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修绠汲古录——季崇建美术考古论集》

2004-10-11 14:21:49来源:崇源拍卖公司
A- A+
              ——学术研讨会纪要

  凝结了季崇建先生半生心血的《修绠汲古录——季崇建美术考古论集》,终于在社会各界的热情帮助和鼎力支持下,顺利出版了。2004年10月4日,在江苏太仓花园酒店,举行了《修绠汲古录——季崇建美术考古论集》的学术研讨会。参加者有中国著名学者何满子;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研究员、著名青铜专家李先登;海上知名画家杨思胜、谢春彦、瞿谷量;湖南省博物馆馆长熊传薪;江西省博物馆馆长彭适凡;上海博物馆著名书画鉴定专家钟银兰;海内外知名大收藏家张宗宪等世界著名的美术考古专家,以及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名媒体记者。

  季崇建先生六岁即学习书法,先后拜蒋凤仪、胡问遂为师,十五岁入陈草书室,二十四岁进入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部,长期从事文物工作,大量接触第一手详实的文物资料。此书的出版实为理论联系实际之典范。

  《修绠汲古录》一书共分两大篇章,从玉器、金文、雕塑、秦兵马佣、佛像、历代书法、篆刻、官印、山水画等多方面对中国美术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概述。堪称是研究中国美学的基石。
  开篇第一章“辉煌六千年”,上朔夏商、下探民国,提纲性地论列了从器皿到摆设佛像及各类雕塑艺术的大概。为全书定下了弘扬中国传统艺术的基调。“论原始玉器的创造行为与审美心态”、“西周金文的修辞格的研究”、“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鉴赏”三篇。从原始玉器的自然性和社会性、西周金文字的修饰方式、古代雕塑的色彩和外型等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古典美术的具体表现。   “关于中国佛像的分期断代”、“论中国佛教造像的艺术法则”、“北齐佛像的最高成就”等篇集中介绍了中国佛像雕刻的独特之美。“先秦书法论”、“魏晋书风”、“宋元书法赏析”等篇沿着历史的轨迹介绍了中国书法的发展脚步。同时,上述两大类篇章也章显了季崇建先生对中国佛像与书法艺术精深造诣。“上海博物馆藏封泥举隅”、“上海博物馆藏纪年佛教造像考证”两篇以上海博物馆知名馆藏为例,实为季崇建先生在上海博物馆第一线工作时理论联系实践的最佳注脚。“‘秦兵马俑’新说”、“我看青州佛像”、“也谈‘传统创新’”等篇则从新的、不同的视角,阐述了季崇建先生对“秦兵马俑”“青州佛像”等著名重大考古发现的独特见解,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在学术研讨会上,何满子先生数次表达了对季崇建先生在美术考古方面的广泛涉猎的佩服之情,以及对此书在美术考古界的重大意义给予高度评价。而作为多年共事的朋友和文博界的老专家,钟银兰、熊传新以及彭适凡等人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季崇建先生的论文集从外观装帧以及丰富的内容上,都予以了肯定。与会专家认为,作为一本学术论文,它突破了传统的白皮书形式,以精美的装帧首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而在内容上,他以自己二十年来的工作经验,结合自己多次考察以及近几年来从事艺术品经营的体会,在很多前人未涉及的领域,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是一本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纵览全书,作者那丰富的实践经验、精深的文物考辩根底,实非一般泛泛而谈之辈可比。对读者而言,此书的指导意义更非一言能尽的。

  ——学术研讨会纪要

  凝结了季崇建先生半生心血的《修绠汲古录——季崇建美术考古论集》,终于在社会各界的热情帮助和鼎力支持下,顺利出版了。2004年10月4日,在江苏太仓花园酒店,举行了《修绠汲古录——季崇建美术考古论集》的学术研讨会。参加者有中国著名学者何满子;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研究员、著名青铜专家李先登;海上知名画家杨思胜、谢春彦、瞿谷量;湖南省博物馆馆长熊传薪;江西省博物馆馆长彭适凡;上海博物馆著名书画鉴定专家钟银兰;海内外知名大收藏家张宗宪等世界著名的美术考古专家,以及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名媒体记者。

  季崇建先生六岁即学习书法,先后拜蒋凤仪、胡问遂为师,十五岁入陈草书室,二十四岁进入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部,长期从事文物工作,大量接触第一手详实的文物资料。此书的出版实为理论联系实际之典范。

  《修绠汲古录》一书共分两大篇章,从玉器、金文、雕塑、秦兵马佣、佛像、历代书法、篆刻、官印、山水画等多方面对中国美术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概述。堪称是研究中国美学的基石。

  开篇第一章“辉煌六千年”,上朔夏商、下探民国,提纲性地论列了从器皿到摆设佛像及各类雕塑艺术的大概。为全书定下了弘扬中国传统艺术的基调。“论原始玉器的创造行为与审美心态”、“西周金文的修辞格的研究”、“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鉴赏”三篇。从原始玉器的自然性和社会性、西周金文字的修饰方式、古代雕塑的色彩和外型等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古典美术的具体表现。“关于中国佛像的分期断代”、“论中国佛教造像的艺术法则”、“北齐佛像的最高成就”等篇集中介绍了中国佛像雕刻的独特之美。“先秦书法论”、“魏晋书风”、“宋元书法赏析”等篇沿着历史的轨迹介绍了中国书法的发展脚步。同时,上述两大类篇章也章显了季崇建先生对中国佛像与书法艺术精深造诣。“上海博物馆藏封泥举隅”、“上海博物馆藏纪年佛教造像考证”两篇以上海博物馆知名馆藏为例,实为季崇建先生在上海博物馆第一线工作时理论联系实践的最佳注脚。“‘秦兵马俑’新说”、“我看青州佛像”、“也谈‘传统创新’”等篇则从新的、不同的视角,阐述了季崇建先生对“秦兵马俑”“青州佛像”等著名重大考古发现的独特见解,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在学术研讨会上,何满子先生数次表达了对季崇建先生在美术考古方面的广泛涉猎的佩服之情,以及对此书在美术考古界的重大意义给予高度评价。而作为多年共事的朋友和文博界的老专家,钟银兰、熊传新以及彭适凡等人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季崇建先生的论文集从外观装帧以及丰富的内容上,都予以了肯定。与会专家认为,作为一本学术论文,它突破了传统的白皮书形式,以精美的装帧首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而在内容上,他以自己二十年来的工作经验,结合自己多次考察以及近几年来从事艺术品经营的体会,在很多前人未涉及的领域,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是一本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纵览全书,作者那丰富的实践经验、精深的文物考辩根底,实非一般泛泛而谈之辈可比。对读者而言,此书的指导意义更非一言能尽的。
推荐关键字:修绠汲古录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