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谁是艺市老大 北京直逼香港

2004-06-12 00:00:00来源:中国商报网
A- A+
(收藏拍卖导报2004年6月10日报道)6月5日至7日,为期3天的中贸圣佳春拍在一片叫好声中收槌,多项记录的改写、令人咋舌的高价、2.9亿元的总成交额,再度让世人聚焦京城。一连串的佳绩进一步奠定了北京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中心的地位,与此同时,也危及多年形成的香港中国艺术品市场霸主地位。

一直以来,中国艺术品拍卖中心被香港一地独霸,但近两年内地艺术品市场的红火,也带动了内地拍市。尤其是北京,接二连三的记录创造,让海内外人士连连吃惊。不久前,中国嘉德便在京城写下了3.6亿元的成交记录。时隔半个多月后,中贸圣佳千余件拍品又拍了2.9亿元,再次显现北京这一市场的巨大潜力。

陈老莲大爆冷门

陈老莲的作品一向是市场上的宠儿,但每次现身拍场大多为几百万元的身价。此次付拍的这件《花鸟》10开册页,是以500万元的起拍价起拍的。而它的底价也不过800万元。拍场事事难料,场上激烈争夺的场面很快就超越了底价,1000万元、2000万元大关瞬间也被打破。当其以2860万元成交时,场上除了雷鸣般掌声外,更多的就是观战者连连发出的“啧啧”称赞声。

陈老莲拍出天价也出乎拍卖公司的预料。中贸圣佳拍卖公司总经理易苏昊认为,2860万元的价格要比他们事前的心理价高出1000多万元。“尽管有些意外,但也合乎情理。陈老莲的作品在未来还会有更佳表现”。

事前并未引起更多人关注的八大山人《富阳山水书画合璧手卷》,不曾想也爆出冷门。1100万元的成交价在不经意间,打破了此前八大山人作品的拍卖记录——517万元。

康乾爷孙市场发威

由清朝10位皇帝和两位皇后的43件书法作品构成的清宫御笔书法专场,竟然一举创造了12项拍卖记录。这在以往拍卖中是前所未有的。

这场颇费苦心打造的专场,100%的成交率足以让组织者津津乐道一番,而2200余万元的成交额,更让这些帝王书画作品上了一个大台阶。粗粗一算,如今清代各帝王作品都有50多万元的身价。

当然这之中康熙帝、乾隆爷的作品最有卖相。像康熙皇帝的《朱子五言诗》以660万元的天价被藏家竞走,创造了清朝皇帝书法作品拍卖的世界记录。而乾隆皇帝的《枯木竹石图》也出手不凡,297万元的成交价也创了乾隆书法拍卖记录。而最能体现一字千金的要数原本存放在圆明园福海的乾隆书法《福田花雨》,就这4个字卖了165万元。

“英雄”大都有出处

被《石渠宝笈》、《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等著录过的作品,往往是收藏家争夺的焦点。此番也不例外。像莫是龙《湖山佳趣图卷》,曾经贮存于清宫养心殿,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拍前估价高达360万至660万元,最后在藏家的热烈追捧下,其以990万元的高价成交,而这一高价也成了这位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大名士的最高价。

清代宫廷画家徐扬的《归庄图》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是徐扬的一件精心力作。画面本幅和骑缝处钤有“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等清宫收藏印记。从这儿就不难看出,该作品流传有序,历来深得帝王青睐。最后其在拍场上以495万元的高价成交,从而创造了徐扬作品的最高价。

值得关注的是,113件古代书画作品拍了1.13亿元,平均每件刚好100万元,这一成绩也是一个记录。据悉,此前在中国古代书画拍卖中,从未创造过如此良绩。拍后,中贸圣佳拍卖公司负责人易苏昊先生说,古代书画能拍出如此佳绩是预料之中的。他认为,古代书画的稀少性、不可再生性以及其所富有的文化、历史内涵等,都决定了它们会一路走高。

两年前,该公司一场也推出了8件《石渠宝笈》著录过的精品,那一次也让拍场热闹一番,但比起此次来,不难发现,作品价位有了很大提升,是作品质量存在差异吗?易苏昊认为,并不是这样。那次很多作品从方方面面看都不逊于此次这些作品。这从一方面说明,人们对古代书画的认知度较前两年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古代书画的珍稀度也决定了其价值。看来,两年前那些宝贝如果在今天付拍,没准也会闹个天翻地覆。

两大巨制未显强势

拍前一直被广泛看好的潘天寿《松鹰图》、张大千的《幽翠飞泉图》,并没有像人们所预料得那样,会爆出更大新闻。这两件极为难得的丈二匹巨作,分别以880万元和990万元成交。

也许是由于表现突出的古代书画的烘托,人们更希望这两件作品能拍出上千万元的天价。但二者都在众人的观战中,历经十多回合后收场。一些行家认为,这应该算是物有所值。如此巨幅作品的观赏性不言而喻,但对于私人藏家来说,购藏、陈列可能都会存在一些困难,这也反映了市场冷静理智的一面。

民营企业家豪气冲天

拍卖前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另一大拍品——从日本回流的清乾隆御制羊脂白玉龙钮瓶,经过藏家一番争夺后,以308万元的价格被一位私人买家买走。而此前对此瓶颇为关注的恭王府管理处并没有出现在拍卖会上。这件在恭王府世代流传了近百年的旧藏,直至1905年恭王府破败后才流出王府。希望能“物归原主”的恭王府,不知为何没有参拍,有人猜测还是资金方面有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近一时期,国内拍场上难见国家文博机构的身影,尤其是重量级拍品不能被国家收藏机构珍藏,颇让人感到遗憾。

据记者观察,在现场频频举牌者中,倒有很多国内民营企业家的身影,尤以江浙一代的居多。据了解,2860万元举走陈老莲《花鸟》10开册页者,就是一位浙江的民营企业家。此外,成交在百万元以上的拍品,相当一部分被民营企业家收购。
推荐关键字:市场 拍卖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