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失窃疑有私人指使
2004-11-09 10:43:29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A-
A+
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失窃,疑有私人收藏家指使。观察家认为,不能说中国文物失窃就是国际市场上的中国文物收藏热的必然结果,两案背后是否有私人收藏家指使也要等到警方找到证据再说。但接连窃案的发生说明保安工作的确存在严重疏失。
到11月2日为止,中国文物被盗事件已经发生5天了,大英博物馆的东方展厅仍然大门紧闭、游客止步,记者亦不得其门而入。英博的新闻发言人说,何时开放,取决于警方何时结束勘察,认为毋需继续保存现场之后。
失窃发生在展厅开放期间
10月29日,英博于晚上八点半正常闭馆,次日上午10点,却发现东方文物展厅内有15件中国文物已不翼而飞。
理论上说,从29日上午10点至30日上午10点都可能是作案时间。但英博新闻发言人汉娜·博尔顿介绍说,警方相信窃贼是趁29日傍晚、英博闭馆之前下手的。她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这15件文物都被放置在东方展厅的同一个齐腰高的玻璃展柜里。窃贼使用工具强行打开展柜,但没有弄坏弄碎一片玻璃,也没有触动展厅里的警报系统(这个展柜本身没有安装单独的报警装置),警方也没有发现有人在闭馆后强行进入展厅的迹象。一位警方发言人也说:“我们相信失窃事件发生在展厅向公众开放期间。”
警方还说,小偷得手后,很可能便从容地混入参观的人群中离去。虽然英博的后门离东方展厅最近,但小偷也可能是从人流更多的正门大摇大摆离去的。到目前为止,作案者究竟是一个人还是几个人,逃逸的路线等等,警方仍在调查之中。
大英博物馆的东方展厅是全馆最长的展厅,印度文物和中国文物各占一半。虽然展厅里有保安值勤,但由于展厅长达110米,存在不少安全盲点。记者再三询问,但馆方仍拒绝透露平日所采取的主要安保措施有哪些,只表示这一事件发生后,馆方已在讨论如何进一步加强对文物的安全保护措施。
失窃文物可装入衣兜带走
英博拒绝透露这15件失窃文物的经济价值。英博发言人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尽管大英博物馆从不对所收藏文物估价,但这些显然都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大英博物馆对这一事件感到十分不安。”
馆方介绍说,失窃的15件文物都诞生于公元700年至公元1400年之间,都是体积很小,可轻易装入衣兜带走的文物。其中有一面精美的唐代铜镜,铜镜上的叶形图案非常繁富细腻。另外还有玉簪、耳环、一个小狮子雕塑、一对铜制腰带饰物、一对金线缠绕的臂饰、一个一指长的卫兵模样的偶人等等。
这并非是英博首次遇贼。仅上世纪90年代以来,英博基本上每隔几年就会发生一次文物失窃事件。
英警方疑为连环窃案
巧合常让人疑心是故意制造的。就在英博遇窃4个星期之前,10月4日下午,也位于伦敦市中心的英国维多利娅和阿尔贝特博物馆--世界上最大的美术和实用艺术设计博物馆,也不幸遭到毛贼“惠顾”。这次据信是几个毛贼联手行动,他们使用工具在该馆一个中国展品柜上凿开一个小窗口,从柜里拿走了总价值约达6万英镑(约合10.8万美元)的9件中国玉器。其中有三个小玉杯,两个微型动物玉像,一个玉碗,两个小巧的装饰用玉板和一个祭祀用小玉罐。除祭祀用小玉罐诞生于公元前一千年、价值最高外(仅这个小玉罐的市场价值估计就达两万英镑),其余都诞生于15至19世纪之间。维多利娅和阿尔贝特博物馆为此专门发表声明向国际文物界求助。该馆馆长马克·琼斯在声明中说:“这看来是一起经过严密策划的窃案,盗贼可能打算迅速把赃物脱手。”琼斯同时呼吁文物收藏者若碰上有人兜售可疑文物立即向警方报告。
警方拒绝透露两起窃案作案手段是否有相似之处。但从事件本身看,确实容易令人产生连环窃案的猜想。首先,两案都瞄准中国文物,且是十分珍贵但又易于携带的小件文物;其次,窃贼都在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时间而非深更半夜作案。
中国文物收藏趋热
英国报纸联合社还报道说,警方怀疑两起窃案背后可能有私人收藏家指使,并正在就此展开调查。
近几年,中国文物在国际市场可谓“大行利市”,出现一股收藏热。这有两个因素,一是国际收藏家越来越重视收藏中国文物;二是中国大陆、香港也出现一批出手阔绰、热心搜罗海外中国文物的“买家”,令中国文物价格也相应水涨船高。一般而言,西方收藏家更倾心于唐三彩马、宋窑瓷器和上古青铜器,而华裔收藏家则偏好明清瓷器、玉和书法。伦敦本来就是亚洲艺术品和古董的国际交易中心,去年第六届伦敦亚洲艺术节上,就有1000多件亚洲文物待价而沽,其中中国文物是最大亮点。当时索思比拍卖的一件官窑花形笔洗,仅估价就达50万英镑。伦敦著名古董商罗格·凯文则认为:“时至今日,中国艺术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受重视。”
事有凑巧,11月4日至12日,第七届伦敦亚洲艺术节又将拉开帷幕,仅从各大古董行和博物馆为此举办的中国文物展数量,即可感受到国际市场上中国文物的热度。各古董行的展览主题也各出机杼,争奇斗胜,看得出来下了很大功夫,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文物市场的繁荣与竞争的激烈。
到11月2日为止,中国文物被盗事件已经发生5天了,大英博物馆的东方展厅仍然大门紧闭、游客止步,记者亦不得其门而入。英博的新闻发言人说,何时开放,取决于警方何时结束勘察,认为毋需继续保存现场之后。
失窃发生在展厅开放期间
10月29日,英博于晚上八点半正常闭馆,次日上午10点,却发现东方文物展厅内有15件中国文物已不翼而飞。
理论上说,从29日上午10点至30日上午10点都可能是作案时间。但英博新闻发言人汉娜·博尔顿介绍说,警方相信窃贼是趁29日傍晚、英博闭馆之前下手的。她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这15件文物都被放置在东方展厅的同一个齐腰高的玻璃展柜里。窃贼使用工具强行打开展柜,但没有弄坏弄碎一片玻璃,也没有触动展厅里的警报系统(这个展柜本身没有安装单独的报警装置),警方也没有发现有人在闭馆后强行进入展厅的迹象。一位警方发言人也说:“我们相信失窃事件发生在展厅向公众开放期间。”
警方还说,小偷得手后,很可能便从容地混入参观的人群中离去。虽然英博的后门离东方展厅最近,但小偷也可能是从人流更多的正门大摇大摆离去的。到目前为止,作案者究竟是一个人还是几个人,逃逸的路线等等,警方仍在调查之中。
大英博物馆的东方展厅是全馆最长的展厅,印度文物和中国文物各占一半。虽然展厅里有保安值勤,但由于展厅长达110米,存在不少安全盲点。记者再三询问,但馆方仍拒绝透露平日所采取的主要安保措施有哪些,只表示这一事件发生后,馆方已在讨论如何进一步加强对文物的安全保护措施。
失窃文物可装入衣兜带走
英博拒绝透露这15件失窃文物的经济价值。英博发言人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尽管大英博物馆从不对所收藏文物估价,但这些显然都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大英博物馆对这一事件感到十分不安。”
馆方介绍说,失窃的15件文物都诞生于公元700年至公元1400年之间,都是体积很小,可轻易装入衣兜带走的文物。其中有一面精美的唐代铜镜,铜镜上的叶形图案非常繁富细腻。另外还有玉簪、耳环、一个小狮子雕塑、一对铜制腰带饰物、一对金线缠绕的臂饰、一个一指长的卫兵模样的偶人等等。
这并非是英博首次遇贼。仅上世纪90年代以来,英博基本上每隔几年就会发生一次文物失窃事件。
英警方疑为连环窃案
巧合常让人疑心是故意制造的。就在英博遇窃4个星期之前,10月4日下午,也位于伦敦市中心的英国维多利娅和阿尔贝特博物馆--世界上最大的美术和实用艺术设计博物馆,也不幸遭到毛贼“惠顾”。这次据信是几个毛贼联手行动,他们使用工具在该馆一个中国展品柜上凿开一个小窗口,从柜里拿走了总价值约达6万英镑(约合10.8万美元)的9件中国玉器。其中有三个小玉杯,两个微型动物玉像,一个玉碗,两个小巧的装饰用玉板和一个祭祀用小玉罐。除祭祀用小玉罐诞生于公元前一千年、价值最高外(仅这个小玉罐的市场价值估计就达两万英镑),其余都诞生于15至19世纪之间。维多利娅和阿尔贝特博物馆为此专门发表声明向国际文物界求助。该馆馆长马克·琼斯在声明中说:“这看来是一起经过严密策划的窃案,盗贼可能打算迅速把赃物脱手。”琼斯同时呼吁文物收藏者若碰上有人兜售可疑文物立即向警方报告。
警方拒绝透露两起窃案作案手段是否有相似之处。但从事件本身看,确实容易令人产生连环窃案的猜想。首先,两案都瞄准中国文物,且是十分珍贵但又易于携带的小件文物;其次,窃贼都在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时间而非深更半夜作案。
中国文物收藏趋热
英国报纸联合社还报道说,警方怀疑两起窃案背后可能有私人收藏家指使,并正在就此展开调查。
近几年,中国文物在国际市场可谓“大行利市”,出现一股收藏热。这有两个因素,一是国际收藏家越来越重视收藏中国文物;二是中国大陆、香港也出现一批出手阔绰、热心搜罗海外中国文物的“买家”,令中国文物价格也相应水涨船高。一般而言,西方收藏家更倾心于唐三彩马、宋窑瓷器和上古青铜器,而华裔收藏家则偏好明清瓷器、玉和书法。伦敦本来就是亚洲艺术品和古董的国际交易中心,去年第六届伦敦亚洲艺术节上,就有1000多件亚洲文物待价而沽,其中中国文物是最大亮点。当时索思比拍卖的一件官窑花形笔洗,仅估价就达50万英镑。伦敦著名古董商罗格·凯文则认为:“时至今日,中国艺术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受重视。”
事有凑巧,11月4日至12日,第七届伦敦亚洲艺术节又将拉开帷幕,仅从各大古董行和博物馆为此举办的中国文物展数量,即可感受到国际市场上中国文物的热度。各古董行的展览主题也各出机杼,争奇斗胜,看得出来下了很大功夫,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文物市场的繁荣与竞争的激烈。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全球好展 | 来自全世界的女神在大英博物馆集2022-05-18
- 艺术播报 | 台湾古董教父徐政夫逝世、三星堆2022-04-04
- 全球好展 | 大英博物馆特展:观看巨石阵的新2022-02-22
- Peru : a journey in time2021-11-06
- 艺术播报 | 11月上海将迎七大艺博会、AAC2021-10-24
- 雅昌专稿|苏州博物馆西馆曝光!两馆:一传2021-09-25
- 重磅!苏州博物馆西馆即将开放:5大开馆展 2021-09-21
- 全球好展 | 神隐70年 大英博物馆将重现葛饰2021-08-25
- 艺术播报 | 故宫陶瓷馆打卡热、艺术北京首日2021-05-02
- 【雅昌快讯】9月6日晚八点首开场!五大洲162020-09-04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