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混在古玩市场之一(组图)

作者:马未都 刘静 2004-11-25 09:09:20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A- A+
  好像一夜之间,周围的人都爱上了收藏,去朋友新家,也总能发现一两件不知从哪儿淘换来的小摆件。不光是年纪大的人,就连一些年轻朋友也开始喜欢上了古玩。

  但凡对古玩感兴趣的人都会知道潘家园和琉璃厂。但是,古玩这行“水很深”,道行浅的人一进去就犯晕。此次,我们特地邀请了北京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馆长、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与我们一起逛潘家园市场。

  周末早晨七点半不到,潘家园旧货市场外的停车位已然告罄。市场里,用人满为患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偌大的潘家园市场,主体由数不清的地摊组成。许多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令人目不暇接。

  而这一切仿佛对马先生都未产生任何吸引力。他走在最前面,面对地摊上的“古物”,马先生更像是在走马观花,并不停留。第一次令马先生驻足的是在一家专卖旧照片的地摊前。马先生仔细地翻看着一摞毫不起眼的旧照片,立刻有许多人围了上来。“马先生,这是真的还是假的。”旁边有人在发问。马先生笑笑说,这些东西没有真假之分,但有很好的装饰作用。

  在逛市场的间隙,摄影师要求马先生配合拍一张正在挑古玩的照片,被马先生回绝了:“我不跟假的合影。”继续往前走,许多商家看到马未都,都纷纷拿出自己收的货,让马先生给“掌掌眼”。有些来市场逛的人看见马未都来了,索性跟在他的后面,以便随时请教。一圈儿逛下来,马先生只买了一支旧时的消防栓,600元。“这个东西能升值吗?”“只是觉得有意思,放在家里当件摆设。”

  逛了一圈儿,马先生有些感慨:“如今的潘家园更像是民俗产品市场。如果想看真正的古玩,还得去古玩城。”

  古玩城距离旧货市场不远,设在一座装修精美的大楼内。一家家古玩店布置得古香古色,颇为雅致,名号也多为××斋,××堂,透出一股浓厚的文化味儿。在外人看来,就连店里一些不起眼的东西都是店主的别具匠心。比如,桌上放的废纸篓儿、门边的挡门石,竟然也都是一件件精美的瓷器。

  来逛古玩城的人没有了在旧货市场的急躁,更多的是闲庭信步。这里的人比旧货市场少了许多,价钱也贵了不少。来者经常是手中一杯香茶,举着一个物件儿,能端详半天,客人不急着买,店家也不急于卖,看样子倒更像一种交流。由于马先生的光顾,许多古玩店的老板都拿出自己的镇店之宝。往往是一个小扳指儿动辄就是几万、几十万,价钱贵得令人咋舌。马先生一上午转下来也是收获颇丰。一支7000元的笔筒已成为囊中之物。

  有许多人慕名来向马先生请教。一位特意从外地赶来的古玩爱好者,从破旧的公文包里取出用许多报纸包着的盘子,请马未都鉴定,并询问是否收费。马先生一面看盘子一面说:“看一眼收什么钱呀。再说,如果收费,你可亏大了。”谈笑间,又一件赝品被识破。

  跟着马先生,我们有幸亲手触摸到了价值200万元的青瓷花瓶;见识了行家里手鉴别古玩真伪的难得瞬间;目睹了古玩盛世的空前繁荣。虽然这次我们没有买东西,却领略到了古玩行里的众生相。

  
推荐关键字:古玩市场 混在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