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九万册古籍善本集体“疗伤”

2004-04-21 11:42:09来源:《北京日报》
A- A+
  最大难题:一流古籍修复专家全国仅有数十人

  明代的《谈尘》、《文字禅》,清代的《康熙三十九年岁次庚辰时宪历》……市文物局所属的9万余件深受虫蛀、风化、霉变所害的古籍善本将全面进行修复,其中42册已送到上海图书馆,委托国内顶尖修复大师为其“疗伤”,预计三个月后就能“痊愈”。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本市将投入巨资,在2007年前使这批古籍善本再现昔日风采。

  记者昨天在市文物局看到,这些亟待修复的古籍因虫蛀、风化破碎、潮湿粘连而发霉等原因已变得十分脆弱,有的纸张已变成深褐色犹如朽木,有的一拿就掉渣儿。市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该中心共藏有26.1万册古籍,其中线装书15万余册,年代涉及宋、明、清时期,其中一级文物有十几件;需要修复的古书大约有9万余册。这些古籍善本从未修复过,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技术力量不足。

  文物修复人才的青黄不接是业内存在的普遍问题。全国范围内具备一流技术的古籍修复专家总数不超过几十人。对古籍进行修复不仅要求技术精湛,修复者还要懂得历代古籍的装帧、用纸及版本的演变。修复时要将古籍逐页拆开,一一修补、压平,再经过齐栏、包角、装订、做盒等多道工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修复时细如针孔的虫眼儿也要一一堵住。敢动手修这样的古籍至少需要十几年的经验积累。一本50页的善本,即使用最高规格的“金镶玉”形式进行修复,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收入却超不过800元,因此许多从事多年修复工作的师傅都改了行,愿意从事这行的年轻人更是凤毛麟角。

  市文物局表示,需要修复的9万余件古籍将分两步进行,一面送出去请专家修复;另一面把专家请回来,培养自己的修复队伍。这些修复后的古籍还将被制作成便于查阅的电子影像,让这些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推荐关键字:古籍善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