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用版画艺术体现文学名著
2004-06-18 11:37:55来源:《中国商报》
A-
A+
文学作品的插图,顾名思义就是插入文学作品之中的图画艺术。一幅优秀的插图,就是一幅优秀的独幅画创作。《十日谈》的插图,以高度概括的绘画语言,用来表现文学作品主题,丰富着文学作品的内容,将文学艺术形象变为版画艺术形象,从而帮助读者加深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十日谈》(意大利)卜伽丘,方平、王科一译,它在我国流传的译本主要根据1931年的翻译本、1953年的里格译本、1930年的阿尔亭顿译本三种英译本转译,1958年上半年,在我国出版了全译本初版;1980年上海译文出版社进行了再版修订。文学名著《十日谈》由于历来受到读者的欢迎,不但世界各国都有译本,而且插图本也特别繁多。在欧洲出版印刷机之前,1409年就有了威尼斯的手绘插图本。
这之后,从15世纪后期民间艺人的木刻,到现代的带有象征派色彩的插图,几乎各种艺术风格、各种流派、各种表现形式(版画、油画、素描等)都有。《十日谈》中从收集到的集中插图本里,选取了艺术性较强的两组黑白插画,是萨佛其和哈舒伯格的作品;前者线条圆熟,画面典雅秀丽,后者构图紧凑,富于新意和装饰风格。两组各10幅,复制成版,列在卷首,供读者欣赏。
另外,每篇故事的头花,采自俄译本《十日谈》(国家文学艺术出版社,1955),这原是《十日谈》最早的插图本(威尼斯版,1492)上的木刻,具有民间艺术古拙质朴的特色,构图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表现了单一的主题,有时又采取了连环画的方式,表现了故事中的多个环节,最使人感兴趣的是,有时大胆地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把故事中的一连串事件都组织在同一个画面上,就是吸取了形象的素材而创作的,这是木刻插图的表现手法。
总之,《十日谈》文学作品的插图,注重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和社会历史的考察,注重生活中形象素材的积累和运用,这就是《十日谈》创作插图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
《十日谈》(意大利)卜伽丘,方平、王科一译,它在我国流传的译本主要根据1931年的翻译本、1953年的里格译本、1930年的阿尔亭顿译本三种英译本转译,1958年上半年,在我国出版了全译本初版;1980年上海译文出版社进行了再版修订。文学名著《十日谈》由于历来受到读者的欢迎,不但世界各国都有译本,而且插图本也特别繁多。在欧洲出版印刷机之前,1409年就有了威尼斯的手绘插图本。
这之后,从15世纪后期民间艺人的木刻,到现代的带有象征派色彩的插图,几乎各种艺术风格、各种流派、各种表现形式(版画、油画、素描等)都有。《十日谈》中从收集到的集中插图本里,选取了艺术性较强的两组黑白插画,是萨佛其和哈舒伯格的作品;前者线条圆熟,画面典雅秀丽,后者构图紧凑,富于新意和装饰风格。两组各10幅,复制成版,列在卷首,供读者欣赏。
另外,每篇故事的头花,采自俄译本《十日谈》(国家文学艺术出版社,1955),这原是《十日谈》最早的插图本(威尼斯版,1492)上的木刻,具有民间艺术古拙质朴的特色,构图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表现了单一的主题,有时又采取了连环画的方式,表现了故事中的多个环节,最使人感兴趣的是,有时大胆地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把故事中的一连串事件都组织在同一个画面上,就是吸取了形象的素材而创作的,这是木刻插图的表现手法。
总之,《十日谈》文学作品的插图,注重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和社会历史的考察,注重生活中形象素材的积累和运用,这就是《十日谈》创作插图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
推荐关键字:版画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之展览作品2022-07-01
- “版画中国——版画艺术在民间”全国系列巡2022-07-01
- 直播预告|“集成”系列学术活动:当代艺术2022-06-21
- 雅昌专稿|集聚而成深意 10位当代艺术以版2022-06-18
- 代大权版画作品欣赏2022-06-02
- 陈履生:劳动在画中(5)劳动在翻身的土地上2022-05-01
- 回望与拓展|邬继德作品展亮相浙江美术馆2022-04-29
- 上大学深造 安滨2022-04-20
- 现场 | 版画收藏盛事,“版画的指向”在势象2022-04-17
- 雅昌专栏 | 冀少峰:以图像叙事呈现“工业记2022-03-28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