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京城热追法国文化系列展
2004-10-25 10:07:26来源:山东艺术学院
A-
A+
中法文化年让法国文化大餐首先呈现在北京市民面前。51幅法国印象派名画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融会科技、生活消费领域创新设计的法国时尚百年展在国家博物馆展出,中法两国外交关系的缔造者——戴高乐生平展在中华世纪坛展出,这些展览给人们带来新奇的同时,也让人们认识到了法国文化中创新和多元绚丽的色彩。
51幅名画掀起“印象狂潮”
10月16日,离中国美术馆上午9点的开馆时间还有半个多小时,美术馆门前已经排起了二三十人的队伍。从10月10日开展至今,每天都是如此。多少年来,法国印象派大师莫奈的《睡莲》、《日出印象》、马奈的《吹短笛的男孩》等画作,一直是美术爱好者梦想中的影像,很快就变成伸手可及的活生生的现实,这让很多观众在美术馆门前翘首期盼,等候买票的队伍很快排出了百米开外。
观众苏啸峰一进展厅便吃力地挤过人群,急急地寻找《睡莲》和《日出印象》,问了正在看展的洪源后,才得知《日出印象》不在展览之列。他不无遗憾地说:“这次展出的大幅油画很少,多数是小幅油画。而且更有名气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都没参展。”
洪源认为:“这次展览的51幅印象派画作,也基本上能代表法国印象派初期、发展和它对未来的影响。这已经很难得了。”洪源在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工作,他走访过法国很多博物馆。他告诉记者:“这是近20多年来,我在国内看到的最好的一次展览。印象派的14位伟大画家全来了。这些印象派名画集中展示,一定会给中国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带来深刻的影响。我们一直都缺少这种原作精品来普及文化。”
与美术馆展览厅大门正对着的是马奈的《吹短笛的男孩》,这也是吸引观众最多的一幅作品。这幅画表现的是一个正在吹短笛的皇家卫队年轻的轻骑兵。“听说这幅画的保险金额高达5亿元,是这些名画里最贵的。”两位观众站在《吹短笛的男孩》前窃窃私语。“这幅画凭什么这么值钱?”洪源站在一旁插话:“你看这幅画的画底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空间,所以给人一种空气在他周围流动的感觉。”洪源也收藏一些油画,他一边欣赏,一边给旁边的人讲解。
记者看到,每一幅画的前面都围了里外三层。参观画展的观众包括各个年龄段的人。一些领着孩子的家长在一边排队等待近距离观看,一边拿着展览画册给孩子讲解什么是印象派。观众林先生今年78岁,平时就喜欢参观博物馆展览的他告诉记者:“这样好的展览办得太少了,不仅是这次印象派画展,你看最近两年办的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文明展,每场不都是这么多人?这说明不是人们不重视文化,而是文化普及的方式过于教条。不强调主题、不注重包装、宣传,普及的效果当然不好。”
在立于美术馆门前的留言板上,许多观众写下了观后感言:“看原作和看画册就是不一样。”“印象派对色彩的表现太丰富了。”“人太多,不知道的还以为里面送画。”很多观众抱怨:“不知道这次画展要到11月27日才结束,显然主办方宣传不够,还应该控制参观人数,保障参观质量。”
百年时尚推动创新 同样的感动来自于国家博物馆正在展出的“法国时尚百年”专题展,100多件展品只为了说明一个主题:法国设计。“尽管众多的展品释放出不同的影像让人眼花缭乱,但最具创新的作品,总是让人看一眼就忘不掉。”观众刘一凡印象最深的是创作于19世纪的5把椅子。“法国人把对椅子的想像发挥到了极致。这些设计没有定式,但这些设计总能启发你: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表达。”
法国巴黎的时装吸引了众多女性观众的目光。“看过夏奈尔、迪奥的经典女装、晚礼服,这些100多年前的设计,很多依然是今天的流行款式。比如晚装领口精心打出的褶皱,罗马假日中奥黛丽·赫本穿着的夏奈尔式圆领套裙,都成了永恒的经典设计。”
“一切为了生活的艺术。”这是法国设计根深蒂固的观念。“法国人的创新其实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享受。不是有钱了才享受,而是用创新将生活艺术化。”观众王鹏是北方交大建筑系大二的学生,他告诉记者:“我发现法国设计的创新全在于对细节的认真。展出的世界上第一块卡地亚桑托腕表的故事最能说明我的观点。”1904年,亿万富翁、飞行家艾伯多·山度士·杜蒙每一次驾机降落时,都会因巨大的反作用力打破自己的怀表。于是他向珠宝商朋友求救,希望能为他发明一只不会脱落的手表。这位珠宝商便是路易·卡地亚,世界上第一只运动与社交两用的卡地亚桑托腕表就此设计出来。王鹏说,将表链改成皮质的表带,细节的改变成就了一项伟大的发明。这次展览小到时装、鞋子、香水的设计,大到汽车、飞机的设计,所有的创新都在于对细节的改造。我们从展览中学到的不仅仅是设计,还有对于文化的态度。
多元文化提携民间收藏
“看名画要有所收获,不能走马观花。”洪源说,从对名画的欣赏中能够学习许多油画收藏的技巧。“比如你可以比较,观察名画在技法和色彩处理上的创新,现在的油画又是怎么表现的。你还应该细细体会画的神韵,培养自己的艺术感觉。往往欣赏过好的画作,再回过头看低劣的创作便一目了然。”洪源认为,印象派名画在中国展出的最大意义,就在于用原作来教育人们如何欣赏绘画艺术,用精品来提高人们的艺术感觉。
北京的许多收藏者在近几天内都看过了这次法国文化系列展。他们说:“以前是收藏什么就研究什么,而且是什么热就收藏什么。看过展览后,觉得法国人在创新上确实不同凡响。文化艺术是相通的,经常接受不同文化的熏陶,对于增添文化底蕴大有益处。”一些老年收藏者则表示对戴高乐生平展很感兴趣。观众侯文清说:“戴高乐使用过的圣西尔军校的军刀、1940年坦克团少校的军装、他的两辆汽车,都让人印象深刻。”与以前的人物展不同,这一次展览,音像和多媒体展示占了展览内容的一半左右,而且是与实物展示穿插形成互补,使展览更显生动和真实。
51幅名画掀起“印象狂潮”
10月16日,离中国美术馆上午9点的开馆时间还有半个多小时,美术馆门前已经排起了二三十人的队伍。从10月10日开展至今,每天都是如此。多少年来,法国印象派大师莫奈的《睡莲》、《日出印象》、马奈的《吹短笛的男孩》等画作,一直是美术爱好者梦想中的影像,很快就变成伸手可及的活生生的现实,这让很多观众在美术馆门前翘首期盼,等候买票的队伍很快排出了百米开外。
观众苏啸峰一进展厅便吃力地挤过人群,急急地寻找《睡莲》和《日出印象》,问了正在看展的洪源后,才得知《日出印象》不在展览之列。他不无遗憾地说:“这次展出的大幅油画很少,多数是小幅油画。而且更有名气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都没参展。”
洪源认为:“这次展览的51幅印象派画作,也基本上能代表法国印象派初期、发展和它对未来的影响。这已经很难得了。”洪源在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工作,他走访过法国很多博物馆。他告诉记者:“这是近20多年来,我在国内看到的最好的一次展览。印象派的14位伟大画家全来了。这些印象派名画集中展示,一定会给中国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带来深刻的影响。我们一直都缺少这种原作精品来普及文化。”
与美术馆展览厅大门正对着的是马奈的《吹短笛的男孩》,这也是吸引观众最多的一幅作品。这幅画表现的是一个正在吹短笛的皇家卫队年轻的轻骑兵。“听说这幅画的保险金额高达5亿元,是这些名画里最贵的。”两位观众站在《吹短笛的男孩》前窃窃私语。“这幅画凭什么这么值钱?”洪源站在一旁插话:“你看这幅画的画底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空间,所以给人一种空气在他周围流动的感觉。”洪源也收藏一些油画,他一边欣赏,一边给旁边的人讲解。
记者看到,每一幅画的前面都围了里外三层。参观画展的观众包括各个年龄段的人。一些领着孩子的家长在一边排队等待近距离观看,一边拿着展览画册给孩子讲解什么是印象派。观众林先生今年78岁,平时就喜欢参观博物馆展览的他告诉记者:“这样好的展览办得太少了,不仅是这次印象派画展,你看最近两年办的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文明展,每场不都是这么多人?这说明不是人们不重视文化,而是文化普及的方式过于教条。不强调主题、不注重包装、宣传,普及的效果当然不好。”
在立于美术馆门前的留言板上,许多观众写下了观后感言:“看原作和看画册就是不一样。”“印象派对色彩的表现太丰富了。”“人太多,不知道的还以为里面送画。”很多观众抱怨:“不知道这次画展要到11月27日才结束,显然主办方宣传不够,还应该控制参观人数,保障参观质量。”
百年时尚推动创新 同样的感动来自于国家博物馆正在展出的“法国时尚百年”专题展,100多件展品只为了说明一个主题:法国设计。“尽管众多的展品释放出不同的影像让人眼花缭乱,但最具创新的作品,总是让人看一眼就忘不掉。”观众刘一凡印象最深的是创作于19世纪的5把椅子。“法国人把对椅子的想像发挥到了极致。这些设计没有定式,但这些设计总能启发你: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表达。”
法国巴黎的时装吸引了众多女性观众的目光。“看过夏奈尔、迪奥的经典女装、晚礼服,这些100多年前的设计,很多依然是今天的流行款式。比如晚装领口精心打出的褶皱,罗马假日中奥黛丽·赫本穿着的夏奈尔式圆领套裙,都成了永恒的经典设计。”
“一切为了生活的艺术。”这是法国设计根深蒂固的观念。“法国人的创新其实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享受。不是有钱了才享受,而是用创新将生活艺术化。”观众王鹏是北方交大建筑系大二的学生,他告诉记者:“我发现法国设计的创新全在于对细节的认真。展出的世界上第一块卡地亚桑托腕表的故事最能说明我的观点。”1904年,亿万富翁、飞行家艾伯多·山度士·杜蒙每一次驾机降落时,都会因巨大的反作用力打破自己的怀表。于是他向珠宝商朋友求救,希望能为他发明一只不会脱落的手表。这位珠宝商便是路易·卡地亚,世界上第一只运动与社交两用的卡地亚桑托腕表就此设计出来。王鹏说,将表链改成皮质的表带,细节的改变成就了一项伟大的发明。这次展览小到时装、鞋子、香水的设计,大到汽车、飞机的设计,所有的创新都在于对细节的改造。我们从展览中学到的不仅仅是设计,还有对于文化的态度。
多元文化提携民间收藏
“看名画要有所收获,不能走马观花。”洪源说,从对名画的欣赏中能够学习许多油画收藏的技巧。“比如你可以比较,观察名画在技法和色彩处理上的创新,现在的油画又是怎么表现的。你还应该细细体会画的神韵,培养自己的艺术感觉。往往欣赏过好的画作,再回过头看低劣的创作便一目了然。”洪源认为,印象派名画在中国展出的最大意义,就在于用原作来教育人们如何欣赏绘画艺术,用精品来提高人们的艺术感觉。
北京的许多收藏者在近几天内都看过了这次法国文化系列展。他们说:“以前是收藏什么就研究什么,而且是什么热就收藏什么。看过展览后,觉得法国人在创新上确实不同凡响。文化艺术是相通的,经常接受不同文化的熏陶,对于增添文化底蕴大有益处。”一些老年收藏者则表示对戴高乐生平展很感兴趣。观众侯文清说:“戴高乐使用过的圣西尔军校的军刀、1940年坦克团少校的军装、他的两辆汽车,都让人印象深刻。”与以前的人物展不同,这一次展览,音像和多媒体展示占了展览内容的一半左右,而且是与实物展示穿插形成互补,使展览更显生动和真实。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留学在法国文献展暨全球区块链艺术季” 在中2021-11-03
- 闲趣时光:上海搓麻将的社交文化2021-08-17
- 现场 |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中法文物艺术品保2021-08-13
- 2021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万捷:持续推动文化2021-03-04
- 1664邀你与迪丽热巴一起 礼享玩味此刻 开启2021-01-06
- 首届山水田园旅游文化节正式启幕,开启大美2020-12-21
- 1905新展 | 这位艺术家,将带我们「走进」百2020-12-15
- 观苏东坡浅释中华文化之魅力薪火相传2020-12-04
- 独特的视角对存留于今的文化历史遗迹,坚持2020-11-17
- 程振国@匠心墨色--全国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2020-10-31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