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老蔓缠松饱霜雪 大舸破浪驰风樯

—陆游和他的《自书诗卷》

作者:刘石 2004-11-11 14:12:50来源:中华遗产第10期
A- A+
  书法是陆游诗歌之外的另一个艺术世界。陆游一生钟爱书法,毫不停挥,直到去世的前一年,还在“数行晋帖闲临”。他在书法诸体中尤喜行、草,传世作品亦以二体为最多和最出色。他书法创作的动机,是“醉帖淋漓寄豪举”,“平生江湖心,聊寄笔砚中”,这与他诗歌创作的寄情抒怀并无二致。

  六十年间万首诗

  1125年初冬,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者、文学家、书法家陆游降生在淮河河道的一艘小船上。据说母亲临产前一夜梦见了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秦观字少游,所以父亲替他起名为游,字务观,后来他又自号放翁。不过,陆游与秦观的文风后来可不相同。秦观的词被称作婉约词,诗被称作女郎诗,陆游却成为天纵多能的豪放诗人,激昂慷慨的爱国志士。这一半缘于天性,一半是时势使然。

  靖康元年(1126),建国不过10年的金朝军队攻陷北宋首都开封,父亲带着一岁多的陆游和全家仓皇南奔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数年之间,又辗转他处以避寇乱。“我生学步逢丧乱”(《三山杜门作歌》),“儿时万死避胡兵”(《戏遣老怀》其三),这段少年经历对陆游一生的影响至为重要,不仅终生不渝的“扫胡尘”、“清旧京”的抱负植根于这个时期,其刚毅豪纵性格的养成与这段经历也未尝没有关系。陆游早年曾读兵书,练剑术,48岁时亲自在抗金前线南郑(今陕西汉中)一带身着戎装、拥马横戈,这种经历亦为古代文人所不多有。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陆游作有许多抒发雪耻救国的决心和壮志难酬的愤懑的诗篇,大声蟆、勃郁沉雄,最为激荡人心。但他的诗集中远不限于这类作品。“六十年间万首诗”(《小饮梅花下作》),在陆游的眼里“处处有诗材”(《舟中作》),“一草一木,一鱼一鸟,无不裁剪入诗”(清赵翼语,见《瓯北诗话》卷六),因而其诗作的内容和艺术风格均极丰富多彩。宁宗嘉泰三年(1203)秋冬之季,他在家乡山阴写下不少反映村居生活的诗歌,其中八篇,分别题为《记东村父老言》、《访隐者不遇》、《游近村》、《癸亥初冬作》、《美睡》、《渡头》、《杂书》(二首)。这时的陆游已是79岁的耄耋之人,虽然壮怀犹在,素志不渝,但远离朝政,年光过尽,内心的情感渐臻平淡,作品的内容也更加生活化和多样化。

  诗中感叹“开岁忽八十,古来应更稀。我存人尽死,今是昨皆非”,对“走遍世间无着处,闭门锄菜伴园丁”的生活隐然不满,但“老来胸次扫峥嵘”,虽然“布衾如铁冷”,也可“鼻息自雷鸣”,甘愿或不甘愿地过着放生和施药之类寻常人的生活。他“身杂老农间”,与乡亲交往日频,感情愈浓,欣然给他们讲授《孝经》;他独自携杖往寻镜湖稽山的隐士,期望能与其“小住共一樽”;他身体依然强健,出游附近村庄,“度堑穿林脚愈轻,凭高望远眼犹明”;他描绘渡口的美好景色:“苍桧丹枫古渡头,小桥横处系孤舟。范宽只恐今犹在,写出山阴一片秋。”将家乡的风景指名道姓地比成某一名画家的画作,比常言泛谓的“江山如画”更饶趣味。

  宋人罗大经称陆游诗作“晚年和平粹美,有中原承平时气象”(《鹤林玉露》卷四),明末清初孙承泽称这八首“诗句冲淡,全无烟火色相”(《庚子销夏记》卷一),尚只看到了一面,而忽略了其中的芒角。清人梁清远所谓“村居景况,一一写尽”、“但时有抑郁不平之气”(《藤亭漫抄》,《雕丘杂录》卷二),才是对此类作品更准确的把握。

  酒为旗鼓笔刀槊

  书法是陆游诗歌之外的另一个艺术世界。陆游一生钟爱书法,毫不停挥,直到去世的前一年,还在“数行晋帖闲临”(《感事六言》其六)。他在书法诸体中尤喜行、草,传世作品亦以二体为最多和最出色。他书法创作的动机,是“醉帖淋漓寄豪举”(《醉中作行草数纸》),“平生江湖心,聊寄笔砚中”(《暇日弄笔戏书》其二),这与他诗歌创作的寄情抒怀并无二致。他的诗集中有十几首咏及醉后作草的诗歌。他交代自己书法创作的取径是:“草书学张颠(唐人张旭),行书学杨风(五代人杨凝式)。”(《暇日弄笔戏书》其二)但观其存世墨迹可知,他于羲、献父子、怀素、苏、黄等前贤书法,无不博观约取,而又出以己意,成就一家书风。

  嘉泰四年(1204)正月间,陆游用友人所赠猩猩毛笔,乘兴挥毫,将前述八篇诗作一气写出,付与五七郎,这就是书法史上的煊赫名迹《自书诗卷》。

  《自书诗卷》纸本长卷,行草书,连款识共95行,460余字。卷上藏印累累,卷后有元、明人跋尾五段,从中大略可知其流传过程。此卷曾为明末清初鉴藏名家孙承泽所有,并著录于所著《庚子销夏记》卷一。后归入清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卷29。上世纪20年代随溥仪出宫。几经辗转,今为辽宁省博物馆所收藏。

  陆游内有浩然之气,外具强健的体魄。81岁时作诗道:“已迫九龄身愈健,熟观万卷眼犹明。”(《戏遣老怀》其三)82岁诗道:“老子山行肯遽回,直穿荦确上崔嵬。
  未夸脚力如平昔,且喜眉头得暂开。”(《自九里平水至云门陶山历龙瑞禹祠而归凡四日》其四)最终以86岁的高龄弃世,独享高寿。因此此卷虽为其年届80时所书,却能够精气沛然,贯注首尾,略无衰飒之象,用前人的评语来说,就是“时年八十矣,书法劲逸,老年不衰如此”(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卷一)。

  此卷书写的内容虽然不属“豪举”一类,从艺术风格看却大笔濡染,“醉帖淋漓”,与“豪举”的精神实质息息相通。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诗曰:“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从作书到用兵,以笔阵为兵阵,他完全将书法当成抒发恢复中原、建功立业“豪举”的另一载体。这卷《自书诗卷》,正可看作其“酒为旗鼓笔刀槊”的一个范本。全篇点画遒劲,结体欹侧,章法腾挪,笔势飞扬,确像陆游对自己草书的形容,“老蔓缠松饱霜雪”(《学书》),“大舸破浪驰风樯”(《醉后草书歌诗戏作》)。静观墨迹,作者“今朝醉眼烂岩电,提笔四顾天地窄。忽然挥扫不自知,风云入怀天借力”(《草书歌》)的风采宛在目前,其干霄之志,盘郁之气,跃然纸上。清人姚范曾评陆诗云:“兴会飚举,词气踔厉,使人读之,发扬矜奋,起痿兴痹矣。”(《援鹑堂笔记》卷40)今观此卷,亦正使人产生相同之感。

  愿使开卷发端绪

  书法这一中国独有的艺术门类,由于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天然结合,理所当然地成为参与人数最多的一门艺术。只是因为保存条件和传播方式的局限,古代作品留传至今的不过九牛一毛。即便如此,由于欣赏视野和研究格局的狭隘,还有大量书家和他们的作品未能为人熟知。陆游的这卷《自书诗卷》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有影印本问世,但他的书法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至有“放翁书法,实非至工”之论(钱钟书语,见《谈艺录》第35节)。清乾嘉间赵翼、清末民初叶昌炽等人都说陆游的书名是为诗名所掩(分见《瓯北诗话》卷六、《语石》卷七)。陆游的诗名固然太盛,但其书名之不彰,又怎么能够尽诿过于其诗名呢?相信《自书诗卷》能够进一步提高人们对陆游书法成就的认识。
推荐关键字:自书诗卷 陆游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