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中贸:黄慎《骑驴踏雪图》赏析
作者:刘如仲 2004-11-24 14:57:41来源: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A-
A+
《骑驴踏雪图》,黄慎绘,绢本设色,纵166.5厘米、横95厘米。款署“乾隆八年五月写于美成草堂”及“闽中黄慎”。钤朱文“黄慎”、白文“恭寿”印。
原签署“黄瘿瓢踏雪寻梅人物精品,乙卯春三月得于京师厂肆,罗氏朝汉鉴藏”。北京市文物商店藏,后为人购买外流,现回归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黄慎一生作画甚多,据卞孝萱先生的《扬州八怪现存画目》统计,已发现的黄慎绘画有481件,其中人物画约为239件。已知与本图内容有关者有《骑驴採梅图》,沈阳故宫藏,创作于雍正十二年;《踏雪寻梅图》,沈阳故宫藏,创作于乾隆七年;《踏雪寻梅图》,广东省博物馆藏,创作于乾隆二十七年;《踏雪寻梅图》,北京荣宝斋藏,创作于乾隆二十八年。大多创作于杨开鼎的“双松堂”。上述四种图画面的形式与内容和《骑驴踏雪图》不一样,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这幅图创作的时间、地点、内容均清楚无误,所以这幅图应是《骑驴踏雪图》,而不是《踏雪寻梅图》。
《骑驴踏雪图》描绘隆冬雪景,几棵老树依山,干枝上压满了积雪,几根老藤挂满了冰霜,从树枝下垂,几与骑驴老者相齐。背景的山上、山崖,仍冰雪一片,一位老者骑着毛驴,他头戴帻巾,身披皮毛大氅,面部在胡须的装饰下,神情肃目自然。毛驴健壮,两耳直竖,低首听从主人使唤。前导二人,一人戴方巾,用木棍扛着水壶,另一人头饰包头,扛着一枝干树枝,枝上结满了冰雪,两人均着鞋,踏着覆满冰雪的草地,两人均仰天凝视这严寒的冰雪天景和濛濛的远山。由于黄慎对大自然有独到的观察能力,能适时地把握住特定的感情和变化多端的景色,使画面富含情趣,他的山水人物画中,画雪的题材很多,除上述几幅画外,还有《瑞雪图》、《雪骑觅句》等。据说在这些图中,尤其是《骑驴踏雪图》为最佳之作,它最能代表黄慎思想的高尚境界。《骑驴踏雪图》的立意、构图和用墨都有新意,是黄慎的最佳代表作之一。
《骑驴踏雪图》人物的衣纹均施淡墨,衣纹勾勒清晰、生动活泼,突出了他以草书入画的特点。他的绘画,酷似其书法,其书法主要学至怀素,黄慎把它变为“破毫秃颖,化连绵不断为时断时续”(薛永年《扬州八怪与扬州商业》第98页)。以这样的风格入画,其笔较速,一气成功,绝不重复。
黄慎(1687-1170或1172),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诗人。初名盛,字公茂或恭懋,又字恭寿,恭寿印从雍正四年改字起使用,它源于古逸诗“慎戒必恭,恭则寿”,号瘿瓢子,东海布衣,福建宁化人。父亲过早去世,家境贫苦,不久弟妹也相继去世,黄慎与母亲相依为命。艰难的环境使他懂得了生活。黄慎年幼在母亲的教养下,勤奋好学,七岁开始学画,向同乡画家上官周学习人物、花鸟、山水,尤其对上官周的工笔人物写实十分敬佩。为了谋生,他从此走上了绘画的道路。
黄慎年青时便远游江南,如南京、江西、苏浙等地,白天观察大自然风光,了解当地风情,晚上则住于寺院,借佛灯之光读书习画,使他深刻体验到了社会生活,大大提高了他的创作能力和水平。雍正初年,他来到了当时经济较发达的扬州,在那里他接触了不少思想开明、不因循守旧的画家、知识分子。当时在画坛上出现了一批提倡思想解放,不受传统画技束缚的画家,他们很快形成为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黄慎成为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黄慎在扬州期间,先后借居“三山草庐”、“美成草堂”。这里风光秀美,很有乡村景色,对黄慎绘画创作大有益处。在扬州,他与郑板桥、边寿民、王步青、李复堂,后又与李觯、高翔等人交友,切磋画艺,互相唱和,黄慎的诗画声名也不断提高,画也好卖了,不断改变了生活状况。
黄慎还是一名孝子,他到扬州的第三年,便回宁化将母亲接至扬州侍奉。雍正十三年,黄慎随母回到宁化,一边侍候老母,一边作画。后黄慎再次回到扬州,这时他的名声更高,曾任台湾巡台御史的杨开鼎因母葬回扬州守孝,黄慎是他家的常客,《踏雪寻梅图》等画就是这时创作于“双松堂”。同时,江南一批名人,如两淮盐运使卢见曾、江南提学使雷翠庭也纷纷邀请黄慎谈诗论画。
黄慎的人物绘画,题材广泛,大多取材于历史典故、佛仙故事、历史人物等,但大部分题材反映了雇主的要求。在绘画艺术上黄慎十分全面,他最大的特点是将草书入画。据知他最早的人物画是康熙五十八年,描绘唐代诗人陈子昂碎琴的《碎琴图》。
在黄慎的人物画中,也有不少描绘下层社会、贫苦人民的题材。由于黄慎来自下层社会,家境贫苦,对他们有深刻的了解,尤其是善良勤劳的劳动人民,他们的欢乐与悲痛几乎与黄慎相同,所以在他的画中常有渔夫、山樵、贫僧、马夫、苦力、平民等出现,对他们描绘得十分生动真实。
黄慎的山水画也很有名,他的工笔绘画,如《清波垂钓图》、《桃花源图卷》都很具代表,也是晚年之作。他的山水画,远、中、近景分明,注意对空间的处理,对山石沟壑、森林树木、人物活动等,用笔用墨都洽如其份,即是荒郊野景也会蕴含着人们的生活情趣,尤其是刻划人物的活动,如骑驴、行走、访友、划船等都画得真实贴切、自如逼真,虽然是狂草粗笔,但粗中有细,胡须眼嘴及面部表情都刻画得真实生动,如《骑驴踏雪图》中的三个人,形态各有不同,但各种表情却又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驴的体格虽小,但它体力强韧,不畏寒暑,即使受到虐待,它也能任劳任怨,在这幅图中充分画出了它的特性。雪更是洁白高尚的代表,尤其是冰天雪地,让人们以不同的心境来体验它,反映了黄慎高傲不羁的性格,但也蕴含着春暖,严寒过去,即将是生机勃勃的春意。
他的山水画除了重视环境和人物外,对笔墨色彩也很重视,但大多为淡色,他用秃锋败笔,或勾或皴,或大画面渲染,笔画有简有繁,有粗有细,但始终保持黄慎自己的笔意。郑板桥的题画诗说他“爱看古庙旧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神情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徐琛《中国绘画史》第316页),这是对黄慎最完整的总结。
黄慎也是一位花鸟画家,飞禽走兽,百花虫草,无所不画。所画花鸟,大多为水墨写意,风格疏简,多为一花一草,一树一虫,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梨花春燕》,画面之右角上,只有三朵梨花,花下飞着一只春燕,它生动的形态,让人们看到了它是野生的生命物体。其余皆为空白处,但非常和谐得看,充分体现了黄慎的空间意识。
黄慎的书法也很有成就,他甚喜怀素狂草,兴致之时,用笔如急风骤雨般飞动,且变化多样,在不少绘画的题款中皆可清楚看到他的狂草,与绘画放在一起十分相映成趣,显示了他将狂草入画的巨大成就,充分体现了黄慎的独特风格。
黄慎还是一位有名望的诗人,虽然家境贫困,但他十八九岁寄居于萧寺,常夜里借佛灯苦读诗书,到了扬州后,又多与当地文人学士交往,互相唱和,切磋诗意,对他的写诗作画大有帮助。又加之黄慎的经历凄楚,一生颠沛流离,大大充实了他的诗韵。他的诗,大多写他个人的真实感受,不论各体诗韵,写景叙事抒发感情,皆生动自然,《行路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说“我欲推倒南山化为肉,倾尽东海灌漏卮。大铺天下谢寒士,千载之下声名驰”(转引自《扬州画派研究文集》第173页)。黄慎的诗辑为《蛟湖诗钞》传世。
(本文作者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原签署“黄瘿瓢踏雪寻梅人物精品,乙卯春三月得于京师厂肆,罗氏朝汉鉴藏”。北京市文物商店藏,后为人购买外流,现回归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黄慎一生作画甚多,据卞孝萱先生的《扬州八怪现存画目》统计,已发现的黄慎绘画有481件,其中人物画约为239件。已知与本图内容有关者有《骑驴採梅图》,沈阳故宫藏,创作于雍正十二年;《踏雪寻梅图》,沈阳故宫藏,创作于乾隆七年;《踏雪寻梅图》,广东省博物馆藏,创作于乾隆二十七年;《踏雪寻梅图》,北京荣宝斋藏,创作于乾隆二十八年。大多创作于杨开鼎的“双松堂”。上述四种图画面的形式与内容和《骑驴踏雪图》不一样,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这幅图创作的时间、地点、内容均清楚无误,所以这幅图应是《骑驴踏雪图》,而不是《踏雪寻梅图》。
《骑驴踏雪图》描绘隆冬雪景,几棵老树依山,干枝上压满了积雪,几根老藤挂满了冰霜,从树枝下垂,几与骑驴老者相齐。背景的山上、山崖,仍冰雪一片,一位老者骑着毛驴,他头戴帻巾,身披皮毛大氅,面部在胡须的装饰下,神情肃目自然。毛驴健壮,两耳直竖,低首听从主人使唤。前导二人,一人戴方巾,用木棍扛着水壶,另一人头饰包头,扛着一枝干树枝,枝上结满了冰雪,两人均着鞋,踏着覆满冰雪的草地,两人均仰天凝视这严寒的冰雪天景和濛濛的远山。由于黄慎对大自然有独到的观察能力,能适时地把握住特定的感情和变化多端的景色,使画面富含情趣,他的山水人物画中,画雪的题材很多,除上述几幅画外,还有《瑞雪图》、《雪骑觅句》等。据说在这些图中,尤其是《骑驴踏雪图》为最佳之作,它最能代表黄慎思想的高尚境界。《骑驴踏雪图》的立意、构图和用墨都有新意,是黄慎的最佳代表作之一。
《骑驴踏雪图》人物的衣纹均施淡墨,衣纹勾勒清晰、生动活泼,突出了他以草书入画的特点。他的绘画,酷似其书法,其书法主要学至怀素,黄慎把它变为“破毫秃颖,化连绵不断为时断时续”(薛永年《扬州八怪与扬州商业》第98页)。以这样的风格入画,其笔较速,一气成功,绝不重复。
黄慎(1687-1170或1172),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诗人。初名盛,字公茂或恭懋,又字恭寿,恭寿印从雍正四年改字起使用,它源于古逸诗“慎戒必恭,恭则寿”,号瘿瓢子,东海布衣,福建宁化人。父亲过早去世,家境贫苦,不久弟妹也相继去世,黄慎与母亲相依为命。艰难的环境使他懂得了生活。黄慎年幼在母亲的教养下,勤奋好学,七岁开始学画,向同乡画家上官周学习人物、花鸟、山水,尤其对上官周的工笔人物写实十分敬佩。为了谋生,他从此走上了绘画的道路。
黄慎年青时便远游江南,如南京、江西、苏浙等地,白天观察大自然风光,了解当地风情,晚上则住于寺院,借佛灯之光读书习画,使他深刻体验到了社会生活,大大提高了他的创作能力和水平。雍正初年,他来到了当时经济较发达的扬州,在那里他接触了不少思想开明、不因循守旧的画家、知识分子。当时在画坛上出现了一批提倡思想解放,不受传统画技束缚的画家,他们很快形成为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黄慎成为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黄慎在扬州期间,先后借居“三山草庐”、“美成草堂”。这里风光秀美,很有乡村景色,对黄慎绘画创作大有益处。在扬州,他与郑板桥、边寿民、王步青、李复堂,后又与李觯、高翔等人交友,切磋画艺,互相唱和,黄慎的诗画声名也不断提高,画也好卖了,不断改变了生活状况。
黄慎还是一名孝子,他到扬州的第三年,便回宁化将母亲接至扬州侍奉。雍正十三年,黄慎随母回到宁化,一边侍候老母,一边作画。后黄慎再次回到扬州,这时他的名声更高,曾任台湾巡台御史的杨开鼎因母葬回扬州守孝,黄慎是他家的常客,《踏雪寻梅图》等画就是这时创作于“双松堂”。同时,江南一批名人,如两淮盐运使卢见曾、江南提学使雷翠庭也纷纷邀请黄慎谈诗论画。
黄慎的人物绘画,题材广泛,大多取材于历史典故、佛仙故事、历史人物等,但大部分题材反映了雇主的要求。在绘画艺术上黄慎十分全面,他最大的特点是将草书入画。据知他最早的人物画是康熙五十八年,描绘唐代诗人陈子昂碎琴的《碎琴图》。
在黄慎的人物画中,也有不少描绘下层社会、贫苦人民的题材。由于黄慎来自下层社会,家境贫苦,对他们有深刻的了解,尤其是善良勤劳的劳动人民,他们的欢乐与悲痛几乎与黄慎相同,所以在他的画中常有渔夫、山樵、贫僧、马夫、苦力、平民等出现,对他们描绘得十分生动真实。
黄慎的山水画也很有名,他的工笔绘画,如《清波垂钓图》、《桃花源图卷》都很具代表,也是晚年之作。他的山水画,远、中、近景分明,注意对空间的处理,对山石沟壑、森林树木、人物活动等,用笔用墨都洽如其份,即是荒郊野景也会蕴含着人们的生活情趣,尤其是刻划人物的活动,如骑驴、行走、访友、划船等都画得真实贴切、自如逼真,虽然是狂草粗笔,但粗中有细,胡须眼嘴及面部表情都刻画得真实生动,如《骑驴踏雪图》中的三个人,形态各有不同,但各种表情却又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驴的体格虽小,但它体力强韧,不畏寒暑,即使受到虐待,它也能任劳任怨,在这幅图中充分画出了它的特性。雪更是洁白高尚的代表,尤其是冰天雪地,让人们以不同的心境来体验它,反映了黄慎高傲不羁的性格,但也蕴含着春暖,严寒过去,即将是生机勃勃的春意。
他的山水画除了重视环境和人物外,对笔墨色彩也很重视,但大多为淡色,他用秃锋败笔,或勾或皴,或大画面渲染,笔画有简有繁,有粗有细,但始终保持黄慎自己的笔意。郑板桥的题画诗说他“爱看古庙旧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神情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徐琛《中国绘画史》第316页),这是对黄慎最完整的总结。
黄慎也是一位花鸟画家,飞禽走兽,百花虫草,无所不画。所画花鸟,大多为水墨写意,风格疏简,多为一花一草,一树一虫,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梨花春燕》,画面之右角上,只有三朵梨花,花下飞着一只春燕,它生动的形态,让人们看到了它是野生的生命物体。其余皆为空白处,但非常和谐得看,充分体现了黄慎的空间意识。
黄慎的书法也很有成就,他甚喜怀素狂草,兴致之时,用笔如急风骤雨般飞动,且变化多样,在不少绘画的题款中皆可清楚看到他的狂草,与绘画放在一起十分相映成趣,显示了他将狂草入画的巨大成就,充分体现了黄慎的独特风格。
黄慎还是一位有名望的诗人,虽然家境贫困,但他十八九岁寄居于萧寺,常夜里借佛灯苦读诗书,到了扬州后,又多与当地文人学士交往,互相唱和,切磋诗意,对他的写诗作画大有帮助。又加之黄慎的经历凄楚,一生颠沛流离,大大充实了他的诗韵。他的诗,大多写他个人的真实感受,不论各体诗韵,写景叙事抒发感情,皆生动自然,《行路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说“我欲推倒南山化为肉,倾尽东海灌漏卮。大铺天下谢寒士,千载之下声名驰”(转引自《扬州画派研究文集》第173页)。黄慎的诗辑为《蛟湖诗钞》传世。
(本文作者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推荐关键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