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传”字古书画“奇”货可居

作者:杨羽 2004-11-05 09:16:12来源:《中国商报》
A- A+
  在近日落槌的中贸圣佳的一场拍卖会上,73幅“传”字作品无疑成为了全场拍卖会上颇引人注目的拍品。虽然这些作品均为明清时期的仿作,但由于很多作品仿制水平极高,所以也受到了藏家的追捧.其中黄慎(传)《人物》四屏,估价3.6万至4.6万元,成交价为37.4万元,成为了73幅“传”字作品中的最高价。位列次席的是文伯仁(传)《杜牧诗意山水》立轴,估价1.5万至2.5万元,成交价为22万元。
  
  “‘传’字书画并不一定都是假画”,佳士得拍卖行中国古代书画专家孙立民先生认为,“中国古代书画不同于其他书画品种,历史久远造成鉴别困难,特别是一些明代以前的著名画家作品常常引起很大的争议,因此使用‘传’字也显示出有关专家的谨慎。”

  翻开书画拍卖的记录,我们发现“传”字书画的价格并不低,其中中贸圣佳在2002年拍卖的李公麟(传)《西园雅集》手卷(图1),估价为260万至400万元,成交价为506万元;佳士得在2004年拍卖的永王容(传)《松罔晚眺》(图2),估价为25万至30万元,成交价为107.175万港元。在日前举行的香港佳士得秋季艺术品拍卖中,也有多幅这样的作品,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宋徽宗赵佶(传)《明皇训子图》卷,拍前估价高达200万至300万港元。
  
  在今年上半年的拍卖会上,一大批古代书画作品创造了画家本人作品的最高价。值得注意的是,综观这些作品,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它们都曾著录于《石渠宝笈》、《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等书籍。难道只有寻着著录来投资中国古代书画吗?
  专家认为,《石渠宝笈》著录的作品,并不一定是画家最好的画作,同时在《石渠宝笈》中,也存在代笔以及仿制的情况。因此《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并非都是真迹。当时一些画家可能迫于皇帝的威严,而画自己所不擅长的题材,因此有些非《石渠宝笈》著录的作品,反而更能拍出高价。至于目前国内的一些权威著录书籍,其对于流失在海外的古代书画缺乏研究,因此在判断一些海外回流的作品时,也会出现偏差。
  
  中国古代书画不同于其他书画品种,它不是每天都可以翻看的,因此投资中国古代书画,首先关注的并不是这幅作品是谁所画,而是这幅作品的绘画水平。在今年中国嘉德的一场小拍中,郎世宁(款)《骑猎图》估价2万至4万元,成交价达到了73.7万元。我们姑且不论画作的真伪,光画工在同类书画作品中已属精湛,该画能以高价成交也显示出目前的藏家日趋成熟。因此在拍卖会上,一些古代书画即使标明了“传”或者“款”,但依然受到追捧,这已经成为了目前中国古代书画投资中的一大特点。




推荐关键字:“传”字 古书画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