所绘制的图画树木丛郁而不繁芜;所绘峰峦丘壑深邃但不零碎;所用皴擦笔法均有法度,无自撰之迹;烘染敷色适度,色彩搭配细腻完美,所画具有浓烈书卷之气。
二○○四年十月二十八日
王鉴此幅《雅宜春色图》轴,款署“辛丑秋,仿云林雅宜山图。”清顺治十七年(辛丑,1661年),是年康熙即皇帝位,王鉴时年六十四岁。“元四家”之一的倪瓒(1301—1374年),字元镇,号云林子。他擅长山水画,多以水墨画为主,并创造“折带皴”。山水画多以描绘太湖附近湖山景色为主题,所绘山水画多疏林坡堤,浅水绿岸景致。倪瓒的《雅宜山图》是清初“四王吴、恽”摹写学习宋元绘画的重要作品。而无独有偶,王鉴的侄孙王原祁也画一幅仿倪云林的《雅宜山居图》便面,他在画中题道:“云林雅宜山图纯师荆、关,略仿其意,添用大癡家风”。虽然是两人同仿一人的同一幅画,但其各自的立意、布局,却各不相同。但仔细观察,两人在技法运用与倪瓒的技法有某些联系,主要是用乾笔皴擦上有相似之妙。
由此可见,所谓“仿某某”、“拟某某”只不过是借壳蛋而已,实则是全新创作,离原画相去甚远。而倪瓒的山水画,学习继承了五代荆浩和关仝的山水画技法,由些可见中国画的传脉络。
《雅宜春色图》轴,是王鉴成熟时期的作品,画面最下端是较低的湖面,以石块为堤岸,岸上点缀柳树、松柏、濶叶林木数株,松树下画茅庐两间,上湖之水沿沟壑潺潺流出,似乎可听到流水发出悦耳的叮咚之声,这是整个画面的第一主体;画面中部,以波澜不兴的宽阔湖面为主体,中上部则以蜿蜒的重叠高山为全图的第二主体,山势由低走高,陡峻险要,层峦叠幛,湖边长着葱郁的高大树木,绿色环绕湖岸,从山脚至山顶凡能植绿的地方都遍是绿色,远山则用极淡墨色钩勒成形,隐现在图画里,烘托出天高云淡,视觉开阔,浓烈的春天气息;上端留出空旷的天际,题款钤印其右。整幅画在敷色上也有独到的地方,用淡赭石敷染,使画面呈现阳光普照的效果。这是一幅描绘太湖一带阳光明媚春日景色的成功之作,绘画的主题非常突出。
《雅宜春色图》轴,画面采用两段式的构图方法,使整个绘画产生清旷高远的效果,这种画面处理方式,正是倪瓒经常采用的山水画处理手法。而倪瓒的山水画也多取材于江南太湖一带的湖山景色,加以润色而成。
王鉴的绘画特点是:画风“沉雄古逸,士气盎然”,运笔刚柔相济,用墨浓润相得,力度浑厚沉雄,所绘制的图画树木丛郁而不繁芜;所绘峰峦丘壑深邃但不零碎;所用皴擦笔法均有法度,无自撰之迹;烘染敷色适度,色彩搭配细腻完美,所画具有浓烈书卷之气。
二○○四年十月二十八日
推荐关键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