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古书画真迹的改头换面——添(下)

作者:徐邦达 2004-11-25 13:00:00来源:《中国书画报》
A- A+
  又如华嵒画《杨柳山禽图》轴,画中一枝垂柳长条,上栖一鸟,款题印记,多是真迹。现在柳枝上下两方都给后人加上了一些桃枝花叶。按此图结构,不加时确是不成章法,不知其故。或谓原是大横轴的右半部,为人切去左方大半(可能柳树原画有老干等),以至仅存极右一枝,又为加画以成之,因为大横幅不受人欢迎,难卖出去,当时买书画者有此部分,画手亦低,与华嵒真笔大不相同,今不知在何所。

  更奇怪的一个特例,曾见清挥寿平画花卉册八页,其中有一页尚未作画,但题诗、钤印具备(根据诗题知道应是樱桃)。有人从北京购归,嘱张大壮临项圣谟樱桃稿补图,才成“完壁”。细看只叶筋描笔与恽氏不同,极难分辨。近来见到一本王武画的山水花卉册,其中最后二页,也是有题末画,沈白在空白处题上了几句话,说明原委。先题款,后作画,有违一般习惯,真可谓无独有偶了,恽册今藏上海博物馆,曾影印为彩色单册。

  还有乱添些古伪鉴藏印的,如宋扬无咎《四梅花》卷、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卷,都被加上了元吴镇的伪印。总之,多是无知妄为,二画现均藏故宫博物馆。
添作者名款,一般总是用大名人(至少是较为有名的)姓名。但在肖像画上,有时只作伪题,说画中人是某某大名人,而作者倒不一定假托名人,甚至加一个无名者姓名。因为画中人是否大名人,是决定此画价值价格的第一要义。作者有名固然更好,无名也不大要紧,无名者更可以使鉴者不致怀疑为后添。

  题跋中亦曾见有添字的,如《墨缘汇观》卷二中著录的所谓《古拓开皇兰亭》卷,后有南宋游似一跋(所谓“游相本”),中有句云:

  据此三本断缺处,与“婺”之《梅花兰亭》的原本,那不过是宋刻的一种,后人为了要抬高此拓的身价,在“此当为”字旁添“开皇”二字,于是此本就变为隋刻“古拓”了。事实上明眼人一望便知此旁注二字书法与游似跋字全异,所以《墨缘汇观》中也说“小字傍注”,不无疑议“,可是他还未肯将原定名“古拓开皇”字改去。此拓今藏故宫博物院。

  又有将夹层纸画的东西,揭下背层,添涂成形,名之为“二层”。这种画,只见于晚清的大笔花卉,笔肥墨饱,才能透入底层,揭为二幅。这种作为方法,如果不在“夹贡”纸上书画,是无法做到的,因此也比较少见。
推荐关键字:古书画 换面 改头 真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