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上海证券报》:海派书画“钱”途可期

2004-07-17 00:00:00来源:《上海证券报》
A- A+


海派书画日渐红火已是有目共睹,其实,从2003年秋拍开始,海派书画市场的活跃便已露端倪,到今年春拍,这股势头更是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海派绘画为何受到市场如此的欢迎呢?笔者为此走访了率先推出海派书画艺术专场拍卖的上海敬华艺术品拍卖行书画部负责人赵小燕。

海派书画有市场基础

"海派书画的走强与画作本身有市场基础有着很大的关系。"曾长期在文物商店工作的赵小燕特别关注海派书画市场的行情。她认为海派形成过程中涉及的书画家群体大、时间跨度长、门派众多,但大多靠卖画为生,所创作的作品迎合新兴市民阶层的艺术趣味,有强大的市场基础。她指出,"目前在拍卖场上较受欢迎的品种,基本上集中在一些注重民间情趣的题材上,如《玉堂富贵》、《无量寿佛》、《紫绶金章》等,表达追求富贵升迁的世俗心理。这类书画作品突破了中国书画中主流的文人画传统,更加适合普通市民的口味,也就更为今天的买家所欣赏。"

出于对海派书画市场前景的看好,上海敬华从2002年春拍开始,在国内首次推出海派书画艺术专场拍卖。据赵小燕介绍,第一次海派书画专场的图录只印了几百本,对是否能被买家接受心里没有底。如今,这些图录已经成为海派书画投资者的参考书。由于第一专场便得到了成交100%的优异业绩,引起了业界巨大的轰动,此后海派书画专场就成了上海敬华艺术品拍卖的最大特色之一。

海派书画正处在上升期

积多年来海派专场的观察,赵小燕表示,海派书画市场正在重新进入到一个上升期,相比1993、1994年拍卖高峰期的价位,海派书画市场还有潜力。

与以往的拍卖会相比,今年的春拍中不仅陆俨少张大千等海派大家的行情火爆,就连陆恢、冯超然、张大壮、吴待秋等画家,其身价也上涨了数倍。这些"小名头"海派画家的涨幅确实让人感到意外,那么他们的作品还有没有潜力呢?

赵小燕认为,近年来海派书画市场的买家群体正在发生变化,特别是江、浙民营企业家为主的新买家,他们更偏向于投资海派画家的作品。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导致海派名家的身价急剧上涨,于是,一些买家自然将眼光放到那些平时成交价几千元至几万元的"小名头"画家身上。这些画家虽然原先的身价不高,但是在绘画史上的地位还是十分突出。如冯超然、吴待秋、吴子深与吴湖帆被当时人并称为"三吴一冯",民国时期他们的身价几乎没有很大的差别,只是因为人们欣赏角度的变化以及存世精品数量的关系,他们的作品的价格才出现了分化。因此,现在这些"小名头"画家作品价格的上涨,应该可以看作是一种正常的价值回归。

如何挑选有潜力的海派书画

行情已经如此火爆,如何挑选具有潜力的海派书画呢?赵小燕指出:"真、精、新"是选购书画作品的基本要素。不过,她还特别强调,对于海派书画还需要一个"绝"字。她举了今年的海派专场上陶冷月的《柳夜孤舟》镜心,估价2.8-3.8万元,结果成交价达8.14万元。他的作品80年代在文物商店每幅大概卖400-600元,因为带有西洋画的特点,买家都是外国人,如今却成了买家的新宠。像这样的例子还有钱瘦铁、谢之光等。

"观察前几年的拍卖成交情况,对于选择海派书画作品也有帮助",赵小燕举了一个冯超然的例子,2001年秋拍上海敬华曾经拍卖过冯超然的《西苑清暑》,成交价17.6万元,创下了冯超然的最高价。对于买家来说,这幅作品可以作为衡量冯超然的其他作品质量的标杆。

赵小燕认为,目前上拍的海派绘画有些只是买家为了讨一个口彩而出高价,真正反映出海派绘画艺术特点的作品并不多。因此,对于画法的挖掘也可以找到具有潜力的作品,如黄宾虹的山水作品既有水晕墨染、元气淋漓的水墨山水,也有丹青斑斓的青绿设色,更有色墨交辉的泼墨重彩,以及纯用线条的焦墨渴笔,这些都是现在画家很难模仿的。在今年的春拍中其作品就屡创佳绩,《湖上秋阴》立轴在中贸圣佳更以297万元刷新拍卖纪录。



推荐关键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