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书画合璧 友情绵长
——唐寅、文徵明与《悟阳子养性图》
作者:赵晓华 2004-11-11 14:14:17来源:未知
A-
A+
[谋写一枝新竹卖,市中笋价溅如泥。]
唐寅是明代中期杰出的艺术家,以诗、书、画诸方面的辉煌成就而蜚声艺坛,至今人们仍为能获得一幅唐寅作品而欣喜若狂。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又字子畏,出生于公元1470年,这一年的干支为庚寅。寅属虎,“因字伯虎”,又“因虎而复字子畏,几于戏矣”。唐寅的远祖是前凉的陵江将军唐辉,明朝“土木之难”后,唐氏部分后裔南迁,分别定居在南京和嘉兴之间。唐寅的父亲唐广德乃坐贾吴郡吴趋坊以开设酒馆为生,唐寅便出生在吴郡的吴趋里住宅。
少时的唐寅聪敏过人,玩耍则肆无忌惮。他17岁开始作画,29岁中应天府乡试第一名,留印曰“南京解元”、“江南第一才子”。翌年进京会试,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被罢黜,这对唐寅来说如遭一场灭顶之灾,此后饱尝世态炎凉,“生活益发狂逸,终日诗酒,或漫游名山大川,致力于绘画”。嘉靖二年(1523),唐寅54岁,便匆匆告别了人间。
英年早逝的唐寅并无“三笑”、“九美”之类的风流艳事,他一生确是三次娶妻,但两次以悲、愤结局:发妻与子在唐寅25岁那年相继去世;续娶一妻因唐寅科场舞弊案仕途无望而时时恶语相加,唐寅只好与这位只能同甘而不能共苦的妻子分道扬镳;再娶的沈九娘十分贤惠,但晚年的唐寅因体弱多病不能经常作画,常常靠熬粥度日,有一年拿到市内的画一幅也没卖掉,这令唐寅黯然神伤,自作诗云:“谋写一枝新竹卖,市中笋价溅如泥。”
唐寅一生虽在困厄中挣扎,但由于禀赋与善择师承,仍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为人们所珍藏。唐寅绘画,远学李唐,近师周臣,兼学两宋以来诸家之长,加上自己的超人才情,独树一帜,成为“才雄气逸,花吐云飞,先辈名硕,折节相下”的名家。《悟阳子养性图》便是表现唐寅师承关系比较强烈的一幅画作。
《悟阳子养性图》纵28.8厘米,横103.5厘米,纸本,水墨画茅屋内一老者端坐蒲团之上,遥望长空,神态自若。画中树石、溪流、小桥、人物等多置于左,笔墨较多,主人公在层层景物包围之中,似嫌迫塞,但作者将室内画成壁无一物,地上仅置一张小桌,使主人公周围留出一片余空;将树石等画于屋旁两侧,画面角度略低,使观者似站高处对室内情形一览无遗。尤其是画中主人公读书之余向室外遥望,头微仰,一副若有所思之态,人物虽小却极具神气,这种别出心裁的构图将主人公活脱脱从繁杂的画面中凸现出来。画右是开阔的河水向屋后缓缓流去,水面如镜,给人以疏朗、宽敞之感;远处淡淡数笔渲染,现出层层云气接连天际,笔简而意远。整个画面疏密有致,层次分明,意境幽邃,使观览者有恨不跃入其内与画中主人公共享其乐之感。树石、清溪、云气等画法学自南宋李唐一路,而着意刻画近景,对远景则用笔寥寥,这种繁中有简、近精远率的特点,正是唐寅中年时期笔墨风格。卷尾作者行书款题:“苏台唐寅”,下钤“唐伯虎”朱文方印,卷首下角钤“南京解元”朱文长方印。
卷后文徵明行书“悟阳子诗叙”,书与画相互辉映,成合璧之作。文徵明,与唐寅同庚、同乡,曾授翰林待诏,人称“文待诏”,为诗、文、书、画四绝之全才。文、唐少年时,文父十分喜爱聪慧、活泼的唐寅,深为文徵明的憨讷、言寡而担忧。两人性格虽不同,却始终是谈诗论画、相互筹唱的文友,此卷是两人为共同的朋友而精心构制,亦是两人友情之见证。文氏长叙共570字,挺健端秀,体势流利苍劲。叙中引证道家哲理,论述当时官场得失,层层阐述“无为”致道之理,赞许“悟阳子”解官以“自厚”,“而无以外为”的“息气养心”之超然思想,风格清新,意趣无穷,款署:“正德九年岁在甲戌九月既望”,这一年,唐寅、文徵明45岁。从文徵明诗叙中“一时知公者咸为咏歌其事”,知悟阳子在当时、当地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人,了解他并与其性情相契的一批文人朋友纷纷赋诗赞颂,唐寅此卷亦为“咏歌其事”而作。文徵明此篇既称“悟阳子诗叙”,可证当时一定有很多人为“悟阳子”题诗,由文徵明撰成“诗叙”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一类。目前,这一批诗作尚未查见,但关于“悟阳子”其人,据文徵明此篇长叙考证得知其为顾姓,家住崇明,常年在外为官,因“耿直杵权贵蚤致仕”,后返归故里,息气养心,解悟超脱,如游于真静圆融之境,于是自号“悟阳子”。据相关文献载,“悟阳子”归乡后“杜门扫轨”,“事兄如父”,而更为重要的是“正德初,邑大水,捐资赈饥,民颂其德,卒,祀乡贤祠”。唐寅、文徵明两人与悟阳子应是交情甚笃的朋友,于是才有了唐寅的佳构、文徵明的美文,更由于此卷,才引起了后人对“悟阳子”的再研究。
此卷明时曾由李日华、李肇亨父子珍藏,并著录于李日华《味水轩日记》中:“唐伯虎‘悟阳子静室图’,文徵明作记。”《味水轩日记》起万历己巳(1609)三月,终丙辰(1616)十二月,此时距正德九年唐寅、文徵明联袂为悟阳子作画、题记仅百年,后经清初著名鉴藏家梁清标庋藏,旋入清内府。《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中有《唐寅文徵明书画合璧》一卷,联系到《唐寅悟阳子养性图》清宫著录时原称《唐寅文徵明书画合璧》,为辽宁省博物馆于1963年从民间购得,后改称《唐寅悟阳子养性图》,断定此卷即《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中“被溥仪巧立名目私自移出宋元明版书籍二百余种,唐宋元明清书画一千余件”之第一百一十七号《唐寅文徵明书画合璧》。
唐寅是明代中期杰出的艺术家,以诗、书、画诸方面的辉煌成就而蜚声艺坛,至今人们仍为能获得一幅唐寅作品而欣喜若狂。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又字子畏,出生于公元1470年,这一年的干支为庚寅。寅属虎,“因字伯虎”,又“因虎而复字子畏,几于戏矣”。唐寅的远祖是前凉的陵江将军唐辉,明朝“土木之难”后,唐氏部分后裔南迁,分别定居在南京和嘉兴之间。唐寅的父亲唐广德乃坐贾吴郡吴趋坊以开设酒馆为生,唐寅便出生在吴郡的吴趋里住宅。
少时的唐寅聪敏过人,玩耍则肆无忌惮。他17岁开始作画,29岁中应天府乡试第一名,留印曰“南京解元”、“江南第一才子”。翌年进京会试,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被罢黜,这对唐寅来说如遭一场灭顶之灾,此后饱尝世态炎凉,“生活益发狂逸,终日诗酒,或漫游名山大川,致力于绘画”。嘉靖二年(1523),唐寅54岁,便匆匆告别了人间。
英年早逝的唐寅并无“三笑”、“九美”之类的风流艳事,他一生确是三次娶妻,但两次以悲、愤结局:发妻与子在唐寅25岁那年相继去世;续娶一妻因唐寅科场舞弊案仕途无望而时时恶语相加,唐寅只好与这位只能同甘而不能共苦的妻子分道扬镳;再娶的沈九娘十分贤惠,但晚年的唐寅因体弱多病不能经常作画,常常靠熬粥度日,有一年拿到市内的画一幅也没卖掉,这令唐寅黯然神伤,自作诗云:“谋写一枝新竹卖,市中笋价溅如泥。”
唐寅一生虽在困厄中挣扎,但由于禀赋与善择师承,仍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为人们所珍藏。唐寅绘画,远学李唐,近师周臣,兼学两宋以来诸家之长,加上自己的超人才情,独树一帜,成为“才雄气逸,花吐云飞,先辈名硕,折节相下”的名家。《悟阳子养性图》便是表现唐寅师承关系比较强烈的一幅画作。
《悟阳子养性图》纵28.8厘米,横103.5厘米,纸本,水墨画茅屋内一老者端坐蒲团之上,遥望长空,神态自若。画中树石、溪流、小桥、人物等多置于左,笔墨较多,主人公在层层景物包围之中,似嫌迫塞,但作者将室内画成壁无一物,地上仅置一张小桌,使主人公周围留出一片余空;将树石等画于屋旁两侧,画面角度略低,使观者似站高处对室内情形一览无遗。尤其是画中主人公读书之余向室外遥望,头微仰,一副若有所思之态,人物虽小却极具神气,这种别出心裁的构图将主人公活脱脱从繁杂的画面中凸现出来。画右是开阔的河水向屋后缓缓流去,水面如镜,给人以疏朗、宽敞之感;远处淡淡数笔渲染,现出层层云气接连天际,笔简而意远。整个画面疏密有致,层次分明,意境幽邃,使观览者有恨不跃入其内与画中主人公共享其乐之感。树石、清溪、云气等画法学自南宋李唐一路,而着意刻画近景,对远景则用笔寥寥,这种繁中有简、近精远率的特点,正是唐寅中年时期笔墨风格。卷尾作者行书款题:“苏台唐寅”,下钤“唐伯虎”朱文方印,卷首下角钤“南京解元”朱文长方印。
卷后文徵明行书“悟阳子诗叙”,书与画相互辉映,成合璧之作。文徵明,与唐寅同庚、同乡,曾授翰林待诏,人称“文待诏”,为诗、文、书、画四绝之全才。文、唐少年时,文父十分喜爱聪慧、活泼的唐寅,深为文徵明的憨讷、言寡而担忧。两人性格虽不同,却始终是谈诗论画、相互筹唱的文友,此卷是两人为共同的朋友而精心构制,亦是两人友情之见证。文氏长叙共570字,挺健端秀,体势流利苍劲。叙中引证道家哲理,论述当时官场得失,层层阐述“无为”致道之理,赞许“悟阳子”解官以“自厚”,“而无以外为”的“息气养心”之超然思想,风格清新,意趣无穷,款署:“正德九年岁在甲戌九月既望”,这一年,唐寅、文徵明45岁。从文徵明诗叙中“一时知公者咸为咏歌其事”,知悟阳子在当时、当地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人,了解他并与其性情相契的一批文人朋友纷纷赋诗赞颂,唐寅此卷亦为“咏歌其事”而作。文徵明此篇既称“悟阳子诗叙”,可证当时一定有很多人为“悟阳子”题诗,由文徵明撰成“诗叙”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一类。目前,这一批诗作尚未查见,但关于“悟阳子”其人,据文徵明此篇长叙考证得知其为顾姓,家住崇明,常年在外为官,因“耿直杵权贵蚤致仕”,后返归故里,息气养心,解悟超脱,如游于真静圆融之境,于是自号“悟阳子”。据相关文献载,“悟阳子”归乡后“杜门扫轨”,“事兄如父”,而更为重要的是“正德初,邑大水,捐资赈饥,民颂其德,卒,祀乡贤祠”。唐寅、文徵明两人与悟阳子应是交情甚笃的朋友,于是才有了唐寅的佳构、文徵明的美文,更由于此卷,才引起了后人对“悟阳子”的再研究。
此卷明时曾由李日华、李肇亨父子珍藏,并著录于李日华《味水轩日记》中:“唐伯虎‘悟阳子静室图’,文徵明作记。”《味水轩日记》起万历己巳(1609)三月,终丙辰(1616)十二月,此时距正德九年唐寅、文徵明联袂为悟阳子作画、题记仅百年,后经清初著名鉴藏家梁清标庋藏,旋入清内府。《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中有《唐寅文徵明书画合璧》一卷,联系到《唐寅悟阳子养性图》清宫著录时原称《唐寅文徵明书画合璧》,为辽宁省博物馆于1963年从民间购得,后改称《唐寅悟阳子养性图》,断定此卷即《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中“被溥仪巧立名目私自移出宋元明版书籍二百余种,唐宋元明清书画一千余件”之第一百一十七号《唐寅文徵明书画合璧》。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雅昌专栏|杨福音:雨余花(一)2022-07-18
- 艺海泛舟 志抵新岸——刘新安国画作品展在合2022-07-17
- “文脉传承——吴欢书画精品展”在公麟美术2022-07-17
- “逍遥游—汤达水墨鱼展”在南京开展2022-07-03
- 八益文化艺术空间新展 | 物我相融 超诣之境2022-06-27
- “物我相融 超诣之境——陈子庄书画作品展”2022-06-26
- “物我相融 超诣之境——陈子庄书画作品展”2022-06-24
- 日本每日拍卖行∣第714回 日本书画・当代美2022-06-24
- 保利香港十周年拍卖 | 古代书画精品 一览云2022-06-14
- 西泠印社即将举办“好古乐道——文蔚书画作2022-06-10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