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美术评论家在南京召开研讨会

2004-11-03 16:25:57来源:《新华日报》
A- A+
  昨天,首届傅抱石奖·南京水墨画传媒三年展召开高层论坛,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台湾等数十位国内知名美术评论家就多元时代中国画如何发展、多元与主流、多元与民族性等艺术界敏感热门话题进行研讨。

  多元时代应有多元标准

  “多元时代就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和眼光去衡量中国水墨画。”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刘骁纯、水天中、四川大学的林木、江苏省国画院的赵绪成等都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他们说,过去中国画讲究笔墨至上,但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审美观都共存于一个空间,不能再简单地用一元标准约束中国画的发展。否则的话,无异于一种文化暴力,排除了中国画自由发展的活力,中国画的生存能力将越来越弱,对现实生活的表现将显得力不从心,更不要谈走向世界了。

  绘画不能被消费潮流牵着鼻子走

  上海美术馆的尚辉,则针对当前多元化创作中出现的倾向表现出一种担忧:现在乡土题材在减少,都市题材在增加,人文关怀的东西在增多,拓宽了中国画的边界内涵,但现在的中国画动不动就讲视觉冲击力,这是一种文化娱乐化的表现。我认为不能将视觉冲击力作为评判绘画作品好坏的标准,传统中国画讲究格调、讲究淡雅的经典还是要坚守,绘画不能被消费潮流牵着鼻子走。

  中国画要走本土现代化之路

  来自台湾的刘国松说:面对多元化时代,面对全球化的冲击,中国国画肯定要改革,但不能简单把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拿来,而要走本土现代化之路。我们为什么不能搞自己的“后文人画”呢?西方有学者认为:21世纪是中国文化认同时代,因为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拯救西方文化的良药。这给中国画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加,中国文化的磁场效应也将增强。画家要遵循艺术创作规律,担当起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责任。

推荐关键字:南京 研讨会 美术评论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