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观中国画院中青年画家提名展

作者:林明杰 2004-10-28 09:53:03来源:《新民晚报》
A- A+
创新,不该是沉重的包袱

  创新,已成为国画界的共识,而如何创新,则成为摆在画家们面前的难题。最近,中青年画家“提名展”在上海中国画院举办,更让人感到这个难题在画家心中的分量。该展的主题是关注当下、关注生活、关注学术,鼓励大胆创新。被提名的10位画家,多半是近年来在上海国画界崭露头角的新锐,以往画风也多有新意。但这次他们却表现得不尽如人意。

  整体气息沉闷

  首先,画展的整体气息显得有点沉闷,有点矫情,有点苍白。当下的世界、当下的中国、当下的上海,千变万化,充满了激情和色彩,但是,从这些画中却看不出有多少的“关注”。山还是那山,只不过比过去画得更黑些;树还是那树,只不过绑满了麻绳;鸟儿还是那鸟儿,只不过比过去更朦胧些……画中人儿,愣愣的眼神,手足无措,或许正反映出画家自己心中的迷茫。

  那些国画作品确实与传统有些不同了,有的人技法也不错。但是,如果我们对近现代西方艺术有所了解,对国内艺术界的新画风有所了解,就会发现其中一些“创新”不乏似曾相识之处。

  内心缺乏激动

  应该说,参展画家为此展是下了功夫的。但或许想创新的包袱太重,下力太猛,内心却缺乏真正的激动,于是一味在形式上找出路,益发显得空虚了。反而不如他们平时的作品来得自然真切些。

  一位资深画家曾对记者说,过去画院老一代著名画家,往往年轻时就非常有激情,有闯劲,到大上海来“闯码头”,积极融入社会主流,与三教九流打交道,对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深切感受,所以他们的创作能很敏锐地把握当时人们的共同感受和情趣,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而现在一些年轻画家好像有点游离于社会,生活的空间很小,只是一味在画室创作,个性大多也比较内向。对此他表示担忧。

  创作脱离生活

  与生活脱节,与当代人的情感脱节,不能领跑于时代潮流的前列,也未能对现实问题进行独立的、有深度的反思,并以艺术的语言,影响社会,感染人心,这是国画创新途中无法回避的自身问题。

  记者手记

  创新不是口号。一个艺术家没有对时代、对生活最真切、最敏锐的感受,不能把握当下社会文化形态的动向,又如何能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力作,进而引导潮流呢?为创新而创新,得到的只能是苍白的躯壳。只要艺术家在与时代共进的过程中,内心有真实的感动,有喷薄欲出的激情和水到渠成的灵感,创新就不会是沉重的包袱,而将是自由的翅膀。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