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浙江老板成文物购买主力 国宝回家后有点“烫手”
2004-11-25 09:37:42来源:中国新闻网
A-
A+
如今在文物拍卖市场上,浙江买家实力雄厚,已经成为回购国宝的主力军。浙江买家民间收藏联合起来的藏品可能已超过浙博。但是这么多国宝回“家”后,往往就销声匿迹了,那么国宝到了私人藏家手里保护有没有遇到困难?记者针对这个问题近日采访了有关专家。
保护问题:收藏硬件达不到要求
负责联系浙江民间收藏者的浙江博物馆副研究员赵幼强说,我们国家在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也有过一阵收藏热,那时的收藏家比现在成熟。因为那些藏家大都家学渊源,从小就受到熏陶,在收藏的同时还能给后人留下一些理论著作。而现在的藏家一般都是搞企业出身,收藏是“半路出家”。
“现在这些藏家也经常请我们过去,解决一些收藏方面的问题。省内主要是瓷器收藏为主,瓷器的稳定性较好,所以问题不是很大;但是字画、青铜器的收藏要求较高,保护工作做得不是太好,像收藏字画的专柜,很难达到恒温要求,难免使藏品受到一些损坏。”赵幼强说。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会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也受到过阻碍:国外的一些华人藏家手中有许多珍贵的中国文物,但他们宁愿捐给国外的博物馆,他们担心的是国内对艺术品收藏的硬件不如国外,因为国外的博物馆进馆前都有除尘、除菌等严格程序,国内则相对欠缺。
拍回国宝到底是为什么?拍回文物后首先体现了第一大功能——收藏,现在的大买家都实现了;其次就是管理、保护和理论研究,最后就是如何利用它、对外公开展示、教育大家。
这一点有的藏家已经在做尝试,但绝大多数藏家还处于自赏阶段,普通老百姓想看都看不到。
据了解,对于私人藏品,国外的一些大财团大都成立了博物馆对外开放展示,与人共赏。国内近期来说,虽然客观上还受到一些限制,但公开展示肯定是一种趋势。
安全问题:买了巨额保险还不放心
操办陈洪绶《花鸟图册》回归诸暨老莲书画院的陆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也曾打算将画册定期展览,但考虑到安全问题,在买了巨额保险的同时,也只是亮相了半天时间就将画册放进了银行保险箱,平时没什么大活动就不拿出来了。毕竟一个书画院还是不能和博物馆相比,像这种上档次的作品,保安措施和场地要求都比较高。
宁波一藏家也表示了同样的担忧,对外公开展示,还是会碰到许多问题,几位藏家联合起来和博物馆合作,不定期展出则比较可行。
背景资料:
浙江私人收藏大手笔:
●今年苏富比香港秋季拍卖会上,浙江徐龙食品集团老总徐其明最后拍回来的,一件是450万港元的清雍正粉彩桃纹盏,另一件是400万港元的元代青花龙纹罐。加上之前伦敦和纽约拍卖会上的竞拍,徐其明今年一年的海外文物购买投入已经超过3000万元。
●前不久,明末清初画坛巨擘陈洪绶一直流落他乡的《花鸟图册》被浙江中凯集团以2800万元拍回。
●绍兴一民企老板专收东汉会稽镜(一种青铜镜),目前藏数已经超过400块,国内无一家博物馆能超过他。
●慈溪金轮集团的文物收藏,有人估价已达到50—60亿元,部分藏品质量堪称国内顶尖。
保护问题:收藏硬件达不到要求
负责联系浙江民间收藏者的浙江博物馆副研究员赵幼强说,我们国家在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也有过一阵收藏热,那时的收藏家比现在成熟。因为那些藏家大都家学渊源,从小就受到熏陶,在收藏的同时还能给后人留下一些理论著作。而现在的藏家一般都是搞企业出身,收藏是“半路出家”。
“现在这些藏家也经常请我们过去,解决一些收藏方面的问题。省内主要是瓷器收藏为主,瓷器的稳定性较好,所以问题不是很大;但是字画、青铜器的收藏要求较高,保护工作做得不是太好,像收藏字画的专柜,很难达到恒温要求,难免使藏品受到一些损坏。”赵幼强说。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会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也受到过阻碍:国外的一些华人藏家手中有许多珍贵的中国文物,但他们宁愿捐给国外的博物馆,他们担心的是国内对艺术品收藏的硬件不如国外,因为国外的博物馆进馆前都有除尘、除菌等严格程序,国内则相对欠缺。
拍回国宝到底是为什么?拍回文物后首先体现了第一大功能——收藏,现在的大买家都实现了;其次就是管理、保护和理论研究,最后就是如何利用它、对外公开展示、教育大家。
这一点有的藏家已经在做尝试,但绝大多数藏家还处于自赏阶段,普通老百姓想看都看不到。
据了解,对于私人藏品,国外的一些大财团大都成立了博物馆对外开放展示,与人共赏。国内近期来说,虽然客观上还受到一些限制,但公开展示肯定是一种趋势。
安全问题:买了巨额保险还不放心
操办陈洪绶《花鸟图册》回归诸暨老莲书画院的陆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也曾打算将画册定期展览,但考虑到安全问题,在买了巨额保险的同时,也只是亮相了半天时间就将画册放进了银行保险箱,平时没什么大活动就不拿出来了。毕竟一个书画院还是不能和博物馆相比,像这种上档次的作品,保安措施和场地要求都比较高。
宁波一藏家也表示了同样的担忧,对外公开展示,还是会碰到许多问题,几位藏家联合起来和博物馆合作,不定期展出则比较可行。
背景资料:
浙江私人收藏大手笔:
●今年苏富比香港秋季拍卖会上,浙江徐龙食品集团老总徐其明最后拍回来的,一件是450万港元的清雍正粉彩桃纹盏,另一件是400万港元的元代青花龙纹罐。加上之前伦敦和纽约拍卖会上的竞拍,徐其明今年一年的海外文物购买投入已经超过3000万元。
●前不久,明末清初画坛巨擘陈洪绶一直流落他乡的《花鸟图册》被浙江中凯集团以2800万元拍回。
●绍兴一民企老板专收东汉会稽镜(一种青铜镜),目前藏数已经超过400块,国内无一家博物馆能超过他。
●慈溪金轮集团的文物收藏,有人估价已达到50—60亿元,部分藏品质量堪称国内顶尖。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雅昌带你看展览 | 长沙考古70年:一座城和一2022-07-18
- 雅昌快讯 | 长沙博物馆年度大展开启:用一场2022-07-06
- 关于文物修复的那些事2022-05-25
- 5•18国际博物馆日 | 东莞市博物馆将举办“2022-05-14
- 雅昌快讯 | 中国第一座考古博物馆开放 国宝2022-04-28
- 雅昌专稿|助力文物回流!国际博协发布大学2022-04-06
- 雅昌快讯 | 美国常青藤盟校查获十余件与污点2022-04-01
- “国宝归来”圆明园十二兽首区块链数字版权2022-03-17
- 雅昌月度展览推荐|阳春三月,一起去博物馆2022-02-26
- 雅昌专稿 | 何以中国?故宫2022开年首展讲述2022-01-26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