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欧洲时报》盛赞中国文化年开启中国文化之门
2003-10-08 11:15:13来源:新华网
A-
A+
法国《欧洲时报》8日发表社论,称赞规模空前的“中国文化年”系列活动将展开新世纪的中国文化传播之旅,向欧洲大陆开启一扇“中国文化之门”。现将全文转发如下:
法国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可谓源远流长。两个多世纪以来,两国各自逐渐成为欧、亚大陆的文化中心。正是这种态势,以及近20年来空前发展的法中友好关系,促成了法、中互办文化年这一前所未有的文化盛举。此举表现了两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单边主义盛行的今天,对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共同愿望。从这一点上看,法中文化年的意义已远远超越两国的边界。
“中国文化年”的开幕,标志着业已良好的法中伙伴关系再度升温,为两国未来全方位的交流锦上添花。毋庸讳言,尽管法中两国关系正处于最好的历史时期,但两国的经贸交流并非尽如人意。这除了经济本身的因素外,文化的隔阂与了解的肤浅是不容忽视的障碍。从这一点上说,举办这次文化盛会极具战略眼光,必将为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最终为促进两国在经贸及其它领域的全面合作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文化年”在有世界文化中心之称的法国开幕,对于世界深入了解当今中国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这一点,从此次文化年的300多个项目安排上得到印证。文化年在向观众介绍“古老的中国”之外,表现出展示一个“多彩的中国”、“现代的中国”的强烈愿望。
20年来,中国经历了举世瞩目的改革开放,带来奇迹般的经济腾飞。经济的发展,繁荣了文化产业,同时,文化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改革开放。在这种互为依存的关系中,中国正在形成某种新的生活方式,某种独特的带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化”。而这种独特的文化,却是远不如经济奇迹那样为西方人所瞩目与熟知的。正如法国驻华大使蓝峰先生总结的那样:“大多数法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今天看来已显得陈旧与过时。”
值得高兴的是,“中国文化年”在向观众介绍“古老的中国”的同时,还将展示一个“多彩的中国”,一个“现代的中国”。与开幕式同时展开的“今日中国——生活艺术展”就是很好的证明。观众将通过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及家庭、社会关系,透视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领略现代文化的“洋为中用”;理解“改革开放”的“与时俱进”,从而深一层、进一步理解今天的中国和中国人,抓住“变通中的中国特色”这一当代中国文化精髓。诚然,中国今天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使西方人对“中国特色”的新文化有些摸不着头脑。其实,观众们只要将“孔子文化展”与“生活艺术展”联系在一起静观,就会发现,当今中国人热衷的“中国特色”,并不自今日始。中国哲学的“变通”观念,可谓从古至今,一脉相通。面对一个极端主义的世界,儒家的“中庸”就是一种“变通”;面对印度佛教,中国禅宗将“孝”纳入教义,则是一种“中国特色”;同样,当今中国奉行“海纳百川,和而不同”的改革开放政策,正是这种“中国特色”在当代的延续。
只有理解,才能消除歧见,只有文化的浸润,最有助于理解。在这次遍及法国各地的“中国文化之旅”中,希望欧洲朋友都能得其门而入,真正走近中国。《欧洲时报》和它编辑的“中国文化年特刊”愿为读者架设这一理解的桥梁。
我们衷心祝愿“中国文化年”系列活动圆满成功!
法国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可谓源远流长。两个多世纪以来,两国各自逐渐成为欧、亚大陆的文化中心。正是这种态势,以及近20年来空前发展的法中友好关系,促成了法、中互办文化年这一前所未有的文化盛举。此举表现了两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单边主义盛行的今天,对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共同愿望。从这一点上看,法中文化年的意义已远远超越两国的边界。
“中国文化年”的开幕,标志着业已良好的法中伙伴关系再度升温,为两国未来全方位的交流锦上添花。毋庸讳言,尽管法中两国关系正处于最好的历史时期,但两国的经贸交流并非尽如人意。这除了经济本身的因素外,文化的隔阂与了解的肤浅是不容忽视的障碍。从这一点上说,举办这次文化盛会极具战略眼光,必将为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最终为促进两国在经贸及其它领域的全面合作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文化年”在有世界文化中心之称的法国开幕,对于世界深入了解当今中国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这一点,从此次文化年的300多个项目安排上得到印证。文化年在向观众介绍“古老的中国”之外,表现出展示一个“多彩的中国”、“现代的中国”的强烈愿望。
20年来,中国经历了举世瞩目的改革开放,带来奇迹般的经济腾飞。经济的发展,繁荣了文化产业,同时,文化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改革开放。在这种互为依存的关系中,中国正在形成某种新的生活方式,某种独特的带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化”。而这种独特的文化,却是远不如经济奇迹那样为西方人所瞩目与熟知的。正如法国驻华大使蓝峰先生总结的那样:“大多数法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今天看来已显得陈旧与过时。”
值得高兴的是,“中国文化年”在向观众介绍“古老的中国”的同时,还将展示一个“多彩的中国”,一个“现代的中国”。与开幕式同时展开的“今日中国——生活艺术展”就是很好的证明。观众将通过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及家庭、社会关系,透视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领略现代文化的“洋为中用”;理解“改革开放”的“与时俱进”,从而深一层、进一步理解今天的中国和中国人,抓住“变通中的中国特色”这一当代中国文化精髓。诚然,中国今天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使西方人对“中国特色”的新文化有些摸不着头脑。其实,观众们只要将“孔子文化展”与“生活艺术展”联系在一起静观,就会发现,当今中国人热衷的“中国特色”,并不自今日始。中国哲学的“变通”观念,可谓从古至今,一脉相通。面对一个极端主义的世界,儒家的“中庸”就是一种“变通”;面对印度佛教,中国禅宗将“孝”纳入教义,则是一种“中国特色”;同样,当今中国奉行“海纳百川,和而不同”的改革开放政策,正是这种“中国特色”在当代的延续。
只有理解,才能消除歧见,只有文化的浸润,最有助于理解。在这次遍及法国各地的“中国文化之旅”中,希望欧洲朋友都能得其门而入,真正走近中国。《欧洲时报》和它编辑的“中国文化年特刊”愿为读者架设这一理解的桥梁。
我们衷心祝愿“中国文化年”系列活动圆满成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第三届世界邮票上的中国文化年度盛典在北京2020-01-20
- 墨西哥中国文化年:200场活动展现中国形象2018-01-02
- 澳大利亚艺术部长力推中国文化年2013-07-12
- 2013年春拍大幕开启 将迎来新的市场考验2013-05-03
- “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在德国柏林开幕2012-11-23
- 宁夏岩画特展首次亮相意大利2011-08-11
- 安徽风劲吹亚平宁 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安徽周综2011-06-22
- 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即将开幕2011-06-20
- 中国当代艺术即将登陆澳洲 助阵澳大利亚“中2011-06-01
- 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情况介绍2011-06-01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