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如何鉴定傅抱石的作品
作者:蔡玉高 2004-11-16 21:22:34来源:新华社
A-
A+
近年来,在各种重要艺术品拍卖会上,我国著名国画大师、原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傅抱石的作品一直被称为“龙头股”,拍卖价往往高达上百万甚至逾千万元。但因真迹难寻,一些人铤而走险造假,所以经常有收藏爱好者上当受骗。那么到底如何鉴定“傅画”的真伪呢?
识画先认人
江苏省傅抱石纪念馆馆长徐善先生从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傅画”。徐善说,要鉴定傅抱石的作品,首先要对傅抱石的作品有深刻的认识,至少要对傅抱石先生的生平和艺术活动、艺术创作有所了解。
傅抱石生于1904年,卒于1965年,约1923年自号“抱石斋主人”。1981年金陵书画社出版《傅抱石画集》开首的山水四条屏,可能是目前存世的傅抱石最早的作品。
傅抱石1934年留学日本,期间在东京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展出作品约170余件,1935年7月回国,约有五、六十件作品留在了日本;1936年在江西南昌举办画展;1942年在重庆夫子池励志社大厦举办了著名的壬午重庆画展;以后又分别在重庆、成都、昆明、南昌、上海等地举办画展。据统计,1949年以前傅抱石举办的大小画展不下10次,问世作品千件以上。作品大部分被当时的各国外交使节、外国友人、国内收藏家和当时政界、文化界要人收藏。
1949年以后,傅抱石创作力不减,当时出版的《写生画集》就有不下五种之多。1961年他还在南京等地举办傅抱石东北写生画展。在其最后的16年艺术创作活动中,问世作品也达千件以上。
莫轻信印章和款识
在过去的书画鉴定中,印章和款识似乎是较有力的旁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这些已经成为过去。专家提醒收藏爱好者,在对傅抱石画作进行鉴定时,切不可轻信印章和款识。
徐善介绍,两年前,有一个地方举办的“傅抱石金刚坡时期作品特展”宣称一下子要展出65件作品。后来经专家鉴定,展出的作品竟然都是膺品,但如果仅凭印章和款识辨别,这些作品都能蒙混过关。
专家说,目前照相制版的印章以手工加盖后已无法鉴定真伪。经常用印章的书画家都有体会:一方印章,即便是真品,因用印时的手法、环境、衬垫、时间不同都可能印出不尽相同的印迹,所以即便在照相制版技术应用前,印章对鉴别作品来说也只能是个参考。
款识也没有很大的佐证力量。特别对穷款(很少的落款)或题识不多的款书,收藏者在鉴定时要十分小心才行,如傅抱石四十年代前后喜用的篆书款就被很多造假者模仿。
“傅画”用纸独特
与印章和款识相比,作画用纸对鉴定傅抱石的作品真假有更大的意义。
徐善介绍,傅抱石比较喜欢用墨色反映好且厚实的纸,皮纸就符合这个标准。
据考证,傅抱石用的皮纸,抗战前后多是贵州、四川产的“土纸”。
傅抱石喜欢用较厚实的纸张,因为较厚实的纸张才“吃得消”他独特的用笔方式:下笔重,速度快,猛刷猛扫,反复加工等。傅抱石用的部分纸张厚度如同托裱的镜片。
皮纸较厚,可以比较容易揭开,一分为二,乃至一分为三。但这类纸张尺幅都不很大,且没有一定的尺寸规范,显然都产自民间作坊。傅抱石曾利用皮纸的这一特性,画完之后将作品一揭为二,这样,上面的一层原作便产生了一种特别明快、水淋的感觉。有时傅抱石会把第二层也加工成画。我们有时在某些画册上看到两张几乎一模一样的傅抱石作品,只是墨色感觉相异,就属这种情况。
徐善最后强调: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这种“揭纸”情况之外,傅抱石画中造型和笔墨几乎完全一样的人物是不存在的,山、水、树、石部分的“克隆”则更不可能。
识画先认人
江苏省傅抱石纪念馆馆长徐善先生从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傅画”。徐善说,要鉴定傅抱石的作品,首先要对傅抱石的作品有深刻的认识,至少要对傅抱石先生的生平和艺术活动、艺术创作有所了解。
傅抱石生于1904年,卒于1965年,约1923年自号“抱石斋主人”。1981年金陵书画社出版《傅抱石画集》开首的山水四条屏,可能是目前存世的傅抱石最早的作品。
傅抱石1934年留学日本,期间在东京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展出作品约170余件,1935年7月回国,约有五、六十件作品留在了日本;1936年在江西南昌举办画展;1942年在重庆夫子池励志社大厦举办了著名的壬午重庆画展;以后又分别在重庆、成都、昆明、南昌、上海等地举办画展。据统计,1949年以前傅抱石举办的大小画展不下10次,问世作品千件以上。作品大部分被当时的各国外交使节、外国友人、国内收藏家和当时政界、文化界要人收藏。
1949年以后,傅抱石创作力不减,当时出版的《写生画集》就有不下五种之多。1961年他还在南京等地举办傅抱石东北写生画展。在其最后的16年艺术创作活动中,问世作品也达千件以上。
莫轻信印章和款识
在过去的书画鉴定中,印章和款识似乎是较有力的旁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这些已经成为过去。专家提醒收藏爱好者,在对傅抱石画作进行鉴定时,切不可轻信印章和款识。
徐善介绍,两年前,有一个地方举办的“傅抱石金刚坡时期作品特展”宣称一下子要展出65件作品。后来经专家鉴定,展出的作品竟然都是膺品,但如果仅凭印章和款识辨别,这些作品都能蒙混过关。
专家说,目前照相制版的印章以手工加盖后已无法鉴定真伪。经常用印章的书画家都有体会:一方印章,即便是真品,因用印时的手法、环境、衬垫、时间不同都可能印出不尽相同的印迹,所以即便在照相制版技术应用前,印章对鉴别作品来说也只能是个参考。
款识也没有很大的佐证力量。特别对穷款(很少的落款)或题识不多的款书,收藏者在鉴定时要十分小心才行,如傅抱石四十年代前后喜用的篆书款就被很多造假者模仿。
“傅画”用纸独特
与印章和款识相比,作画用纸对鉴定傅抱石的作品真假有更大的意义。
徐善介绍,傅抱石比较喜欢用墨色反映好且厚实的纸,皮纸就符合这个标准。
据考证,傅抱石用的皮纸,抗战前后多是贵州、四川产的“土纸”。
傅抱石喜欢用较厚实的纸张,因为较厚实的纸张才“吃得消”他独特的用笔方式:下笔重,速度快,猛刷猛扫,反复加工等。傅抱石用的部分纸张厚度如同托裱的镜片。
皮纸较厚,可以比较容易揭开,一分为二,乃至一分为三。但这类纸张尺幅都不很大,且没有一定的尺寸规范,显然都产自民间作坊。傅抱石曾利用皮纸的这一特性,画完之后将作品一揭为二,这样,上面的一层原作便产生了一种特别明快、水淋的感觉。有时傅抱石会把第二层也加工成画。我们有时在某些画册上看到两张几乎一模一样的傅抱石作品,只是墨色感觉相异,就属这种情况。
徐善最后强调: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这种“揭纸”情况之外,傅抱石画中造型和笔墨几乎完全一样的人物是不存在的,山、水、树、石部分的“克隆”则更不可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北京保利2022春拍丨《碧海群帆》领衔 六件佳2022-07-13
- 中国嘉德2022春拍 | 人人送酒不须沽——傅抱2022-05-26
- 【书画贺年】马章乘:恭祝全国人民新年快乐2022-01-25
- 雅昌快讯 | 西泠2021秋拍:傅抱石《听阮图》2022-01-22
- 虎年看虎!这些栩栩如生的“老虎”,这两个2022-01-15
- 重叠的镜像IX2022-01-05
- 2022年第23届北京艺术博览会:丁孟芳油画艺2021-05-13
-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重大文艺创作项目“上海2021-12-09
- 舒建新笔下的武定水城河风光2022-01-19
- 艺术鲜生活 青年艺术展2022-01-19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