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从新奇到普及———简说不干胶邮票(组图)
作者:徐冶敏 2004-10-22 09:59:21来源:天津美术学院
A-
A+
10月28日至31日,2004年北京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将举行。国家邮政局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邮票的基础上,在邮币会开幕日另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不干胶邮票一套2枚,发行量50万枚。这是中国邮政首次发行不干胶邮票。
不干胶也称自粘胶、湿背胶,不干胶邮票背面刷不易干的湿背胶,有别于传统邮票刷的干背胶,故名。英文self-adhesivestamp直译“自粘邮票”、“自贴邮票”,发售时多有衬纸,需揭下后再粘贴使用,所以也称揭贴邮票。不干胶邮票现在已发展为按邮票背面所刷背胶特征划分的一类邮票的统称。
不干胶邮票是受使用简便、应用广泛的不干胶标签启发而发明的。不干胶邮票在印刷机上印制好后,常用专门的磨切模具来打孔磨切,其齿孔多为锯齿状,与一般邮票打孔机打出的圆齿孔有较明显的区别。
据考证,西非国家塞拉里昂于1964年2月10日为纪念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套不规则形状邮票,邮票形状为塞拉里昂地图,邮票图案以非洲地图为背景,主图是动物徽志或地球,共14枚(图1)。为便于贴用,引入不干胶,以印张形式印制发售,每张30枚。这套邮票也成为世界上第一套不干胶邮票。
1964年10月19日,太平洋岛国汤如也发行了一套任意不规则形状邮票8枚,用金属箔片压凸而成,形状为心形和汤加塔布群岛轮廓形。集邮家给它们起了一个形象的绰号:“心脏和长筒靴”邮票,是世界上第二套不干胶邮票(图2)。
亦有人称,1963年7月15日,汤加发行了一套圆形邮票,全套13枚,其中6枚普通邮票、6枚航空邮票和1枚航空公事邮票,展现汤加流通硬币。在发行这套币形邮票时,汤加初次尝试采用不干胶,解决了该国地处热带雨林,传统邮票背胶易受潮的难题。这才是世界上首套不干胶邮票(图3)。孰是孰非?尚待进一步考证。
随着邮政自动化设备的发展,不干胶邮票问世数年后被发达国家邮政看中,成为自动、半自动出售邮票的主要形式之一,由猎奇品种转化为世界范围的普及品种,邮票形状随之回归矩形。美国在1974年开始发行不干胶邮票之后,接连推出多种不干胶邮票。现今,美国已是世界上发行不干胶邮票最多的国家,1995年后发行的邮票,约有一半是不干胶邮票。1997年5月22日,美国发行“兔宝宝”不干胶邮票,尽管全套仅1枚,却设计独特、别出心裁,小本票左边为9枚不干胶邮票,右边为类似极限明信片式的不干胶小全张,一举夺得美国当年畅销邮票之首的桂冠。2002年1月14日,美国在发行其第十套生肖系列邮票《马年》邮票的同时,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套不干胶生肖邮票(图4)。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波兰等国,亦相继发行过不干胶邮票。到上世纪90年代,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不干胶邮票发行行列。
如何揭下不干胶邮票
不干胶不溶于水,贴用过的不干胶邮票无法通过水浸泡下来,如果硬揭,往往把邮票撕薄或撕残。有集邮者发现,一些有机溶剂可以把不干胶溶解,但多数情况会同时溶解邮票图文的油墨,使邮票毁损。经多次实验,确认用溶剂汽油来揭洗不干胶邮票是可行的。
具体做法是,备好溶剂汽油、脱脂棉球、小玻璃片两片。先用棉球沾一点汽油在不干胶邮票画面上轻轻擦拭,如果票面颜色不变,说明溶剂汽油对票面油墨无作用。然后即可按如下程序揭洗:( 1)剪票的画面朝下放在玻璃片上,用沾满汽油的棉球把信封纸洇透。溶剂汽油挥发很快,需反复洇几次。( 2)不干胶被溶后,将邮票揭取下来,画面朝下放在玻璃片上。( 3)被溶的不干胶厚厚地附在邮票背面,再用棉球稍沾汽油。轻轻擦拭,需多换几次棉球才能将不干胶擦净。( 4)邮票上的汽油挥发干净后,将邮票浸入清水,取出放在第二块玻璃片上,画面朝上。用羊毫笔稍沾肥皂轻擦画面,这样可去掉残留的汽油渍。再置清水内清洗,夹入吸水纸,压平即可。
不干胶也称自粘胶、湿背胶,不干胶邮票背面刷不易干的湿背胶,有别于传统邮票刷的干背胶,故名。英文self-adhesivestamp直译“自粘邮票”、“自贴邮票”,发售时多有衬纸,需揭下后再粘贴使用,所以也称揭贴邮票。不干胶邮票现在已发展为按邮票背面所刷背胶特征划分的一类邮票的统称。
不干胶邮票是受使用简便、应用广泛的不干胶标签启发而发明的。不干胶邮票在印刷机上印制好后,常用专门的磨切模具来打孔磨切,其齿孔多为锯齿状,与一般邮票打孔机打出的圆齿孔有较明显的区别。
据考证,西非国家塞拉里昂于1964年2月10日为纪念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套不规则形状邮票,邮票形状为塞拉里昂地图,邮票图案以非洲地图为背景,主图是动物徽志或地球,共14枚(图1)。为便于贴用,引入不干胶,以印张形式印制发售,每张30枚。这套邮票也成为世界上第一套不干胶邮票。
1964年10月19日,太平洋岛国汤如也发行了一套任意不规则形状邮票8枚,用金属箔片压凸而成,形状为心形和汤加塔布群岛轮廓形。集邮家给它们起了一个形象的绰号:“心脏和长筒靴”邮票,是世界上第二套不干胶邮票(图2)。
亦有人称,1963年7月15日,汤加发行了一套圆形邮票,全套13枚,其中6枚普通邮票、6枚航空邮票和1枚航空公事邮票,展现汤加流通硬币。在发行这套币形邮票时,汤加初次尝试采用不干胶,解决了该国地处热带雨林,传统邮票背胶易受潮的难题。这才是世界上首套不干胶邮票(图3)。孰是孰非?尚待进一步考证。
随着邮政自动化设备的发展,不干胶邮票问世数年后被发达国家邮政看中,成为自动、半自动出售邮票的主要形式之一,由猎奇品种转化为世界范围的普及品种,邮票形状随之回归矩形。美国在1974年开始发行不干胶邮票之后,接连推出多种不干胶邮票。现今,美国已是世界上发行不干胶邮票最多的国家,1995年后发行的邮票,约有一半是不干胶邮票。1997年5月22日,美国发行“兔宝宝”不干胶邮票,尽管全套仅1枚,却设计独特、别出心裁,小本票左边为9枚不干胶邮票,右边为类似极限明信片式的不干胶小全张,一举夺得美国当年畅销邮票之首的桂冠。2002年1月14日,美国在发行其第十套生肖系列邮票《马年》邮票的同时,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套不干胶生肖邮票(图4)。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波兰等国,亦相继发行过不干胶邮票。到上世纪90年代,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不干胶邮票发行行列。
如何揭下不干胶邮票
不干胶不溶于水,贴用过的不干胶邮票无法通过水浸泡下来,如果硬揭,往往把邮票撕薄或撕残。有集邮者发现,一些有机溶剂可以把不干胶溶解,但多数情况会同时溶解邮票图文的油墨,使邮票毁损。经多次实验,确认用溶剂汽油来揭洗不干胶邮票是可行的。
具体做法是,备好溶剂汽油、脱脂棉球、小玻璃片两片。先用棉球沾一点汽油在不干胶邮票画面上轻轻擦拭,如果票面颜色不变,说明溶剂汽油对票面油墨无作用。然后即可按如下程序揭洗:( 1)剪票的画面朝下放在玻璃片上,用沾满汽油的棉球把信封纸洇透。溶剂汽油挥发很快,需反复洇几次。( 2)不干胶被溶后,将邮票揭取下来,画面朝下放在玻璃片上。( 3)被溶的不干胶厚厚地附在邮票背面,再用棉球稍沾汽油。轻轻擦拭,需多换几次棉球才能将不干胶擦净。( 4)邮票上的汽油挥发干净后,将邮票浸入清水,取出放在第二块玻璃片上,画面朝上。用羊毫笔稍沾肥皂轻擦画面,这样可去掉残留的汽油渍。再置清水内清洗,夹入吸水纸,压平即可。
推荐关键字:干胶邮票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